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都市重生 > 他从硝烟处走来 > 第652章 罗老焉的战书

第652章 罗老焉的战书(1/2)

目录

听到这个天大的好消息,赵长胜和孙秀哪里还坐得住。赵长胜猛地站起身,用袖子胡乱擦了把脸上的泪水,声音还带着未平的激动,却异常坚定:“走,今晚就走。我一刻也等不了了。”

孙秀也连忙点头,眼泪还挂在睫毛上,却已经绽开出如释重负的笑容:“对,今晚就走,这么多年……总算……总算能回家了!”她说着,声音又有些哽咽,但这次是喜悦的。

压抑了太久的思乡之情如同开闸的洪水,汹涌澎湃,再也无法阻挡。之前是以为回不去,只能将那份渴望死死按在心底最深处,如今枷锁尽去,归心似箭,别说等到明天,就是多等几个小时都觉得是煎熬。

说走就走,三人立刻行动起来。赵长胜和孙秀回到里间,翻出这几年攒下的所有现金,准备去采购回家的礼物。

赵长胜搓着手,激动地规划着:“给爹娘买点进口的营养品,给爹买两瓶好酒,再给上初中的妹妹买点稀罕吃食和衣服。”

看着他们忙碌,刘东也蓦然想起一件事。上次来港岛,好像半开玩笑地答应过洛筱一个爱马仕的包包,虽是戏言,但他向来重诺,索性就当真了。嗯,既然买,就给刘南也带一个吧,不能厚此薄彼。

下午,三人便来到了尖沙咀一家免税店。一进去,赵长胜和孙秀简直看花了眼,国内不多见的各种进口商品、高档补品、名牌烟酒琳琅满目。

两人推着购物车,开始了“疯狂”采购。赵长胜专盯那些包装精美的营养品和名酒,孙秀则细心挑选着给弟弟的礼物,新潮的电子表和真皮钱包,购物车以肉眼可见的速度堆叠起来,两人脸上洋溢着满足和急切,仿佛要将这些年缺失的礼物一次补齐。

另一边,刘东则目标明确。他径直走向奢侈品专柜,先是在爱马仕店里,眼都不眨地挑了两款不同颜色但都是经典款的包包,用带来的支票付了款,解决了对洛筱的“承诺”。

接着,他又走到手表区,看着柜台里熠熠生辉的名表,直接让店员取出一块和自己腕上百达翡丽同品牌的女士腕表,设计优雅精致,很适合刘南的气质。

顺便又在一旁的化妆品专柜,将几个一线大牌的热门口红色号和护肤套装扫荡了一番。

几番操作下来,刘东粗略一算,短短时间内已花掉了十万华国币。但他如今财大气粗,这点花费根本不在意,看着手里提着的几个精致购物袋,心里只有一种为在乎的人挑选礼物的愉悦和踏实感。

午夜时分,提着大包小包的三人来到了海边。赵长胜只觉得空气中,似乎已经能闻到故乡熟悉的气息。

---

夜风夹杂着咸腥的海水气息扑面而来,快艇如一支利箭,刺破漆黑的海面。蛇头阿祥的一个手下沉默地驾着快艇,发动机的轰鸣在这片寂静里格外响亮。

赵长胜和孙秀紧紧挨坐在船舷边,随着艇身颠簸,目光死死盯住前方那片越来越近、影影绰绰的灯火。

那是对岸,是魂牵梦萦的故土。仅仅一水之隔,平日里却觉得遥不可及,此刻在视野中渐渐清晰,两人心中翻涌的情绪却复杂得难以言喻。

近乡情怯。

这股情绪在胸膛里左冲右突,比刚才汹涌的海浪更让人心神不宁。赵长胜攥紧了拳头,离家时,爹娘的鬓角还没那么多白发,妹妹还是个黄毛丫头,如今……他们可都还好?自己这不孝子突然出现,是会带来惊喜还是惊吓?

他下意识地看了一眼身边的孙秀,这个他认定要共度一生的女人,爹娘会喜欢吗?种种思绪交织,让他激动的心底泛起一丝不易察觉的感概。

快艇的速度慢了下来,“到了。”阿祥的手下说道。

踏上坚实土地的那一刻,赵长胜和孙秀都不约而同地深深吸了一口气,仿佛要将故乡的空气灌满肺叶。虽然此处的空气与对岸并无太大不同,但他们却真切地感到了一种源自灵魂深处的激动。

“东子,以后咱们再聚。我们先去车站,一刻也等不了了!”赵长胜转身对刘东说道,声音因激动而微微沙哑。

刘东理解地点点头,拎着自己那几个价值不菲的购物袋跳上岸:“快去吧,路上小心。”

赵长胜和孙秀用力点头,随即提起那塞得满满当当的行李,一分钟也不愿耽搁,小跑着融入了岸边的夜色。

他们计划先回滇南,再回赵长胜的老家。失踪几年,如今不仅突然归来,还领回个如花似玉的媳妇让爹娘看看,光是想象二老惊喜的表情,就足以驱散所有疲惫,让脚步更加轻快。

刘东目送他们消失,这才提着东西,转身走向家的方向。

夜已深沉,街道寂静。远远地,就看到他和刘南房间的窗户透出一点昏黄温暖的光晕——那是他和刘南卧室的床头灯。果然,如他所料,刘南知道他今晚回来,特意为他留了灯。

---

刘东和刘南二人南下的这几天,对刘老爷子而言,生活并未有多大的影响。

院子里那几盆精心伺候的月季照旧开着,收音机里准时响起的京剧唱腔也一日未曾间断。

平素刘南在家时,固然细心周到,但她若不在,自然有雇佣的保姆张姨按时上门,负责一日三餐,打扫庭院,将老爷子照料得妥妥帖帖。

几十年风浪闯过,老爷子早已习惯了生活的各种状态,儿女各有前程,他乐得清静,也从不将担忧或挂念轻易表露在脸上。

但孙女婚期将至,他还是给刘震林两口子打了个电话。之后老爷子握着话筒,略一沉吟,手指又拨通了另一个长途号码。那是远在甘肃的二儿子的电话。

二儿子刘震河是甘省某高炮旅的副政委,一家四口都在兰城生活,平时只有老爷子生日或者过年的时候能回来一次。

电话接通,传来二儿子那带着西北口音的粗犷嗓音。老爷子简短的告知刘南的婚期二儿子在那边连连应声,又问了几句老爷子的身体。

通话时间不长,临挂断前,老爷子随口问起孙女的近况,电话那头传来二儿子爽朗却又带着一丝难以言喻复杂情绪的笑声:“都好着呢!俩丫头片子,皮实得很!”

放下电话,书房里恢复了寂静。傍晚的夕阳透过窗棂,在水泥地上投下斑驳的光影。

刘老爷子靠在藤椅里,目光缓缓扫过墙上那张有些年头的全家福。照片上,他和老伴端坐中间,身后站着两个儿子,两家各有两个小女娃,当时都笑得灿烂。

刘家二代本来有三个孩子,两男一女,算是枝繁叶茂,但女娃十几岁的时候一场重病离世。可到了第三代,老大老二两家,偏偏都生了两个女儿,硬是没能再添一个带把的。

想起刚才二儿子那声“丫头片子”,老爷子心里头说不上是失望,只是一种沉甸甸的、绵延了多年的怅然,像角落里积年的灰尘,拂不去,也懒得再拂。

香火传承这事儿,像一块无形的石头,偶尔会硌在心上。他倒并非不疼爱那几个孙女,个个都是心头肉,只是这深植于老一辈观念里的那种香火传承的执念并非轻易就能化解。

他轻轻叹了口气,微合上眼,手指无意识地摩挲着藤椅光滑的扶手。院子里,张姨清扫院子的沙沙声传来,更衬得满室寂寥。

---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目录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