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19章 于伟正莅临东洪,丁洪涛心灰意冷(2/2)
这时,于伟正亲自降下了后座的车窗,他一夜未眠,眼中布满了血丝,但目光依然沉静。他眉头微蹙,看着焦杨,直接问道:“人非常多?什么意思?具体有多少人?都是些什么人?”
焦杨赶忙上前一步,几乎是半躬着身子,对着车窗内的于伟正汇报:“于书记,是这么回事。马关乡、二官屯乡,还有沿河几个乡镇的群众,听说田嘉明书记……因公牺牲的消息,很多群众自发地赶来了!现在县城里几条主干道,特别是通往县医院的那条路,完全被人群挤满了,水泄不通!我们调集了所有能调动的警力,但车辆根本进不去医院那边……我们正在全力疏导,但效果甚微。”
市委常委、秘书长郭志远立刻推开车门,绕过车尾,快步走到焦杨面前。他面色凝重,伸手扶着车厢,语气严肃:“焦杨同志!现在聚集的群众到底有多少?当前的第一要务,是确保绝对不能出任何安全事故,特别是大规模踩踏事件!你们有没有预案?”
焦杨连忙回答,语气中带着巨大的压力:“秘书长,请您放心!我们第一时间启动了预案,临平县和曹河县公安局的支援力量已经到位,来了几百名干警,加上市局增派的同志,现在都在我们县里协同维持秩序。基本上是五人一岗,十步一哨,所有能动用的力量都投入进去了。但是……群众自发来的太多了,完全超出了我们的预料和掌控能力。”
郭志远眉头紧锁,追问道:“消息怎么会传得这么快?”
焦杨叹了口气,解释:“秘书长,东洪县地方不大,乡里乡亲的,这种消息传得比电话还快。关键是……基层群众,尤其是沿河那些受过水灾的群众,对田嘉明同志确实有很深的感情。大家都念着他的好。”
郭志远还想再问细节,于伟正已经推开车门,走了下来。寒冷的空气让他精神一振。他抬手制止了郭志远,目光扫过焦杨和吕连群焦虑的脸,最后望向县城方向,虽然看不到具体情形,但能感受到那种无声的涌动:
“志远同志,不要慌。要相信我们的群众,要尊重我们的群众。他们今天自发地来到这里,没有别的意思,就是想送一送他们心目中的田嘉明同志嘛。他们的心情,和我们一样沉重。”
他转向焦杨,语气果断:“车确定开不进去了?”
焦杨肯定地点头,语气无奈:“于书记,确定开不进去了。主干道完全瘫痪,我们试过引导,但人流太密集,车辆根本无法移动。”
于伟正点了点头,没有丝毫犹豫,做出了决定:“既然车进不去,那我们就和群众一样,步行进去。”
郭志远立刻上前,脸上写满了担忧:“书记,步行过去风险太大!这人流密集,情况复杂,您的安全是首要问题!我们不能冒这个险!
于伟正看向他:“你们啊,总是把我当成了多大个干部?别忘了,我们也是从群众中来的。现在回到群众中去,走进他们中间,是我们应有的态度和觉悟。走吧!”说完,他整理了一下身上的深色风衣,迈开步子,率先朝着县城主干道的方向,大踏步走去。
从东光公路路口下来,步行几十米就是县城的主干道。眼前的景象,于伟正也感到了一种深深的震撼。
主干道上,已经不是水泄不通可以形容,而是人挨人、人挤人,摩肩接踵,汇成一股缓慢、沉重的沉默河流。没有喧哗,没有口号,只有密集的脚步声和偶尔压抑不住的啜泣声。
于伟正一行很快就被这股无声的人流裹挟。他立刻被那股发自内心的、朴素的悲恸所包裹。
人们大多沉默着,脸上写着悲伤和茫然。有白发苍苍的老人,被儿女搀扶着,步履蹒跚;有皮肤黝黑、身材壮实的汉子,眼眶通红;有抱着孩子的妇女,眼神中充满了惋惜。
他们中的很多人,可能从未和田嘉明有过直接接触,甚至很多人只是远远地见过“田书记”,或者仅仅是从别人口中听说过他的名字和他抗洪的故事。但他们共同经历了那场滔天洪水,都知道是这位田书记,在关键时刻,顶着丢官罢职的风险,阻止了原定的在东洪县境内泄洪的方案,保住了他们祖祖辈辈赖以生存的家园和土地。
东洪县整体地势低洼,数千年来都被水患折磨,在这片常受水患之苦的土地上,老百姓建房子都是先建设一个高高的土台,把地基垒得老高,以躲避洪水。在东洪民间就有这种说法:三年攒钱垒土台,三年攒钱盖房屋,再花三年还清债务。
可以说,沿河滩区的群众,几乎一辈子都在和水患打游击,对洪水有着刻骨铭心的恐惧。
87年那场大水的惨痛记忆犹新,许多老一辈人谈起来仍心有余悸。
因此,谁在危难时刻,真正保护了他们的“窝”,保住了他们辛辛苦苦垒起来的“土台子”和上面的房屋,他们就用最朴素、最直接的方式记在心里。
于伟正被这沉郁而真挚的氛围深深触动。好在东洪县委办派出的两名身材高大、经验丰富的干部奋力在前分开人流,艰难地为领导们开路。
每个路口都有公安以及抽调的机关干部在协助维持秩序,他们手拉手组成人墙,嗓子都喊哑了。
无人能够确切统计今天东洪县城究竟聚集了多少人,仿佛四面八方、十里八乡的人都来了,从七八十岁的老人到几岁的孩童。又或许,东洪县城自建县以来,从来没有在一天之内,自发地聚集过如此庞大的人群,只为送别一个人。
县委办主任吕连群此刻展现出了高度的机敏,他紧紧贴着市委书记于伟正,几乎是张开双臂,用自己并不算魁梧的身躯,在于伟正和拥挤的人群之间隔开一小片安全空间。秘书林雪则非常客气地在前方不断说着:“麻烦让一让,谢谢大家!不好意思了!谢谢谢谢!”
从十点钟到达县境路口,直到十一点二十分,于伟正一行才艰难地抵达县医院门口。这段平时开车不过几分钟、步行也就二十多分钟的路程,他们硬是走了整整八十分钟。这八十分钟,于伟正每一步都走得异常沉重,他不仅是在走向田嘉明的灵堂,更是在走进东洪县的民心深处。
县医院已经实施了严格的管制,因为狭小的院落根本承载不了这么多群众集中涌入悼念。
市长王瑞凤、市委副书记周宁海、常务副市长臧登峰、副市长郑红旗等市领导,以及东洪县的部分领导,正在医院内的小广场上紧急商议对策。东洪县委书记丁洪涛独自一人站在稍远处的角落里,脸色灰败,沉默不语
。光明区自己的老部下被抓,县委办副主任刘明也被抓,一连串的打击,让丁洪涛的心在这一刻仿佛已经死了,只剩下麻木和冰冷的预感。
众人看到于伟正一行终于到来,立刻围拢了过来。秘书林雪自然地替于伟正拍打了一下风衣上沾染的灰尘,整理了一下被挤歪的衣领。焦杨也上前帮忙。从密集的人群中挤过来,于伟正整个人看起来都有些狼狈。
于伟正环视了一下在场的各位领导,没有寒暄,直接切入主题:“现场情况怎么样?家属情绪如何?后续安排有什么打算?”
市长王瑞凤上前一步,汇报道:“于书记,您辛苦了。家属的情绪,在朝阳同志和尚武同志的耐心安抚下,暂时稳定了一些,现在都守在灵堂里。我们正在紧急研究的核心问题是……追悼会是否还能按原计划举行?您也看到了,群众太多,远远超出预计,安全压力极大,我们担心会出意外。”
于伟正的目光越过医院低矮的围墙,望向门外那寂静却无边无际、默默等待的人群,他能感受到那无数道目光中蕴含的期待与悲伤。
他沉声道:“群众的感情,我们不能拦,也拦不住。把李尚武同志请来。他是老公安,经验丰富,需要他来主持现场局面,疏导人群。必须果断决策,采取有效措施,否则人越聚越多,一旦失控,后果不堪设想!”
市公安局副局长孙茂安领命而去。于伟正又补充道:“光是堵和劝离不行,要疏导。我一路走过来,看到还有群众从四面八方往这里赶。东洪县有百万人口,就算只来十分之一,也是十万人!必须确保万无一失,绝不能发生任何踩踏等安全事故!”
很快,副市长兼市公安局局长李尚武快步走来。他显然也极度疲惫,眼袋深重,布满血丝,但依然强打着精神,保持着公安干部特有的干练。
于伟正看着他,语气沉重:“尚武同志,大家都节哀吧。现在的情况你也看到了,人群太多,情绪激动,光是堵着不是办法……”
李尚武望向门外黑压压的人群,眉头紧锁,又迅速环顾了一下整个县医院的布局。医院其实不大,放眼就能看到东西两侧的围墙,东西两侧各有一个大门,灵堂设在中部靠后的位置。他略一思索,便果断地说:“于书记,王市长,堵不如疏,这是基本原则。我建议,立即由市、县公安局抽调民警,混合编组,组成人墙,在医院内部开辟一条单行循环通道。让群众分批、分次,从东门有序进入,在灵堂门口短暂停留瞻仰遗容,然后从西门迅速离开。这样才能有效疏解门口聚集的压力,形成流动,避免人员过度聚集引发其他问题。”
说着,他走到旁边的小花园空地上,捡起一根树枝,拉了拉裤腿,蹲在地上,开始现场画起简单的示意图,标注出入口、路线、警力布置点……
几位领导都围拢过来,听着李尚武的布置方案。他考虑得非常仔细,哪个单位负责哪个环节,如何衔接,出现突发情况如何处置,都一一交代清楚。
于伟正认真听完,看向王瑞凤,果断拍板:“此议具体,周密,可操作性强。就按尚武同志的意见办!准备组织力量,开放通道,引导群众有序通行,要求不停留、不拥挤、快进快出!让大家见上最后一面……”
李尚武立刻领命,召集市公安局副局长孙茂安等人,开始紧张地部署落实。
于伟正对王瑞凤说:“给我们市委班子留出一点时间,我们要向嘉明同志作最后的告别。”他接着做出了决断:“情况特殊,追悼仪式不能按原计划去礼堂了,就在医院灵堂简单而庄重地举行。横幅、遗像都备好没有?”
王瑞凤答道:“书记,您放心,都已经准备妥当,随时可以开始。”
于伟正:“好。仪式后,充分尊重家属的意愿安排后事。如果家属同意,也可以考虑安葬于市烈士陵园,以彰其功啊。”
此时,一位戴着深度近视眼镜、神情悲戚、学者模样的同志被我引荐过来。主动汇报道:书记,市长,这是平安县政协副主席、计委卢兆全主任……
于伟正书记立刻上前,郑重地伸出双手,紧紧握住卢兆全冰凉的手,语气沉痛而诚恳:“兆全同志啊,请您节哀,请家属节哀!市委市政府有负所托啊,没有保护好嘉明同志,对不住您家啊!”
卢兆全摘下厚如瓶底的眼镜,用袖子擦了擦不断涌出的泪水:“领导言重了,各位领导百忙之中赶来,我们家属感激不尽。也请各位领导节哀,保重身体。”
双方简单客套安慰一番后,卢兆全主任道:“于书记,关于嘉明的后事,我们家属内部商量了,是打算让他回老家秀水乡的……嘉明他……临走前留了话,想回秀水乡祖坟,和他爷爷葬在一起。”
于伟正表示理解,同时提出建议:“兆全同志啊,您的想法我们理解。除了祖坟,也可以考虑市烈士陵园,或者东洪县、平安县的烈士陵园……。”
我汇报道:“于书记,嘉明同志临走前,就留下两个字‘回家’!”
旁边的家属也点了点头。于伟正看向王瑞凤,王瑞凤也默默点头。于伟正明白了家属的意愿,他对卢兆全说:“好吧,既然这是嘉明同志的遗愿,也是家属的共同决定,我们尊重,完全尊重。就按你们的意愿办,让嘉明同志回家。”
说罢,于伟正率领一众市领导,走向临时布置的灵堂。灵堂外,几十名来自市、县的公安干警,自发地整齐列队,为田嘉明守灵,神情肃穆,气氛悲壮。
于伟正等人步入庄严肃穆的灵堂。灵堂上方,黑底白字的横幅已经悬挂好了,沉痛悼念田嘉明同志。中间挂着田嘉明的黑白遗照!
李尚武强抑着内心的巨大悲痛,主持简短的告别仪式。于伟正献上花圈,整理挽联,看着披着红旗的田嘉明,神情肃穆。
于伟正的目光扫过人群,看到了站在后面的丁洪涛。他眼神骤然变冷。他低声对旁边的秘书长郭志远耳语了一句,声音虽轻,却带着寒意:“让他出去。”
郭志远一愣,立刻明白了于伟正所指的就是丁洪涛。他马上不动声色地走到人群后面,来到丁洪涛身边,语气平静:“丁书记,这次是市党政班子领导向嘉明同志作最后告别,县里的同志就先在外面等候吧,你就不要参加了。”
丁洪涛浑身一颤,脸上瞬间血色尽失。丁洪涛心里打鼓,那个记者曾信誓旦旦地保证不会泄露消息来源。但看于伟正这态度……他不敢多想,也很自觉地、灰溜溜地退出了灵堂。
郭志远回到于伟正身边,小声汇报了一句。于伟正这才微微点头,示意李尚武继续。李尚武深吸一口气,用庄严而悲痛的声音宣布:“向田嘉明同志遗体,一鞠躬!再鞠躬!三鞠躬!”
市领导们怀着沉重的心情,深深鞠躬,然后依次缓步绕行,瞻仰遗容,作最后的告别。
于伟正凝视着田嘉明安详却再无生气的遗容,久久不忍离去,仿佛要将他最后的模样刻在心里。
直到王瑞凤轻声提醒他,门外的群众仍在焦急等待疏导,他才红着眼圈,用力握了握家属的手,然后毅然转身,走出了灵堂。
灵堂外,丁洪涛见于伟正单独走出来,似乎想抓住最后的机会,急忙上前:“于书记,方不方便,我给您汇报个工作…”
于伟正冷冷地瞥了他一眼,冰冷刺骨,仿佛能穿透他的五脏六腑。于伟正没有停下脚步,撂下一句狠话:“你怎么好意思,你怎么好意思在这个地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