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历史军事 > 不良人:诸位,一起复兴大唐吧! > 第554章 天下太平

第554章 天下太平(1/2)

目录

第551章天下太平

天下战事终了。

除却零星残余匪寇尚在各地卫所与新设州县兵马的清剿之中,自二月发兵南下,横扫整个江南的总计三十万大军,亦已在各个战区接受了丰厚的犒赏,开始有序整编,分批次回返预设的各省驻地。

而随著萧砚一路南巡,由汴京和金陵两套班子共同遴选或经考核留用的各行省承宣布政使、都指挥使、转运使、按察使,也已陆续抵达任所,开始运转政务,并向天子上呈到任后的首封奏章。

秋色渐深,层林尽染。接下来的数月,萧砚一行轻车简从,可谓是真正开始了微服巡幸。

他们穿过括州起伏的群山,并按照对蚩梦的承诺,他们特意绕行,深入畲乡。但见依山而建的梯田如一条条缠绕山腰的玉带,在秋阳下泛著稻谷收割后特有的色泽。

畲民男女的服饰色彩明丽,纹样独特,虽与娆疆不尽相同,但那扑面而来的风情,仍让蚩梦惊叹连连。

她甚至试图用半生不熟的当地话夹杂著娆疆土语,去和当地人交流蛊术与巫术,虽沟通不畅,却乐此不疲。

萧砚遂在此多作停留,终日携女帝与姬如雪漫步乡野,与畲寨头人叙话,颇为自在。

离开括州后,车驾东行,在台州略作停留,便又拐了个弯直抵温州。

萧砚仔细视察了温州港,召见了留驻此地的工部官员与水师将领,听取了关于港口远期规划、新型舰船研造以及探索北上通往辽东、朝鲜半岛,南下连接南洋诸国航路的初步设想。

萧砚对此自然是大为鼓励,甚而带著三女亲自登上一艘之前由吴越国打造的新下水海船,在近海巡弋了一圈,以领略东海风光,并结合自己前世的一些模糊认知,提出了诸如改进船帆受风效率、在关键部位包裹铁皮加固、优化舱室布局以提升船员长期航行舒适度等建设性意见,竞是受到了相应官员们的一致好评。

而巡视完吴越后,按照原定计划,萧砚便沿著海岸线,继续向南。

进入福建地界后,山势渐趋陡峭,林木蓊郁。过福州,未作过多停留,只是与王延彬还有新到任或留任的官员们交谈了一些意见,略作训诫勉励,便继续南下往泉州而去。

事实上,萧砚此番南巡,最重要的目的地便是这泉州港。

泉州作为得天独厚的天然深水良港,于前唐开始便是海上丝绸之路的东方第一大港,其条件之优越,纵观整个帝国海疆,也唯有明州与广州可与之媲美,然三港之优势又各有侧重。

若论及依托琉球以经略浩瀚海洋,则背靠江南富庶资源、且与琉球航线最为径直短捷的泉州,无疑是上上之选。无论是明州还是广州,在地理位置上,都略显偏科。

故而,若要构建起「以台澎为战略跳板、辐射掌控东南亚为腹地」的海洋经略大格局,单就以控制琉球而言,泉州都是无可争议的第一选择。

而正是因为萧砚的重视,待他临泉州时,泉州港内外,早已在官府的全力组织下,疏浚清理了航道、加固了堤岸码头,往来船只的数量也在快速恢复增多,迅速复苏著这座大港应有的商贸活力。

萧砚旋即颁布诏令,就于泉州设立市舶司、全面恢复并规范海外贸易的诸项章程,召见了大批经由金陵方面精心遴选的官员。

却是最终敲定了以泉州为大唐第一市舶司所在地,总揽支援琉球开发建设、大力拓展海外贸易的「五年计划」。并且明令,市舶司直接归属中枢垂直管辖,不受福建本省转运使司节制。

同时在泉州城外,萧砚检阅了留驻于此的蚩离一部,慰勉有功将士,肯定了他们平定闽地、稳定南疆的功绩。并在其后盘踞泉州的半个月,都特意准了蚩离闲暇,让他和蚩梦得以父女相聚。

在泉州将闽地军政要务梳理一番后,萧砚却是继续向西入广东,一路巡视了广东行省治所番禺后,方才取道向北进入江西境内。经赣州、吉州,再折向北,过袁州、洪州,一路逶迤,最终抵达了翻阳湖畔的饶州。

至此,这场贯穿吴越、闽地、岭南、江西,历时长达半载的南巡,姑且不论途中以雷霆手段处置了多少贪官墨吏、地方豪强,亦不论看尽了多少江山胜景、风土人情,已然接近尾声。

而在回銮金陵之前,尚有最后几位关键人物,需要在这饶州之地,见上一见。

待车架徐徐抵达龙虎山下时,时节已入冬月,山中寒气渐浓,草木虽未尽凋,却也染上了深沉的苍黛之色。

而天师府之前虽一度遭到徐温麾下的乱兵洗劫,但所幸并未受到什么损毁,远远观之,便见龙虎山云雾缭绕,丹崖碧水,仍有一番清幽出世的气象。

萧砚抵达山门时,张玄陵率天师府一众有道行的道士,以及早已接到诏令在此等候的李星云、上饶公主、许幻,并成功招抚楚王马希声后亦也奉诏在此复命的张子凡等人,皆已肃立迎候。

「恭迎陛下,皇后,贵妃、德妃娘娘。」众人齐声见礼。

萧砚下了车驾,看了眼老老实实可谓一揖到底的李星云一眼,笑了笑,温言唤起众人后,便对为首的张玄陵语气平和道:

「张天师,江南得以迅速平定,天师府于其间安抚人心、传递讯息,出力不少,朕心甚慰。何况,此处乃江南道教祖庭,道祖更是朕之李唐先祖。于公于私,朕都早该来此拜会一番。只是此前一直戎马倥偬,直至今日方得闲暇,亲履宝地。「

张玄陵和许幻闻言,连忙与一众道士再次躬身:「陛下言重了。匡扶正道,护佑生民,本是我辈分内之事。陛下今日驾临,实令龙虎山蓬荜生辉。」

萧砚微微颔首,正欲徐徐登山,扫过几位高功道士略显紧绷,甚至有些不知如何是好的神情后,似是想起什么,嘴角泛起几分浅淡而随和的笑意,又补充道:

「天师与诸位道长不必多虑。朕今日来,一是借宝地祭拜先祖,二是看看这天下闻名的洞天福地。并非要让天师府将降魔护道天尊(张道陵),换成道祖神像,作为府内的供奉对象。道家各派自有传承,朕无意干涉。「

这话带著几分玩笑的意味,张玄陵不提,诸等道士倒是明显松弛了许多,但一时似乎又不知该如何接这天子近乎家常的调侃,略有些失措起来。

好在许幻心思转得快些,却是立即微微上前半步,含笑温言道:「陛下体恤道门,尊重传承,实乃天下之福。天师府上下感念于心。」张子凡也在一旁适时的恭敬垂首,以示赞同。

萧砚笑了笑,不再多言,直接看向一旁正下意识挠著后脑勺的李星云,说道:「十一弟,你随朕同行上山。其他人,便陪著皇后她们后面上来吧。」

「是,陛下。」李星云愣了一下,连忙应道,对旁边抱著女儿的上饶低声吩咐了几句,快走几步跟上了已转身踏上石阶的萧砚。

女帝则对张玄陵、许幻等人微微颔首示意,由他们和上饶陪同,与姬如雪、蚩梦一起,在后面缓步登山。

石阶蜿蜓向上,两旁是历经风霜的古木。萧砚负手走在前面,李星云落后半步跟著。

山间寂静,只有脚步声和偶尔的鸟鸣。

走了一小段,萧砚也未回头,径直道:「这一路从北到南,你也算走了不少地方。抛开那些军报奏章,单就你眼中所见,新附之地的百姓,光景比之从前如何?」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目录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