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女生言情 > 新语新编 > 第200章 开仓赈流民,引水灌吴兴

第200章 开仓赈流民,引水灌吴兴(1/2)

目录

话听到这里,

钱凤不由得陷入了沉思,

这可是关键时刻,

一旦判断错了,

很可能就堕入万劫不复,

现在摆在自己面前的,

无非就两条路,

信了这王公子的话,

做个污点证人,

拼着扒一层皮,

把吴家、孙家都拉下水。

再不然,

就是咬死了牙,

只说自己的事情,

只要吴儒那边不松口,

最多也就是赔上一些银两。

但,

万一吴儒那边坚持不住,

把该说不该说的,

都说了,

那可就没有一点回转的机会了。

钱凤又偷偷看了一眼王羲之,

期望在如玉的脸庞上,

看到一点风波,

但却只看到了一脸的关切,

和些微的急躁。

刘超哪?

已经稳坐钓鱼台似的,

把带来的侍卫散开来,

各个都好像长在庭院里一样,

都直奔自己的宝库而去,

相信用不了,

很长时间,

自己在这个宅院里的秘密,

都会被刘超翻出来。

余光之中,

又看到王羲之在向自己挤眉弄眼,

钱凤的防线在崩溃,

他想着将要付出的代价,

只要吴儒先开了口,

那么,

什么荣华富贵,

什么富可敌国,

可就都是过眼云烟了,

到时候,

自己和这身后的一家子,

只能是被镣铐和锁链拴着,

在幽暗潮湿的监牢中,

了此残生了。

可,

要是吴儒挺住了没说哪?

要是这张网,

从自己这里破了口子,

那自己恐怕也很难在吴兴待着了。

仿佛是看出了他的两难,

王羲之又开口说道,

“世仪兄不要担心小人报复,

吴兴太守周莚会派兵来保护你的。”

钱凤连忙摆手,

说道,

“公子,

这可不行,

你可能还不清楚,

沈周两家的关系,

不怎么好,

我要是得了周家的帮助,

那沈太守非和我翻脸不可。”

王羲之点了点头,

说道,

“这倒也不难,

听说现在大将军就驻扎在芜湖,

我给你写一封推荐信,

你就到大将军那里去做参军,

谁还敢为难你们钱家?”

钱凤问道,

“公子,

就没有其他办法了嘛?”

王羲之笑了笑,

说道,

“有啊,

你什么也不说,

等待着命运的审判,

就赌一赌,

吴儒会不会出卖你。”

钱凤再度犹豫了,

王羲之给出了一个底线,

一个自己只要老实交代,

就能抱住的大腿。

另一边哪,

又是祖祖辈辈的交情。

就在钱凤再度为难的时候,

王羲之又开口了,

说道,

“世仪兄,

其实哪,

还有个办法,

这可是看着朋友的面子上,

给你指出来的。

那些世子们虽然是走了,

但临淮公可是还在乌程。

有些东西嘛,

它可以是假,

也可以是真。

你说哪?”

钱凤眼睛一亮,

说道,

“公子的意思是,

让我再去找临淮公,

请他把这些认下?”

王羲之摆了摆手,

敲了敲桌子,

说道,

“哎,

我可没这么说啊?

不过哪?

陛下极其倚重颍川荀家,

要是这田地真是他们买的,

这事情倒好交代多了。”

钱凤偷看了一眼刘超,

问道,

“那刘侍郎这边?”

王羲之拍了拍胸脯,

说道,

“这边你就放心好了,

我拿了你的好处,

该给的便利,

我不会不给。

只是,

这台阶,

还得世仪兄自己来找。”

钱凤挥着汗点了点头,

说道,

“明白明白,

那公子看,

琅琊孙氏的孙家,

避祸迁到了吴兴,

也买了不少田地,

不知道……”

王羲之点了点头,

说道,

“世仪兄啊,

世瑜兄向来公正,

只要事情属实,

你就没什么好顾虑的,

别说他是琅琊孙家,

就算是琅琊王家,

世瑜兄也不会手软。”

刘超配合的摆了摆手,

说道,

“逸少这话可就过分了,

谁不知道,

琅琊王家是陛下的挚友、

社稷的重臣?

不过嘛,

这个孙家,

当真有问题?

还是世仪兄要借刀杀人?”

钱凤急忙解释道,

“侍郎大人,

这孙家自从家主孙秀被明正典刑后,

一直心怀怨恨,

暗中囤积粮食,

必定是想图谋不轨,

光是我知道的粮仓就有三四处,

大人若是不信,

小民可以带路,

这可以算是戴罪立功吧?”

刘超看了看王羲之,

没想到这次还有意外收获。

稳了稳心神,

说道,

“世仪兄,

这话可不能胡说,

诬告罪,

可是要砍头弃市的。”

钱凤一看有门,

赶紧说道,

“那几处地方,

小民都知道,

小民可以现在就带大人去查封。”

刘超拍桌子而起,

说道,

“好,世仪兄,

你为朝廷办了件好事,

朝廷不会亏待你的,

前面引路吧。”

三人从院子里出来,

没走几条街,

钱凤就停了下来,

指着一间布庄,

说道,

“最近的粮仓,

就在这个布庄里面了,

他这布庄买布是假,

囤粮是真。”

刘超挥了挥手,

布庄被围了起来,

没费多大力气,

就在一堆布料下,

发现了三个粮仓。

刘超正要抄没,

布庄里走出了人,

问道,

“敢问这位大人,

哪条律法里,

不许布庄放些粮食?”

刘超面色一沉,

说道,

“朝廷发了平粜令,

禁止囤积粮食、哄抬米价,

怎么?

你们不知道嘛?”

那人说道,

“小民孙敢,

再请问大人,

朝廷不铸官币,

民间私铸缺斤短两,

小民这生意本就本小利薄,

难道,

小民就不能准备些粮食当钱用吗?”

刘超眉头一皱,

朝廷确实是穷,

要不然也不会把铸币权下放出去,

没想到,

这竟然成了对方的把柄。

刘超看了看王羲之,

王羲之直接拔出佩剑,

说道,

“不用和他废话,

先抓回县衙再说。”

月色之下,

孙敢尽管不情愿,

也被押回了县衙。

刘超换上了官服准备连夜升堂,

王羲之把他拉在一边,

说道,

“你先拖着审,

我去找几个人。”

说完了话,

王羲之离了县衙,

来到了一间酒楼。

左右看看无人追踪后,

这才上了酒楼。

这酒楼的最里间,

王羲之看到了熟人,

停下了脚步,

坐了下来,

说道,

“弘理兄,

你怎么也来了?”

对面的人正是在京城闹出不小动静的当阳侯杜乂。

他和温峤等人在码头分别后,

就改道来了吴兴。

“我再不来,

我最后这点家底,

都要让你掏了去。”

王羲之在布庄看到了杜乂的暗号,

这才找了过来,

问道,

“你是说,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目录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