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灵异恐怖 > 青山少年 > 第2014章 突破

第2014章 突破(1/2)

目录

云舟之上,重归寂静。

只有雨水敲打甲板和老旧船体的沙沙声,以及离江水波轻轻拍打船舷的哗哗声,交织成一片单调却令人心安的背景音。

火炉上的茶水早已停止了沸腾,只剩下一点余温在雨气的侵扰下顽强留存。

木凡、剑十一、蓝如水、风悠悠、桐桐五人各自寻了一处相对干燥的角落,迫不及待却又小心翼翼地将那珍贵无比的妖兽内丹捧在掌心,迅速进入了深层次的入定状态。

易年依旧靠在他的躺椅里,重新拿起了那卷书,目光却并未立刻沉浸其中。

静静地看了会儿周身气息开始变得氤氲不定的五人,眼神深邃,仿佛透过他们看到了更遥远的过去和未来。

神色复杂,不知在想些什么。

良久,才轻轻呼出一口气,将目光重新投向了书页。

只是那翻页的速度,比以往慢了许多。

时间在雨声中悄然流逝。

妖兽内丹所蕴含的精纯能量远超想象,它们如同五颗微型的太阳,在五人手中散发着柔和却磅礴的光晕。

丝丝缕缕的精元如同受到牵引般,缓缓融入他们的经脉,滋养着他们的丹田,锤炼着他们的神识。

时间在不经意间开始流逝,直到内丹发挥了作用。

最先出现异样的是木凡。

他手中的内丹呈现出一种厚重的土黄色光华,与他沉稳如山的气质极为契合。

随着时间的推移,周身的圣心诀光辉不再仅仅是覆盖体表,而是开始向内收敛,仿佛要与他整个人彻底融为一体。

呼吸变得极其悠长缓慢,每一次吸气,都仿佛能将周围的天地元气吞噬一空,每一次呼气,则带出体内深藏的杂质,在雨气中化作淡淡的白雾。

突然,木凡身体微微一震,体内传来一声极其低沉仿佛大地深处传来的嗡鸣。

以他为中心,甲板上的雨水仿佛受到了无形的排斥,悄然向四周滑开,形成一个干燥的圆圈。

手中的内丹光芒大放,旋即迅速黯淡下去,所有能量尽数被他吸收。

下一刻,一股远比之前更加浩瀚更加沉凝的气息从他体内勃发而出!

这股气息不再是通明境界的“明晰自身”,而是仿佛打通了某种通往天地本源的桥梁。

气息与周遭天地隐隐共鸣,带着一种“归于墟无,包容万物”的深邃意境!

归墟境界!

木凡猛地睁开眼睛,眼中精光四射,仿佛有山川河流在其中演化沉浮。

缓缓握紧拳头,感受着体内奔涌的前所未有的强大力量,脸上露出一丝难以置信和巨大的振奋。

他成功了!

迈过了无数修行者终其一生也无法跨越的天堑!

几乎就在木凡突破的下一刻,另一股锐利无比的气息冲天而起!

是剑十一!

他手中的内丹闪烁着青金色的锐芒,与他那跳脱不羁却又锋芒毕露的剑意完美契合。

此刻,整个人仿佛化成了一柄出鞘的神剑,凌厉的剑意不受控制地四溢开来,将周围的雨丝都切割得支离破碎。

体内元力奔腾如大江大河,发出类似龙吟般的剑鸣之声,越来越响,越来越激昂!

最终,所有的剑鸣声汇聚成一声清越无比直透云霄的长吟!

吟——!

剑十一手中的内丹应声而碎,化作最后一股精纯能量涌入体内。

周身肆虐的剑意骤然一收,全部内敛于体内,整个人仿佛返璞归真。

但那双睁开的眼眸中,却仿佛有无数剑影生灭,目光所及,空气都微微扭曲。

归墟境界!

以剑入道,突破之后的剑气更加凝练,更加收发由心,威力不可同日而语!

“哈哈哈!归墟!小爷我也是归墟强者了!”

剑十一兴奋地一跃而起,忍不住挥动拳头,激动之情溢于言表。

就是听那自称,看来是没从周晚那学到什么好东西。

而剑十一笑声未落,第三股气息悄然变化。

蓝如水。

她手中的内丹是一种深邃的冰蓝色,与她的气质相得益彰。

她的突破没有木凡的厚重,也没有剑十一的张扬,而是一种极致的“静”和“凝”。

这种极致的静默持续了约莫十息时间。

然后,一切静止到了极点后,骤然“活”了过来。

仿佛冰封的河流瞬间解冻,春回大地。

体内那凝聚到极致的力量温柔地化开,流淌过每一寸经脉,一种更加深邃、更加通透的意境从她身上散发出来。

手中的冰蓝色内丹悄然融化,融入她的掌心。

缓缓睁开眼,眸中仿佛有两汪深不见底的寒潭,清澈、冰冷,却又蕴含着难以言喻的强大力量。

轻轻抬起手,指尖一缕若有若无的剑意萦绕,周围的雨丝靠近便悄然汽化。

归墟境界!

她也成功了,水到渠成,波澜不惊。

至此,圣山这一代弟子中,木凡、剑十一、蓝如水,这三位最杰出的天才,在经历了无数磨难、生死搏杀,并在易年这近乎“折磨”的指点与珍贵内丹的助推下,终于齐齐迈过了那道至关重要的门槛,踏入了归墟之境!

这个境界的强者,元力与天地共鸣,神识可初步窥探法则玄奥,寿命大增,实力发生质的飞跃。

放眼整个大陆,都足以称得上是顶尖强者,足以开宗立派,威震一方。

他们的师父,圣山的上一代峰主长老们,大多也正是处于这个境界。

桐桐周身星辉流转,气息比之前强盛了数倍,已然达到了通明境的巅峰,距离那临门一脚只有一步之遥。

小脸上满是认真,依旧在努力吸收着内丹残存的能量,巩固着境界,显然突破也只是时间问题。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目录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