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03章 秦始皇本纪(2/2)
统一度量衡、货币,方便全国的经济交流。
统一道德和行为规范,推行法家思想,以严刑峻法治理国家。
此外,他收天下兵器,熔铸成十二个巨大的铜人,立在咸阳宫前;强行迁徙六国贵族和富豪到咸阳,以便监视;修筑以咸阳为中心,通往四方的高速道路——驰道。
为了炫耀功绩、震慑四方,秦始皇一生进行了五次大规模巡游。他封禅泰山,在泰山顶立碑刻石,歌颂自己的功德。他足迹东至大海,北抵边塞,所到之处,无不立碑刻石。
然而,功业越大,他对死亡的恐惧就越深。他渴望长生不老,派了许多方士,如徐福、卢生等人,去海外寻找仙人,求取不死仙药。徐福告诉他海上有蓬莱、方丈、瀛洲三座仙山,他便拨给徐福大量钱财、童男童女,入海求仙,但最终都渺无音讯。
秦始皇采纳李斯的建议,下令焚烧《诗》、《书》及诸子百家着作,只保留医药、卜筮、种树之书,这就是焚书。后来,方士侯生、卢生等人求仙不成,还在背后讥讽始皇,然后逃亡,秦始皇大怒,下令在咸阳审讯方士,最后将其中四百六十多人以活埋,这就是坑儒。
公元前二一零年,秦始皇在第五次巡游途中,于沙丘平台病重去世,终年五十岁。临死前,他写信给长子扶苏,让他回咸阳主持丧事,意欲传位于他。
可是,宦官赵高与丞相李斯勾结,篡改诏书,立秦始皇的小儿子胡亥为太子,并伪造诏书逼死了公子扶苏和大将蒙恬。他们秘不发丧,将秦始皇的遗体放在车上,一路用咸鱼掩盖尸臭,返回咸阳。胡亥即位,就是秦二世。
秦始皇统一六国后,觉得自己的陵墓再也不应该是战国时期的标准了,于是,他征发七十多万刑徒,扩大原有陵墓规格,在骊山脚下为自己修建了规模空前巨大的地下之城。
秦始皇驾崩后,秦二世胡亥征调大量劳力加紧收尾工作。此时陈胜、吴广起义已经爆发,天下大乱。次年,起义军逼近咸阳,秦二世不得不赦免在骊山修陵的刑徒,将他们编入军队抵抗。至此,秦始皇陵的修建工程被迫彻底中止。
从公元前二四七年至公元前二零八年,整个工程断断续续进行了近三十九年之久。
三十九年,邢徒死的死,伤的伤,换的换,纵是邢徒,也有尽时,不过,在修建陵墓的三十九年中,却有一拨人未变,就是修建陵墓的工匠。
修建陵墓的工匠,不同于邢徒,他们不光干力气活,也干技术活。整个陵寝的布局、结构、机关几乎全由他们设计。
三十九年,年复一年,日复一日,直到秦二世胡亥为了对抗陈胜、吴广起义,才停止了秦始皇陵的修建,而绝大多数工匠,在最后一刻,都被夹在了外羡门和中羡门之间等死。
对,没说错,是绝大多数,并不是像司马迁记载的那样,闭中羡,下外羡门,尽闭工匠臧者,无复出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