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92章 谕制的护送队伍(1/2)
对于马周拿了传国玉玺,要进献给当今皇帝李世民,袁天罡自然是心知肚明。
只是,他没有想到马周会这么着急。
等到张英男等人离去之后,袁天罡这才不解的看向马周。
“宾王,这么着急吗?现在这么晚了,不过上一夜,明日清晨再启程也不迟啊。”
袁天罡眼中带着几分不解与关切!
马周闻言,神色凝重地摇了摇头.
先生有所不知,宾王在离开幽州之前得到消息,定襄城那边,因为太子殿下奉旨犒赏三军,除了两路离得较远的讨伐大军无法前来,其他几路大军,尽数汇聚定襄城。
说到这,马周以一种似笑非笑的眼神看向袁天罡。
袁天罡被马周的这种眼神看得有些不自在,轻咳一声道。
“宾王何故这般看着老朽?”
马周缓缓一只手将玉玺抱入怀中,语气意味深长道。
“还不是先生夺取传国玉玺的事,做得太过干净,没有留下一丝一毫的痕迹,继而让各方势力都在猜测玉玺下落。”
“如今定襄城中流言四起,有说是突厥人监守自盗,有说是他们事先察觉不对,提前逃跑,更有甚者......
他刻意顿了顿,观察了一下袁天罡的反应。
都暗自猜测是殿下所为,毕竟在殿下的封地旁,唯有殿下的实力,能够在十数万大军眼皮底下,神不知鬼不觉地取走玉玺,还不留下半点破绽。”
袁天罡闻言,先是微微一怔,随即有些心虚的笑了笑。
说话间,马周眼中的似笑非笑已然褪去,只剩下一脸凝重。
“这一次,从殿下传回来的信件中提及,卫国公,甚至已经在他的面前,试探性的询问过萧皇后和杨政道逃跑,还是被人掳走的可能。”
“虽然被殿下巧妙遮掩了过去,但卫国公何等人物,只怕也是如我们一般,将主要的怀疑对象,放在了殿下的身上。
“殿下考虑到这件事,会遭到所有国公的诘问,毕竟,他是第一个攻破定襄城的人,身在定襄城的萧皇后和杨政道的下落,他有一定的连带责任,同时,也是嫌疑最大的那个人。”
“届时,不论有没有找到证据和线索,只要传到陛下那里,恐怕都会在陛下心中埋下一根刺。
马周说到这里,语气愈发沉重。
所以,殿下才命我星夜兼程,务必赶在定襄城那边的风声,传到长安前,将玉玺献与陛下。”
“唯有如此,才能将这件事,从被动化为主动,从而洗清嫌疑,向陛下表明殿下的坦荡与忠诚。
袁天罡闻言,面色由凝重转为赞许,他微微颔首道。
这么做确实稳妥一些,主动献上玉玺,既可将这烫手山芋丢出去,又可堵住天下悠悠众口,让那些暗中猜忌之人无话可说。
“同时,陛下也会被燕王的人品所打动,更会感念这份‘不贪权柄、唯念君国’的赤诚。”
“不错,我也是这般想的。”
马周重重点头,眼中凝重稍缓,多了几分笃定。
“反正,日子还长着呢!以殿下的文韬武略,未必没有机会。”
“算了...你们都是有想法又有分寸、远见之人,老朽便不多言了。”
袁天罡捋着胡须,眼中闪过一丝欣慰,随即话锋一转,神色又添几分凝重。
“只是...之前我跟大当家也说过了,从面相和预测来看,太子李承乾和魏王李泰,虽然说命途多舛,难承大统!”
“但毕竟陛下皇子众多,加上还年轻,未来.......”
不等袁天罡将这句话说完,马周先是面色一凛,继而将其打断道。
“先生此言,莫非是说……储位之争,未来还多有变数?”
袁天罡闻言,缓缓点头。
“有倒是三岁看大,七岁看老,十二岁定终身,老朽观其面相、推其命理,太子看上去聪颖,早慧且仁孝。但骨子里却性格偏激,若是一路顺风顺水,或许还能循规蹈矩,可一旦遭遇挫折、权柄旁落,必会生出怨怼之心,做出过激之举。”
马周显然也没想到,袁天罡已经推算出这么多事。
毕竟,李承乾和李泰根正苗红,又都是嫡子,虽说他对李恪的文韬武略很有信心,内心也隐隐有,李恪也未尝没有机会争上一争的想法。
但这话终究只敢藏在心底,不敢宣之于口。
如今袁天罡竟直言太子与魏王“难承大统”,无意中也给了他一丝希望,他下意识压低声音道。
“那魏王李泰呢?他素来以文采示人,颇得朝野赞誉。”
“魏王?”
袁天罡嗤笑一声,眼中闪过一丝不屑。
“你别看他是陛下最宠爱的儿子,并且在文学方面颇有天赋,但他印堂窄小,鼻尖削尖,是‘贪名逐利,心胸狭隘’之相。”
“再则,‘木秀于林,风必摧之’,他往后低调一些还好,若是急着上位,越是容易被人抓住把柄,最终只会落得‘竹篮打水一场空’的下场。”
说到这,他抬眼看向马周,目光深邃如潭。
“其实,真正藏着变数的,往往是那些‘不显山不露水’的皇子。但如今天机晦涩,你也知道,老夫在天象方面的造诣,还差了一些,无法完全看透。”
别看袁天罡自言在天象方面的造诣,略逊一筹,却不知就算这样,也在马周的心中,掀起了惊涛骇浪。
他强作镇定,端起茶盏抿了一口,却发现自己的指尖,都在微微发颤。
因为袁天罡这番话,不仅点破了太子与魏王的命数,更暗示着燕王李恪未来也有很大的希望。
就在马周心神激荡,心思百转之际。
袁天罡从怀中取出一封书信,放在马周面前。
马周这才从纷乱的思绪中回过神。
他的目光先是落在案几上的书信上。继而抬头看向袁天罡。
“袁先生,你这是?”马周疑惑地看向袁天罡。
“刚才不是说了嘛,如今天机混沌,以老夫这半吊子的天象造诣,实在难以完全看透其中关窍。”
袁天罡指尖按在信封上,将信缓缓推向马周,语气沉缓道。
“为此,老朽修书一封,你带去给钦天监的李淳风,他是我多年好友,在观察天机方面的造诣远胜于我,或许能给一些明确的提示。
听到这,马周这才明白袁天罡的深意,接过书信,心中愈发感念这份周全,躬身道。
“先生竟为殿下思虑至此,马某代殿下谢过先生。”
“谢什么谢,我也不光是为了燕王殿下。”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