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25章 争论(2/2)
“白起!你此言何意!莫非是说我凉州儿郎皆是只知劫掠的匪类不成?”李傕第一个拍案而起,满脸怒容道。
一旁的张济也阴阳怪气的接口道:“白将军这是站着说话不腰疼。我凉州子弟随董公出生入死,血战沙场,转战千里,些许缴获,难道不是应得的?到你嘴里,倒成了罪过!
你可知当年羌人掠边时,是谁踏冰河、啃雪块守住了整个三辅地区?正是你口中‘军纪太差’的凉州军。没有我们的浴血奋战,别说关中了,就算京城,恐怕早已经陷落。
关东诸侯们倒讲礼数,礼数能当饭吃,能退敌兵么?”
樊稠更是须发皆张,粗声吼道:“这是对我们凉州军最大的侮辱!
董公!白起此人,非我凉州旧部,其心必异!他这是嫉妒董公欲将大功归于我等,在此挑拨离间,坏我军心!”
…………
一时间,厅内充满了对白起的指责之声。
凉州将领们同仇敌忾,认为白起不仅否定了他们的军纪,更意图剥夺他们即将到手的功劳与财富,甚至是在动摇他们在董卓集团中的核心地位。
董卓的眉头紧紧锁起,看着面色不变的白起,又看了看群情激愤的嫡系们,陷入了短暂的沉默。
他并非不懂政治之人,也就因为当年突然掌握到最炙手可热的权力后,利欲熏心,做了一些错事。
同样,他也接受了幕僚们的建议,封了天下士族担任各地的太守、刺史、州牧。
潜在意思就是,我董卓掌握朝中大权,你们这些士族掌握地方大权,大家互不干涉。
只是当时的董卓低估了这些士族们的野心。
京城政变后,董卓更是明白了士族们的力量有多强大。
最好的方法,就是能够完全驾驭这些士族为己所用。
白起默然看着他们,深邃的目光仿佛穿透了时空。
他看见的不是眼前这三个莽将,而是千里陇原上那些在风沙中挣扎求生的边民,是这支军队骨子里既野蛮又坚韧的底色。
在商鞅变法前的老秦人,又何尝不是如此呢?
白起知道要改变这些人的想法,不是一两句话的事情,他们还有很长的路要走。
李儒见到如此剑拔弩张的气氛,立刻出来打圆场道:“凉州军这些年一直在边境作战,熟知羌人与各少数民族的习性。
不如这样,一旦北方爆发战事,则由凉州军负责,而中原爆发战事,则由其他几支军队负责。
身逢乱世,无需担心功勋的问题。
而且,武功侯之言未尝没有一些道理,当初凉州军随董公入京后,确实在洛阳劫掠了一番,这也成为关东士族讨伐董公的一个借口。”
李儒自暗中投靠当今皇帝后,自然不想看到南阳郡被凉州军祸害。
众人见到董卓最为信赖的谋士都如此说了,皆默不作声,几位凉州将领虽然不再争吵,却也还是怒目圆睁的瞪着白起。
“既然如此,武功侯对于如何夺取南阳可有妙计?”董卓见到众人不再争吵,立刻出声问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