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64章 意想不到的第三种回答(1/2)
沈筝猜想过数次辛舜匀回信的内容,无非是“允”或“不允”。
但令沈筝没想到的是,辛舜匀竟还有第三种回答。
“辛大人他......已帮此次复试拟定了出题官、考官、阅卷官?”
沈筝目光从那一个个名字上滑过,但除却任主考兼出题的蒋至明外,其余人......她一个都不认识。
一时间,沈筝竟有些摸不准辛舜匀此举的意图。
是示好,是刁难,还是......在探她的底?
沈筝将信纸递给了许云砚,又看向刘俞旻,等待刘俞旻的解释。
刘俞旻早就知道了信件内容,娓娓道:“回沈大人话,辛大人此举,意在替柳阳府衙节省时间。”
沈筝神色微顿,想到了那日回府城路上看到的连绵稻田。
思忖后,沈筝还是问道:“此言何解?”
刘俞旻面色恭敬:“辛大人说,今年柳阳府中,不少百姓地里都种有高产水稻,若学子因复试错过秋收,一是对农户家的学子不公平,二则会让所有学子都错过这一年一度的秋收盛景......”
沈筝眉头微挑。
这是个理由,但却是个不足以说服她的理由。
府衙的确需要节省时间,尽快举行复试,但同样地,府衙也需要对每一位考生负责。
别说身负重任的出题和阅卷官了,就是任意一个巡考官出岔子,此次复试也会被毁于一旦。
“本官并无不信任辛大人的意思。”沈筝将好听的话说在前头,接着又说了不好听的话:“但辛大人给出的这份名录中,本官只认得抚州知府蒋大人一人,至于其余人......本官想知道,辛大人选择他们任出题、阅卷官的考量何在?”
看着沈筝眸中毫不掩饰的锐利,刘俞旻神色愈发恭敬。
“回沈大人话,辛大人拟定的这些考官,皆是周边几个州府的官员。这些大人可能名声不显,但素有清名......”
说着,他看向许云砚手中信纸,逐一点出了那些官员的名字。
“副主考林秀之林大人,乃临江府通判,历任三届府试副考,最是看中‘公平’,去年曾因考官徇私,直接封存试卷上报按察司,在临江素有‘铁面判官’的美名。”
“另一副考官郑修远郑大人,乃建昌府学政提督,专攻经义策论,且在柳阳府无任何亲友,完全符合‘异地避嫌’之规。更重要的是,他曾编着《民生策论集》,考题多贴合地方治理,与沈大人您所重视的‘以民为本’不谋而合。”
沈筝闻言面上染上一丝兴味,抬颌道:“继续。”
刘俞旻又道:“主出题官秦仲山秦大人,乃袁州学政提督,寒门出身,阅卷只看文章优劣,去年袁州府府试,前十名中有三名寒门学子,皆是他力排众议敲定的。”
“至于另外三位出题官......皆是进士出身,精通攻经史、策论、诗赋,且都与柳阳府无任何地域关联。”
说完了主考官与出题官,接下来要说的,便是阅卷官了。
沈筝倒了盏茶递给刘俞旻,笑道:“刘佥事不急,慢慢说。”
刘俞旻双手捧起茶盏,轻抿一口后,又接着说起来:“主阅卷官赵承业赵大人,乃临江府学政提督......”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