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68章 舆论飞地(2/2)
扎克伯格也在听证会结束后,接受采访的时表示,公司很快会成立的“独立监督委员会”。
《外交政策》期刊评价为“企业自治的乌托邦实验”,而各国相继出台的数字税法案则印证《金融时报》“科技红利再分配时代来临”的预言。
更具深远影响的是公众认知的转变,埃森哲调查显示,67%的受访者开始主动限制社交媒体的数据授权,这种集体行为修正正在重塑数字社会契约的基础。
当《华盛顿邮报》解密听证会筹备文件时,一个耐人寻味的细节浮出水面,扎克伯格团队曾模拟议员可能提出的217个问题,却未曾预料到最持久的冲击来自会场外那位议员格拉汉姆追问“脸书的竞争对手是谁”时,扎克伯格长达12秒的沉默被配文“当学霸遇到超纲题”。
在tiktok获得2.4亿次播放,这个偶然诞生的文化符号或许揭示了当代舆论场的本质,在注意力经济的暴政下,再严肃的制度博弈都难逃被解构为娱乐化碎片的命运。
当《纽约客》记者追问扎克伯格“是否后悔创建脸书”时,历史似乎完成一个吊诡的循环,当年在哈佛宿舍敲代码的年轻人,此刻正站在技术伦理与资本扩张的十字路口,而全球媒体的聚光灯照出的,是我们所有人数字化生存的集体困境。
这场国会听证会同样成为焦点的人物,无疑是意外出现在国会大厦的古旋风,好莱坞超级导演首次以社交媒体巨头身份示人。
他依旧身着剪裁利落的深黑色西装,与平日片场随性的风格截然不同,却依然难掩其标志性的痞痞笑容。
国会山的镁光灯下,他既是媒体追逐的焦点,也是舆论争议的风暴中心,一位电影艺术创作者,如何摇身成为数字帝国的掌舵者?而这场听证会,恰恰成为检视科技权力与公共责任的绝佳舞台。
“实际上,我们正处在一个激烈变革的时代之中,学会适应和接受,才是我们所有人需要面对的课题。”
古旋风在镜头前侃侃而谈,有小道消息称,这起事件最早的源头是来自脸书内部“吹哨人”向媒体透露相关信息。
目前全球社交巨头之中,脸书已经是信使最大竞争对手,所以同行是冤家,这其中是否有某些商业竞争手段发挥作用,就不得而知了。
而受到此次用户信息泄露事件影响,Facebook股价暴跌20%,市值单日蒸发1200亿美元,总市值缩水到6000亿美元。
只是ssnger(信使)也同样受到波及,市值蒸发500亿美元,好像一对难兄难弟,谁也没捞到好处,看来某些阴谋揣测子虚乌有,这明显是损人不利己。
同行是冤家虽没错,但同行也是同一条船的上人,要是船翻了,没人能够安然无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