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都市重生 > 重生从1993开始 > 第1389章 孤注一掷

第1389章 孤注一掷(1/2)

目录

林贤辉站在李东陵身后,看着眼前的项目施工地,这些项目都是林贤辉负责的。

林贤辉清楚,整个贝沙湾项目,在整个港城的份量,可以说,整个港城南区的房价,都得看贝沙湾大都会的脸色。

数码港拿到了贝沙湾三百亩的地皮,放在内陆这规模不算什么,但放在整个港城,以港城的地产设计,除非放开地皮供应,否则这地皮数量,对于港城来说是惊人无比的。

贝沙湾大都会如果盖的房子多了,那南区其它房子肯定受影响,房价就涨不起来。

未来整个港城南区的高端房子价格,都得看贝沙湾大都会放出去的房子数量多少,还有定价高低。

硅港的计划如果能够成为现实,贝沙湾大都会将会聚集大量的中产跟富豪聚在这里居住!

“李总,数码港科技中心的首批两栋办公大楼,已经竣工目前正在装修中。

等到年底,数码港、宁氏贸易公司、中华网,还有3721港城公司等,都会首批搬迁到这里办公。”

林贤辉向着李东陵介绍道,“贝沙湾大都会的住宅项目,今年将开盘一栋以百平米为主的住宅大楼,还有一栋五十平米为主的公寓住宅楼。

这两栋住宅楼,定位都是高端住宅跟高端公寓,其中40%住宅名额,将供应给数码港科技中心内的公司,包括赠送、折扣价出售等方式。

另外60%的住宅名额,将逐步向外出售!”

贝沙湾大都会项目,主要就是为数码港科技中心内的办公跟人员供应的。

其中技术大牛跟特聘过来的技术人员,会免费给他们提供住宅,或者低价租赁出去,愿意落户港城的,可以赠送一套百平米的住宅给他,这些都是拉拢人才的必要手段。

如果连住宅问题,都无法给解决,还怎么能招募到顶尖的人才,千金买马骨永远都不过时。

而除了用于招募人才,剩下的住宅,就是用来出售回本了,靠卖贝沙湾大都会的房产,为数码港回血,然后筹集继续开发的资金。

眼下数码港科技中心产业园,还有贝沙湾大都会项目,前期已经投进去了超过两百多亿港币!

这些经费,一部分是数码港自己掏的腰包,另外一部分,则是从中银港城等银行借贷的了。

出售贝沙湾大都会的住宅跟公寓,能回笼一部分资金,继续后面的开发。

“现在数码港科技中心的配套设施,目前还在建设之中。

未来商业中心、国际学校、私人医院、游艇会、高尔夫球场等设施,都会在这边搭建完成。

整个工期预计在八年,甚至十年以上,会全部完工,如果项目全部竣工,总投资预估在千亿港币以上!”

千亿港币的项目,放在整个港城也是数一数二的,可以说是超级项目了,而这一切,都是为硅港计划服务的。

至于会不会赔本,那肯定是有风险的,做什么事,能没有风险?

只是风浪越大鱼越贵,等到数码港科技中心、贝沙湾大都会项目、商场、酒店等全部完工。

那靠卖住宅、公寓,出租甲级写字楼,还有商场、酒店等收入,在港城房价回暖,甚至飙升的情况下,保守估计都能回本三千亿,甚至可能赚到四千亿港币以上的回报!

这些还只是卖住宅、公寓、办公楼时期的收益,等到全部回本之后,未来还能收公寓租金、写字楼租金、酒店收入、物业费等,依旧是一块大蛋糕,每年能拿到十几亿,甚至几十亿港币,并且是能够旱涝保收的。

如果不赚钱的话,之前港府将贝沙湾地皮,交给数码港的时候,怡和、太古、长江李家、鸿基、恒基、新世界等港城几大地产巨头,怎么会红了眼?!

而对于数码港来说,有这些收益,投在硅港计划上面的钱,就不算亏,现在亏,以后也能慢慢回本。

李东陵听到林贤辉的话,也不由感叹了一句,怪不得长江李家等,拼了命的玩地产了,来钱实在是太快了啊,

只要拿到地皮,盖高房子,再炒作一下,最多三五年就能回本了,风险是有,可赚的是更多。

辛辛苦苦做科技、搞研发,砸进去一大笔钱,却不一定能见到回头子。

像硅港项目,到底能不能成,谁也不知道,如果狠狠心,把硅港计划抛在脑后,专心炒房子,那几年时间,就能拿到千亿港币的收益了啊。

但李东陵看着眼前的数码港科技中心,随后转头又看了一眼贝沙湾大都会的住宅,缓缓摇了摇头。

看到李东陵的动作,正在侃侃而谈,描绘未来在这片区域的宏伟蓝图的林贤辉,不由心头一紧。

“不论这里有多少项目,硅港的计划都不能停!”

“数码港科技中心、贝沙湾大都会,还有其项目,都是因为硅港计划而存在。”

“如果硅港计划停了下来,那这一切,都没有任何意义了!”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目录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