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都市重生 > 投胎出了bug,关我什么事儿 > 第1713章 要不,我给你买个娃娃?

第1713章 要不,我给你买个娃娃?(1/2)

目录

四月的汉城,春意已深,却还未到燥热的时节。

路旁的樱花早已开过,只剩一地细碎的、褪成淡褐色的花瓣,黏在潮湿的道板上。

新绿成了主调,银杏、法桐都抽出了嫩生生的叶子,在依旧带着些许凉意的风里,舒展着,晃动着,滤下斑驳跳跃的光点。

汉江在日光下粼粼闪烁,江风带着水汽与草木的清新气息,吹散了都市的喧嚣与沉闷。

迎春花和连翘在街边泼辣地开着,一丛丛明黄,与那些步履匆匆、面色凝重的上班族的深色西装形成了鲜明对照。

就像这座在传统与现代、压抑与爆发力之间撕扯的城市,表面的秩序之下,涌动着微醺般的躁动。

一辆黑色的雅科仕平稳地行驶在前往城南市的道路上。

车内,鬓发皆白,却梳理得一丝不苟,脸上泛着一丝不易察觉疲惫的三松电子半导体事业部的首席执行官黄昌圭,正靠在后座上,给儿子,三松电子企划部的一课课长,黄善文,剖析着公司眼下的局面。而核心,自然是今年二月临危受命、成为三松电子临时负责人的大小姐。

只听黄善文说道,“我们这些工作内容变动挺大的。”

“大,但更精准。”黄昌圭纠正道,语气里带着一种剖析的冷静,“她推的这几项,看似激进,实则都打在了七寸上。”

“你看,将部分dRA产能转向NANd闪存,这是顺应了数码相机、音乐播放器、未来手机存储需求爆发的趋势,眼光比那些还死抱着传统dRA不放的人,超前了不止一步。”

“加速扩大在大陆的投资,未来三年投八十亿美金。这一步棋,其实更是深谋远虑。大陆市场潜力巨大,劳动力成本相对优势还在,贴近市场布局和配件产地,既能降低各项成本,又能抢占未来最大的消费电子市场腹地。这是把三松电子的未来,牢牢绑在了全球经济最有活力的引擎上。”

黄善文若有所思,“可给我们的感觉,这些战略方向,董事会和加一卷卫生纸,都有人拿出来说。”

黄昌圭“嘁”了一声,“因为大小姐推动的,不仅仅是战略,更是权力和利益的格局。”

“权利和利益?”

“嗯,”他顿了顿,指尖轻轻敲点了点皮座椅扶手,似乎要仔细给儿子剖析其中的玄机,“就比如,将那七家法人分支机构降格为非法人机构,这一手,看似低调,实则犀利。”

黄善文支起耳朵,仔细捕捉着父亲的每一句话。

“表面上,对外宣称的是节约运营成本,缩减不必要的财务支出,杜绝资源浪费。这话听起来冠冕堂皇,谁都挑不出错处。节省开支、提升效率,永远是正确的大旗。”

“但内里呢?”黄昌圭的声音压低了些,带着洞察世事的锐利,如同在剖析一个精密的电路图,“取消了法人资格,意味着这些机构连独立开具发票的资格都丧失了,一切财务收支、采购决策都将被收到总部层面严格管控。”

“过去,这些小王国各自为政,利用法人地位,在采购、销售、甚至投资上拥有过大的自主权,滋生了多少问题?关联交易、利益输送、预算软约束.....总部有时都难以掌握其真实经营状况。现在,釜底抽薪,剥夺了它们的法人外衣,就等于收回了它们独立运作的根基。”

“所有的资金往来、合同签订、发票开具,都必须通过上一级的法人主体来进行。财务权、合同权被高度集中,每一笔钱的流向,每一份合同的细节,都暴露在总部的眼皮子底下。”

“这就像把一群原本拥有自己独立院落、甚至还能偷偷开个小门的人,全都赶进了一个大杂院里,只留一个大门出入,门口还设了岗哨。你说,那些以前能在自己院子里搞点私种、开个小灶的人,还能像以前那样胡作非为吗?”

“大小姐这一招,是真正的集权之举,却打着降本增效的旗号,让那些被动了奶酪的人,有苦也说不出太多道理来。”

黄善文恍然,“所以,这不仅仅是省钱,更是收权,是从根本上强化集团控制力,杜绝尾大不掉、诸侯割据的隐患?”

“没错。”黄昌圭的嘴角掠过一丝难以察觉的赞许,又或许是一丝苦涩,毕竟,这种集权,也同样收紧了他这样的高层管理者曾经拥有的部分自由度,但还是给儿子阐明着,“质疑?反对?反对节约成本?反对提高效率?谁敢明目张胆地跳出来说个不字?那不就是自认是公司的蛀虫吗?”

“这一手,既整顿了内部,又让人无话可说,至少不敢放到台面上来说。”

车子驶上高速公路,速度提了起来。黄昌圭调整了一下坐姿,继续他的分析,“还有,你再看大小姐在组织结构上的调整,更是深谙公司政治的精髓。”

“将开发出21英寸AoLEd电视屏的事业线独立出来,成立三松oLEd公司,预计投入21亿美元。这不仅仅是基于技术前景的判断,更是一种战略上的提前布局和魄力。”

“她看到了显示技术未来的竞争焦点,敢于在新技术路线上投入重金,提前将其提升到公司层面全力运营,大小姐这是在为三松下一个十年抢占制高点,这份远见和决断,非同一般。”

“而真正体现大小姐手腕的,是她对集团原设在三松电子的结构调整本部,也就是以前的秘书室,动的手术。”黄昌圭的语气变得愈发凝重,“这一手,堪称一石多鸟,比大少爷.....可高明太多了。”

黄善文一愣,看了眼父亲,“可这,也只有他们自家人能动的。”

“是,可你见过大少爷动过没?即便知道已经成了公司发展路上的掣肘和绊脚石。”黄昌圭微微眯起眼睛,仿佛在审视一盘精妙的棋局,“秘书室的权力有多大?你我都清楚。它名义上是辅助会长、进行集团战略规划和结构调整的机构,实际上,在相当长一段时间里,它成了集团的实际控制中枢,渗透到各个子公司运营的方方面面。”

“掌握着人事、财务、法务、运营等核心大权,形成了所谓的双塔结构,会长一座塔,秘书室一座塔。各子公司和业务部门的负责人,很多时候不过是执行者,自主权有限。”

“大小姐现在把它更名为战略企划室,剥离了秘书、运营等具体职能,法务功能也转给了集团社长团协议会和三松电子自身的法务部。更重要的是,她收回了cEo级别以下的人事任命权,将这些权力下放给了各事业部和分公司的负责人。”

黄善文忍不住插话,“这不等于削弱了总部对

“表象,这是表象。”黄昌圭摆摆手,“你换个角度看。这一手,看似放权,实则是一石三鸟,一鱼多吃的绝妙好棋。”

“一石三鸟?一鱼多吃?”

“嗯,”黄昌圭伸手一根手指,“最近丑国和国内舆论对财阀家族化经营、帝王式领导、黑箱操作的批评声浪日高,尤其在大少爷那边出了些状况之后。”

“大小姐此举,主动削弱集团核心管控部门的权力,将人事权下放,无疑是向外界释放一个强烈信号:三松正在打破旧有的家族集权管理模式,向现代企业制度转型。这能有效缓解外部的政治和舆论压力。”

“其次,”黄昌圭比划了一个二,继续道,“权力下放,最大的受益者是各事业部和分公司的负责人。他们过去在很多事务上受制于秘书室,现在人事权、部分运营决策权在手,自主性大增。这意味着什么?”

“意味着他们手中的实权变大了。”黄善文立马接话道,“这些人,是公司运营的实际骨干。大小姐通过赋权,轻而易举地赢得了他们的支持。”

“至少,在她推行这一系列重大调整的初期,这些既得利益者不会轻易跳出来反对,反而可能成为她的助力。因为她的改革方案,需要这些一线将领去执行。这是一种交换,用权力换支持,是最高明的公司政治。”

黄昌圭抬手,拍了拍儿子的肩膀,“所以,明白了?这是一种心照不宣的交换,我给你们更大的自主权,你们支持我的战略方向。典型的公司政治手腕,但却玩得炉火纯青。”

说完,又长叹一声,“相比之下,大少爷当年更多的是想依靠继承人的身份和会长的余威来推动变革,或者干脆想绕开这些复杂的权力结构,结果处处碰壁,

“大小姐则不同,她深谙其道,不是去硬碰硬地拆解那座塔,而是通过重新定义权力分配,巧妙地将其影响力化解、吸收,并转化为自己的支持力量。”

“那,阿爸,三鸟还有一鸟呢?”

黄昌圭意味深长地看了儿子一眼,“最后这个鸟.....看似放权,但战略企划室依然保留着战略规划、投资决策等核心大权的审核职能,大小姐通过掌控这个核心,以及牢牢抓住cEo级别的人事权,依然站在权力金字塔的顶端。”

“这收放之间,分寸拿捏得恰到好处。大少爷若有他妹妹一半的韬略和果决,会长又何须让大小姐走到台前?”

话语末尾,流露出一物伤其类的感慨。

毕竟,公司里明眼人都看得出大小姐的能力远胜其兄,可根深蒂固的继承秩序,如同一道无形的壁垒。

黄善文适时问道,“那今天才发的文,将平板业务的负责人崔志成调整成为数码产品事业群负责人呢?”

“崔志成?”黄昌圭沉吟道,“他是实干派,在平板电脑项目上展现了能力。大小姐把他调到更核心的数码产品事业群,显然是认为原来的负责人进展缓慢,尤其是在应对竞争对手方面。”

“这是典型的能力主义,能者上,平者让。也说明大小姐对目前的手机和数码业务的表现不满,决心加大投入和改革力度。”

“可,爸,您说......这些调整,背后是不是都有会长的意思?”黄善文小心翼翼地问出了盘旋在心头许久的问题。

黄昌圭沉默了片刻,目光投向窗外飞速后退的景物,缓缓道:“不一定都是会长的直接授意。会长在夏威夷静养,遥控毕竟隔着一层。但最起码,这些重大的方向性调整,会长是同意的。而且......”

“大小姐接手之后,所展现出的那种果断和雷厉风行,以及这几个月实实在在的业绩,一季度止跌回升,经营能力显着提升,这都是有目共睹的。有了这份成绩单,以后很多事情,就不好说到底是会长的意思,还是她自己的决断了。威望,是靠实实在在的业绩树立起来的。”

他将李富贞与李载容在脑海中比较着,一丝无奈的感慨浮上心头,“有时候我真在想,如果大小姐是男的就好了,哪怕是次男呢?很多事情,或许就不会是今天这个局面了。”

车内陷入短暂的沉默,只有引擎平稳的嗡鸣。

黄善文从后视镜里看了父亲一眼,声音低沉下来,“可是爸,现在.....这位能力出众的大小姐,准备让您交权了。”

黄昌圭靠在椅背上的身体几不可察地僵硬了一下,随即,一声微不可闻的叹息从他嘴里溢出。这叹息里,有无奈,有不甘,或许还有一丝早已预见到这一天的释然。

“爸,您到底是怎么想的?”黄善文的声音里带着替父亲不平的急切,“您是三松电子半导体业务的核心领导者,主导了闪存芯片的技术革新和全球化市场布局,可以说,没有您,三松的半导体事业不可能有今天的局面。现在这样.....太不公平了!”

“好了,专心开你的车。”

黄善文张了张嘴,最终还是把剩下的话咽了回去,目光重新聚焦在前方的路况上。

黄昌圭缓缓闭上眼,抬手揉了揉眉心,仿佛要将所有复杂的情绪都揉碎在指间。

车窗外的天光透过玻璃,在刻着岁月痕迹的脸上投下明暗交错的光影。

他需要利用最后这点时间整理思绪。闭上的眼帘隔绝了车外的光线,却遮不住内心的波澜起伏。

不甘吗?当然有。但更多的是审时度势的冷静。

李富贞不是李载容,她的一系列组合拳已经展现了高超的手腕技巧和巩固权力的决心。硬抗?自己虽是功臣,但面对已然获得会长初步认可、并开始用业绩和权术编织权力网络的大小姐,胜算几何?

何况,大小姐的改革措施,从公司整体利益角度看,多数是正确且必要的。个人得失与公司大局,种种念头在他心中交织。

心中答案未定,只有车轮碾过路面发出的、持续而单调的沙沙声,一路向南。

。。。。。。

车子在城南,汉城大学边上,冠岳山的一处山坳里,名为“嘉复”,一眼看去就知道是中式江南园林的一处院子前停下。

一片翠绿之后,门庭并不张扬,只悬一黑底金字的匾额,上书“嘉复”二字,笔力沉静。

黄昌圭属于老派南高丽知识分子,认得汉字,可要说出这名字的来历,有些为难,看着字,琢磨半天。

“李先生说,这两个字取自南北朝沈约的诗句,轻生宅园籞,复得栖嘉树。写的是鸣蝉,嘉为美好,复是又、再次的意思。意味着美好事物循环往复、不断回归。”

这时,已经等在门口的莉秀轻步走过来,恭敬的一躬身,解释道。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目录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