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822章 我拍的都是真的(1/2)
“我和很多中国导演都打过交道,eo、凯哥、贾科长、姜闻、王家卫、侯孝贤...”
蒂埃里·弗雷莫说了一大串名字后说:“只有姜闻和你有趣又富有内涵,希望你接下来的演讲和交流也能如此。”
“你把我和姜闻并列,我感觉很受伤,因为好像只有他的电影没有拿到过主竞赛的大奖。”
蒂埃里·弗雷莫这次大笑起来,显然为杨灵越懂他的梗而开心。
“你如此在乎戛纳,实话说,我很荣幸。我想说你的《her》很符合西方观众的喜好,尤其是法国人的喜好。至于符不符合西方评委的喜好,那需要问南尼·莫莱蒂。”
“很遗憾今年的戛纳没有东亚评委,那样你就知道《her》也很符合东方观众的喜好。”
“外面队伍里的东亚人已经告诉了我这一点。”
“哈哈。”
两人的交锋到此为止,双方都很满意。
说话间也早已到了会场,没有和接近满员的观众席打招呼,而是在第一排坐下,等候着主持人报幕开场。
不过让杨灵越意外的是,等合影完成后,在一旁工作人员的提醒下,蒂埃里·弗雷莫笑了一下,起身,而后从台侧上台。
竟然是这老头当主持人。
不过开场白却没有迎杨灵越进来时那般字字珠玑,很是中规中矩,且温和地介绍了一番。
虽说是中规中矩,听着也足够让台下的青年导演们和观众们震撼了。
“像很多电影学院的导演系学生一样,总会按捺不住自己那强烈的拍摄欲望。不同的是,杨灵越拍的第一部作品是他在大一,刚上电影一个月后拍摄的。
相信很多人和我一样都看过,就是那部获了很多最佳短片奖的《曲面》。
具体获得的数量,我也是为了这个开场白才去了解,《曲面》拿了十二个国际较为主流的最佳短片奖,其中包括翠贝卡(最佳短片最高奖)。
我之所以去看《曲面》是在07年的柏林电影节后,听说最佳短片是一位十八岁的中国少年拍的,自然有了兴趣。
看完之后,我对我的助理说,这个年轻人该来法国学习导演艺术。
这并不是说中国艺术院校的导演培养不好,而是说更加适合。
中国可以培养出张艺谋,陈凯哥,但培养不出蒂姆·波顿、大卫·芬奇。”
听到这里,台下的杨灵越一脸微笑,这是实话。
台下的很多人也深以为然,中国电影,尤其是文艺片是很出名的,学导演的又有哪个不知道这一点。
蒂埃里·弗雷莫这是在说《曲面》的黑暗风格和极简艺术,就是他提到的蒂姆·波顿、大卫·芬奇这两人的典型风格。
“我的工作就是每天看电影,我的助理也知道,我会一直关注一些各个国家年轻导演的新作品。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