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都市重生 > 香江:开局刚到岸 > 第1148章 期刊争锋

第1148章 期刊争锋(2/2)

目录

陈玉莲和柳如烟的关系非常好,可以说是亲如姐妹。

当年,陈玉莲怀上了子昊之后,王志远在她的建议下,决定将新潮流交给柳如烟来管理。

这些年来,柳如烟的表现相当出色,新潮流已经发展成为了香江最大的期刊企业。

“哦?那如烟具体是怎么说的呢?”王志远饶有兴致地问道。

陈玉莲微微一笑:“她就说了四个字——群雄争第二。”

王志远听后,先是一愣,随即便明白了过来,:“哈哈,这倒是挺有意思的。新潮流如今的地位已经无可撼动,其他企业也只能去争那个第二的位置了。”

1993年,香江传媒界的争斗战可谓是波澜壮阔、高潮迭起。

在这场激烈的竞争中,柳如烟却能稳坐高台,笑傲江湖。

郑经瀚这位财大气粗的花花公子,竟然不惜以千万港元年薪的天价,成功地将《明报周刊》的雷伟坡挖到了自己旗下。

这一举动无疑给其他竞争对手带来了巨大的压力。

当年金庸退休,出售明报,引来众多争夺,柳如烟因为没有竞争过于海,一直引以为憾。

于海成为明报的老板后,和《明报周刊》的雷伟坡不和,雷伟坡一直想要退休。

雷伟坡是八卦周刊的祖师爷,早年以柳鸣莺的笔名写“伶星专栏”,不知倾倒多少追星的少男少女。

郑经瀚与雷伟坡谈了3个月,合约改了10次,到(1993年)10月才搞妥。

雷伟坡过档后,年薪近1000万港元,创香江传媒高酬之最。

郑经瀚说:“雷伟坡是八卦杂志之父,一手一脚搞起《明报周刊》,二三十个人搞到有1亿几广告,利润几千万。”

雷伟坡过档,还带去一批《明报周刊》的特约记者和专栏作家。

这对《明报》新老板于海,不啻发生地震,亦震荡整个香江传媒业。

与此同时,马家也不甘示弱,他们斥资8000万港元,全力筹办《东方快讯》,并且毫不吝啬地挥舞着银锄,大肆挖掘《南华早报》的墙角。

然而,在众多竞争者中,风头最劲的当属《明报》的新老板于海。

他不仅创办了《现代日报》,还在宣传方面下足了功夫,光是宣传费用就高达2000万港元!如此巨额的投入,让人们对他的新报纸充满了期待。

于海四面出击,企图在香江传媒界掀起一场风暴。

但令人意想不到的是,尽管他使出了浑身解数,却依然陷入了困境,无法自拔。

1993年,香江注册出版的报纸种类繁多,共计77种。

其中,综合性中文日报有16家,中文晚报2家,英文日报2家,每周出版5天或6天的英文报纸5家,不刊登国际国内电讯的日报3家,影视娱乐报2家,马经报23家,甚至还有专为盲人服务的盲人报1家。

香江的期刊,至1990年已突破600种大关。按出版周期论,可分半周刊、周刊、旬刊、月刊、双月刊、季刊等。

目录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