第2429章 两场无声战争,保命神药(1/2)
“欧洲诸国为什么从海外弄回如此大量的蔗糖?”
郑芝龙问出了一个简单的问题,众人只是微微思索后便给出了答复。
“欧洲人喜欢甜食,那是无糖不欢。”
“调料少,而糖容易获得的。”
“海外殖民地的大量生产,迫使他们运回蔗糖。”
……
“都对,但没有回答到本质上来!”
郑芝龙先是点了点头,而后又摇了摇头:“首先,他们发现了糖能有效掩盖腌制食品和不够新鲜食材的异味,然后糖就开始需求量大了起来。
其次,咖啡、茶和巧克力开始从上层社会向中产阶级普及,这三种饮料都带着苦味,而糖却能中和这种苦味,变得易于接受且令人愉悦。
第三,对于从事重体力劳动的底层民众,诸如水手、工人等,含糖的食物和酒水提供了廉价且高效的热量来源,诸如甜茶、甜咖啡、巧克力、甜酒等等。
第四,炫富行为,在公开场合消费昂贵的糖制品是显示财富和社会地位的直接方式。
宴会上的糖雕越复杂、越庞大,越能体现主人的实力。
第五,糖是生产朗姆酒的核心原料,朗姆酒在殖民地和欧洲水手、士兵中极受欢迎,它不仅是重要的贸易商品,也是海军配给的一部分。
除此之外,还有医药、防腐、经济等等因素,所以蔗糖就成了三角贸易的核心商品之一。
没有蔗糖输入,朗姆酒就无法酿制,朗姆酒断供将严重影响海军士气和水手的健康状况,这对战力是一种极大的消耗。
另外,对于已经开始依赖糖来改善饮食的城市平民和工人阶层来说,失去糖意味着生活质量的急剧下降,这可能导致普遍的不满和社会动荡。
前者体现在军队士气上,此消彼长,后者则可能是一个导火索,在克里斯托安起义军进攻时引起点燃。
这是大明对欧洲战争的,我这么说,你们认可吧!”
众人恍然大悟,连连点头。
这一点是他们没有想到的。
知道欧洲人喜欢甜食,但却是没有想到竟然会如此重要。
“大将军,欧洲这场战争我们知道了,那另一场呢?”
“另一场是大明境内!”
郑芝龙忽然就叹了口气:“相对于欧洲,大明境内的大旱才是最可怕的,那是一场没有硝烟的战争。
大旱持续了这么多年,且范围还在扩大、灾情继续加重,什么时间结束都不知道。
朝廷虽然迁移了数百万的百姓到中南半岛、伊犁河谷,又有社仓储备、中南半岛这个大粮仓在,
但前者储备粮是一定的,用一点就少一点,中南半岛的粮仓的问题在于运输,虽然走海运能省不少,但大明境内呢?
长江、淮河、黄河等诸多河流水量减少时,蒸汽机商船还能北上吗?
陆路运输得消耗多少?谁又能保证中南半岛就一定不会被大灾波及呢?
若是中南半岛也被波及,社仓储备也坚持不了多久,后果诸位能想到吧。”
众人点了点头,神色也严肃了起来。
皇帝登基后做了诸多的努力,储备粮食、外部粮仓、迁移百姓、开海贸从海外弄粮食等等,都是为了应对大旱灾的。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