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94章 众家之谈(2/2)
如同隐身般的日本导演是枝裕和提问道:“杜先生,你的电影为何坚持用宿命感收尾?”
杜琪峰点会心一笑,答道:“我的电影是座赌城,但我的角色赌到最后,输赢早已不重要,重要的是他们认不认命。”
flix(奈飞)cEo周凯丽这时候走过来,先向自己老板点头致意,便直接向杜琪峰抛出橄榄枝:“杜先生,很希望与你能够合作,预算不设限。”
在场一片羡慕目光中,杜琪峰却婉拒:“给我两千万和一亿拍出的电影,骨相不会变。”
他的“银河映像”制片模式,也令好莱坞震惊,低成本、短周期、高度即兴创作,却产出《暗战》《放·逐》等经典,不得不说,他是低成本电影的魔术师。
众位电影人难得共聚一堂,共商盛举,但彼此文化差异的磨合仍是首要难题。
法国导演吕克·贝松坦言:“欧洲艺术电影与好莱坞商业片的逻辑截然不同,合作中如何平衡?”
古旋风面对众人存疑的眼神,微笑的回答道:“其实。我们不必追求统一,而应追求互补,就像交响乐,不同的乐器才能奏出丰富的乐章。”
“就怕最后拍出四不像,”杜琪峰还是不看好所谓的东西方合拍片,有时候各自寻求自身擅长的创作背景,才能真正做到“平等叙事。”
就以流媒体平台迅速发展为例,虽进一步推动电影全球化,但也可能挤压本土中小制作。
确保各国电影在本土市场保有最低排片比例,反而是当务之急。
随着Z世代成为主流观众,他们对多元文化的接受度远超从前,但至今还未有一部爆款的中西合拍片,很多人喜欢用古旋风的《甲骨文》为例子,但忘记了,这部仅仅是以好莱坞的叙事手法,来展现东方的文化,而非一部真正的合拍片。
古旋风很想以张艺谋的《长城》来铺垫一下,但觉得还是没有太大说服力,毕竟这部实际意义上的中西方合拍电影,全球总票房3.5亿美元(其中华夏国内11.73亿人民币,北美仅4500万美元),远低于预期的30亿人民币目标。??
见这边讨论这么热络,张艺谋向斯皮尔伯格道别,径直走过来,见众人都点头打招呼,微微一笑。
“东方电影,尤其是华夏电影,正在世界舞台上展现出独特的文化魅力,我们的美学体系,无论是水墨画的留白意境,还是戏曲的程式化表演,都能为全球电影注入新的灵感。”
他似乎也在正视中西方不成熟电影文化合作水平,趁着这次论坛也在积极阐述回归本土电影文化创作的重要性,技术,资金等方面可以借鉴各国之长,但核心叙事依旧回归本土文化,如此才能真正推广和发展本土电影。
印度着名电影人阿米尔汗很有感触地说:“张先生的《英雄》也曾给我极大震撼,色彩的运用不仅仅是美学,更是叙事的语言,红色代表激情与背叛,蓝色象征冷静与谋略,这种象征手法在电影中往往被更直白的对白取代,但东方的含蓄反而让观众有更多解读空间。”
古旋风点头表示认同:“这正是全球电影需要多元文化的原因,好莱坞的叙事模式固然成熟,但如果世界电影只剩下一种声音,那将是艺术的倒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