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灵异恐怖 > 我的故事里有你 > 第751章 一墙之隔

第751章 一墙之隔(2/2)

目录

李静苦笑:“快要窒息了。今天明明居然要我无条件忍让他妈。”

电话那头沉默了片刻,然后苏婷轻声说:“记得你曾经说过的话吗?两个人结婚,是你退出你家,我退出我家,然后共同组建新家庭。不是一方去完全融入另一方的家庭。”

“我记得。”

“那你就该明白,现在你们的问题不只是婆媳矛盾,更是陈明没有真正从原生家庭里‘退出’来。”苏婷一针见血。

挂断电话后,李静在长椅上坐了许久。是的,问题不在于两代人的差异,而在于陈明始终没有在心理上离开他的原生家庭。他仍然是那个听从母亲安排的男孩,而不是一个独立的丈夫。

回到家里,陈明正焦急地等着她。

“你去哪了?手机也不带,妈都担心了。”他说。

李静平静地看着他:“担心的是你妈,还是你?”

陈明愣住了。

“明明,我们需要谈谈。”

---

那场谈话持续到深夜。李静第一次完整地表达了自己的感受:那种在这个家里像个外人的孤独,那种连最基本的生活习惯都要被改变的压抑,还有丈夫始终不站在自己这边的委屈。

“我以为这只是暂时的,所以一直告诉自己忍耐。”李静说,声音有些哽咽,“但我发现,再这样下去,我们的婚姻就要被消耗殆尽了。”

陈明沉默了很久,最后才开口:“我知道你受委屈了。但我爸现在这个样子,我怎么能抛下他们不管?”

“我没有说要抛下他们不管!”李静握住丈夫的手,“我们可以就近租个房子,每天来看望,需要的时候随时都能到。但我们必须有自己的空间,明明,这是我们婚姻的底线。”

陈明看着妻子坚定的眼神,终于点了点头:“让我跟妈谈谈。”

然而,与张素芬的谈话远比想象中艰难。

“什么?你们要搬出去?”张素芬的反应异常激烈,“我辛辛苦苦把你们接来住,现在你爸病还没好,你们就要丢下我们不管?陈明,我白养你这么大了!”

“妈,我们不是不管你们,只是搬到附近...”

“附近就不是分开住了吗?”张素芬打断儿子的话,眼泪涌了出来,“人家都是儿孙绕膝,我倒好,儿子结了婚就不要娘了。是不是你媳妇怂恿的?我就知道她容不下我!”

李静站在门外,听着婆婆的哭诉,心里五味杂陈。她知道,这已经不是简单的代沟问题,而是一种根深蒂固的观念冲突。在张素芬的世界里,子女结婚并不意味着家庭的分离,而是多了一个人来维护原有的家庭体系。

---

接下来的一个星期,家里的气氛降到了冰点。张素芬不再与李静说话,甚至连眼神交流都避免。陈明在这种冷战中也变得越来越沉默。

转机出现在一个周日的下午。陈父的大学同学来访,李静负责招待。闲聊中,那位老教授提到了自己的孩子。

“我女儿结婚后也搬出去住了,开始我和她妈都不理解,觉得孩子不孝顺。”老教授笑着说,“后来才发现,有点距离反而是好事。每次他们回来,我们都特别开心,从来没有红过脸。”

陈父若有所思:“可是一家人不住在一起,还像一家人吗?”

“亲家公,您这话就不对了。”老教授摇摇头,“一家人不是靠住在同一个屋檐下来定义的,而是靠感情。勉强住在一起,天天为鸡毛蒜皮的小事吵架,那才伤感情呢!”

李静在一旁听着,心里泛起一丝希望。

客人离开后,陈父把陈明叫到书房,谈了很久。当晚,张素芬的态度明显软化了许多。

又过了一周,陈明兴奋地告诉李静,他在距离父母家只有十分钟车程的小区找到了一套出租房。

“爸居然主动劝妈同意我们搬出去了。”陈明说,眼中满是难以置信,“他说,他看到我们这段时间都不开心,想起老同学的话,觉得有道理。”

李静松了口气,但心里清楚,真正的挑战才刚刚开始。

---

搬家那天,张素芬一直默默帮着收拾。当最后一件行李被搬上车时,她突然拉住李静的手,往她手里塞了一个信封。

“这里面是租房押金,我和你爸的一点心意。”张素芬的声音很轻,“以后常回来吃饭。”

李静惊讶地看着婆婆,发现她眼中不再有往日的锋芒,取而代之的是一种复杂的情绪——有不舍,有无奈,但也有一丝释然。

“妈,我们一定会经常回来的。”李静真诚地说。

新家虽然不大,但每一处都按照李静和陈明的喜好布置。他们可以熬夜看电影不用担心被说作息不规律,可以在周末睡到自然醒不用担心被打扫卫生的声音吵醒,可以按照自己的口味做饭而不必迁就他人的喜好。

最重要的是,李静和陈明重新找到了恋爱时的亲密。没有第三双眼睛的注视,他们可以自在表达爱意,可以畅所欲言,甚至可以为了小事争吵而不必担心被过度解读。

每周五,他们会回婆家吃晚饭;每隔一周的周末,他们会接公婆来新家坐坐。因为见面的次数有限,双方都格外珍惜在一起的时光。张素芬不再对李静的生活习惯指手画脚,李静也学会了在婆婆面前给足丈夫面子。

“妈最近对你态度好多了。”一天晚上,陈明搂着李静说。

“因为我们现在有了一墙之隔。”李静微笑着回答。

“什么?”

“一墙之隔,不是隔断了亲情,而是给了彼此呼吸的空间。”李静解释道,“正因为有了这堵墙,我们才能做回自己,也才能更好地做对方的家人。”

陈明思考着妻子的话,终于明白了其中的深意。

---

一年后,李静怀孕了。消息公布的那天,张素芬高兴得流下了眼泪。

“妈,以后孩子出生,可能要麻烦您多帮忙照顾了。”李静说。

张素芬连连点头:“没问题,没问题!我随时都可以过去帮忙!”

这次,李静和陈明相视一笑。他们早已商量好,会请婆婆来帮忙照顾孩子,但不会长期同住。他们要在自己的家里养育孩子,同时让孩子感受到祖辈的爱。

孕中期的某个周末,李静和苏婷再次相约咖啡厅。此时的苏婷也已经和公婆分开住,整个人看起来轻松了许多。

“你说得对,距离产生美。”苏婷搅拌着咖啡,“现在我们和公婆关系好多了,王强也不用整天做夹心饼干了。”

李静抚摸着自己微微隆起的腹部,微笑着说:“其实很多婆媳问题,本质上不是谁对谁错的问题,而是边界感的问题。两代人有不同的生活方式和价值观,强行融合只会两败俱伤。”

“所以你当时坚持分开住是对的。”

“不是谁对谁错的问题,”李静摇摇头,“而是什么样的方式最适合一个家庭的和谐。对我们来说,一墙之隔,刚刚好。”

窗外,阳光正好。李静知道,她和陈明的婚姻终于驶回了应有的轨道。他们有了自己的小家,同时也维系着与原生家庭的亲情。这种平衡来之不易,但正因为经历过失衡的痛苦,他们才更懂得珍惜现在的安稳。

她想起曾经对陈明说过的话:两个人结婚,是你退出你家,我退出我家,然后共同组建新家庭。现在她更加确信,这种“退出”不是割裂,而是成长;不是抛弃责任,而是重新定义爱的边界。

在这个刚刚好的距离里,爱,终于可以自由呼吸。

目录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