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40章 相濡以沫(1/2)
她站起身,目光如寒星般扫过那些摇头晃脑、引经据典的老臣,声音带着压抑的怒火:“诸位爱卿口口声声祖宗之法,礼教纲常!朕问你们,祖宗之法,是为了束缚人才,还是为了选拔贤能?礼教纲常,是为了禁锢思想,还是为了教化万民?”
她一步步走下御阶,声音陡然拔高:“朕的曾曾祖母,睿智太后,曾辅佐两代君王,稳定朝局,其才识谋略,胜过多少男子!朕的皇祖母,贤德淑慎,管理后宫井井有条,其持家理政之能,又岂是寻常男子可比?朕,唐清璃,身为女子,今日坐在这龙椅之上,平定内乱,稳定朝纲,难道也是‘心思柔弱,见识短浅’吗?!”
一连串的反问,掷地有声,让那些反对者哑口无言,面面相觑。
“女子如何?女子便不能有才?女子便不能有志?女子便不能为国效力?!”
唐清璃的声音在空旷的大殿中回荡,带着一种不容置疑的决绝,“朕今日在此立誓:南朝的科举,向天下所有有才之士敞开大门,无论男女!凡有真才实学者,皆可通过科举,入朝为官,报效国家!”
“朕要的,是一个唯才是举、人尽其才的南朝!朕要告诉天下人:江山如画,执笔者,何须分男女?!”
她转身,目光灼灼地看向韩霜锦。
韩霜锦站在人群中,眼中闪烁着无比的骄傲和自豪,她用力地点点头,无声地传递着她的支持。
“着礼部、翰林院,即刻修订科举章程,增设女子科考!着户部、工部,在京城及各州府设立女子官学,延请名师,教授经史子集、算学律法、农政水利等实学!着吏部,拟定女子入仕后的官职、俸禄、升迁之制!此事,即刻施行,不得有误!”
唐清璃连下数道旨意,语气斩钉截铁。
旨意颁布,天下哗然!有惊愕,有嘲讽,有谩骂,但更多的是无数深闺女子心中压抑已久的渴望被点燃的激动和希望!
她们,终于有机会凭自己的才学,走出家门,去看看更广阔的世界,去实现自己的价值!
为了筹备首次女子科考,唐清璃和韩霜锦倾注了大量心血。她们亲自拟定考纲,不仅考诗赋策论,更注重经世致用之学,如算学、律法、农政、水利等。
她们下令在各地设立官办学堂,招收女子入学,由饱学之士,包括一些思想开明的女先生授课。韩霜锦更是利用皇商署的财力,在京城设立了一所规模宏大的“女子学堂”,亲自延请名师,免费招收有志向学的女子,为科考做准备。
科考之日终于到来。京城贡院外,人头攒动,除了参考的男子,还有一群身着素雅襦裙、神情紧张又充满期待的女子。
她们的出现,本身就是一道震撼人心的风景线。
无数百姓围观,指指点点,有好奇,有质疑,也有隐隐的期待。
唐清璃没有亲临考场,但她派出了最信任的禁军和御史,确保考场纪律严明,杜绝舞弊。她和韩霜锦,则站在宫城的高处,遥遥望着贡院的方向。
“霜锦,你看。”
唐清璃指着远方,那里,有多少未来的栋梁之才,正在为她们的人生,为南朝的未来,奋笔疾书。
韩霜锦站在她身侧,目光深邃:“璃儿,看到那些女子,她们的眼神,和当年在公主府里筹划未来的我们,何其相似。充满了对知识的渴望,对未来的憧憬,还有改变命运的决心。”
她伸出手,轻轻握住了唐清璃的手,“你做到了,璃儿,为她们打开了一扇门,一扇通往无限可能的大门。”
“不,是我们。”
唐清璃反手握紧她,眼中闪烁着泪光:“如果没有你,没有皇商署的财力支撑,没有你帮我处理那些繁杂的事务,没有你在我身后,我可能走不到今天,更做不到这些。”
她顿了顿,声音带着一丝哽咽:“姊姊,谢谢你。谢谢你,一直在我身边。”
韩霜锦侧过头,看着唐清璃眼中晶莹的泪光,心中涌起无限柔情。
她抬起手,用指尖轻轻拭去唐清璃眼角的湿润,动作轻柔得如同对待稀世珍宝:“傻瓜。我们是彼此的依靠,是并肩同行的爱人。你的路,就是我的路。你的梦想,就是我的梦想。”
“这江山,是我们一起守护的,这些女子,是我们一起点亮的希望。”
阳光洒在她们相握的手上,洒在她们彼此凝望的、充满爱意与骄傲的眼眸中。
在这权力的巅峰,她们是开创历史的君臣,更是灵魂相依的爱人。
她们的爱,早已融入了这波澜壮阔的时代洪流,成为推动历史前进的、最温柔也最坚定的力量。
时光荏苒,数年光阴如白驹过隙。
在唐清璃的铁腕统治和韩霜锦的精明运作下,南朝的面貌焕然一新。
皇商署在韩霜锦的带领下,取得了辉煌的成就。盐铁新政彻底打破了地方垄断,国家收入激增,百姓用上了平价优质的盐铁,漕运效率大幅提升,边关粮草无忧,京畿物价平稳;第一支皇商船队扬帆出海,满载丝绸、瓷器、茶叶,远航至扶桑、高丽、甚至更遥远的西域和南海诸国,带回了巨额的黄金、香料、珍宝和先进的技术,南朝的国力达到了前所未有的鼎盛。
韩霜锦以其卓越的商业才能和廉洁的作风,赢得了朝野上下的敬畏,那些曾经的质疑和诽谤,早已被事实和政绩所淹没。
皇商署,成为南朝最强大的经济引擎,也成为唐清璃新政最坚实的后盾。
而女子科举,更是结出了丰硕的果实。
第一届女科状元林婉儿,才情卓绝,策论精辟,被唐清璃破格提拔为翰林院修撰,参与国史编纂,其才华令许多老臣自叹不如。
随后几届,涌现出了精通算学、主管户部钱粮的司务官;擅长律法、断案如神的刑部侍郎;精于农政、兴修水利、使数郡农田丰收的工部员外郎……
这些女官们,以其独特的视角、细腻的心思和扎实的学识,在各自的岗位上发光发热,证明了女子丝毫不逊于男子。
朝堂之上,女子官员的身影不再稀奇,她们与男子同朝议政,各抒己见,成为南朝政坛一道亮丽而有力的风景线。
社会风气也随之改变,女子读书识字蔚然成风,女子从商、行医、教书者比比皆是,整个社会充满了前所未有的活力与包容。
这一日,是南朝新帝唐清璃登基五周年的庆典。庆典在新建的、气势恢宏的“明德殿”举行。
明德殿,取自“大学之道,在明明德”,象征着唐清璃开明德政、教化万民的治国理念。
殿内张灯结彩,鼓乐齐鸣。文武百官齐聚,各国使臣来贺。
唐清璃身着明黄色龙袍,端坐于龙椅之上,冕旒下的面容沉静而威严,但眉宇间却透着一股历经风雨后的从容与自信。
她的目光扫过殿下,看到了白发苍苍却精神矍铄的老臣,看到了意气风发的青年才俊,更看到了那些身着官服、神采奕奕的女官们。
她的目光,最终落在了站在文官之首、身着绯色官服的韩霜锦身上。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