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96章 陪伴(1/2)
当爱情步入婚姻殿堂,饮食矛盾更会演变成生活里的持久战。
像早餐的话,有人执着于现磨豆浆配油条,有人坚持要熬一碗白粥配腌菜;晚餐时分,甜咸粽子的争论、饺子蘸醋还是蘸酱油的分歧,都能成为引发家庭讨论的导火索。
要化解这些矛盾,既需要双方在饮食习惯上的相互妥协,也离不开对彼此文化的理解包容。
就像聪明的夫妻会在厨房备上两套炊具,既能满足各自的口味偏好,又能定期互换菜谱,尝试新的风味。
毕竟,婚姻的真谛或许就藏在这一餐一饭的磨合里,在油盐酱醋的调和中,慢慢熬煮出属于两个人的独特味道。
不过张尘和柳谜还没到那个结婚的阶段,但两个人之间的口味并没有太大的差异也算是一件值得高兴的事情。
不过也不奇怪吧,毕竟他们都是两广人,饮食习惯并没有太大的差异。
从这点上来说,张尘还想到了一句老话,那就是很多老人并不想自己的女儿远嫁,也许也有认为自己的女儿不习惯别的地方的饮食习惯的原因吧。
作为有差不多相同口味的两人,张尘和柳谜在以后做饭的时候也不会有那么多的麻烦,他们大概对于同一类菜肴都是会非常适应的。
作为情侣来说,张尘和柳谜在这个时候同样因为对方和自己相同的口味而感到异常满足。
“事实上,我觉得煲仔饭并不算是最好吃的那类蒸饭,我以前曾去过的一家竹筒饭才更加美味,至今让我印象深刻,或许改天我们可以一起去尝试一下。”柳谜笑眯眯的说道。
“有时间的话我肯定想去,现在我的实验研究早就成功了,有大把的空闲时间,只要你有空的话就陪你一起去。”张尘自然是非常捧场的。
张尘和柳谜的工作节奏,恰好为他们的相处留出了充足的余地。
不同于那些被朝九晚五的考勤牢牢捆绑,或是需要为一个项目连轴转数周的职业,他们的日常里鲜少出现“被工作填满”的窘迫。
对柳谜而言,作为一名科研人员,她的时间自由带着独特的学术印记。
实验室的排班并非刚性,数据分析可以在家用电脑完成,文献研读更是能融入碎片时间——清晨的咖啡馆、午后洒满阳光的书桌,甚至是出差途中的高铁上,都能成为她与专业对话的场所。
只要能按时提交研究报告、跟进项目节点,具体的工作时段几乎完全由自己掌控。
这种自由让她不必为了“准点下班”而压缩思考空间,也能在灵感枯竭时随时暂停,用一场短途散步或一次与张尘的闲聊来重启思路。
张尘的时间弹性则更胜一筹。
除了此前为攻克那项金属材料研究时,曾有过连续数月泡在工厂,平日里的他更像个“时间的主人”,系统的存在更是让他有了底气,并不会害怕自己的未来会不成功。
作为自由职业者,他没有固定的办公地点,也无需向任何人报备日程。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