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82章 巴巴里斯的奇思妙想(2/2)
第一天,相安无事,只有香气和声音在持续。
第二天清晨,德军扩音器又开始“报菜名”,并且加上了新的内容:“……今天,我们准备了双倍的份量,任何愿意放下武器走过来的俄罗斯兄弟,不仅能立刻享用这顿热餐,还能得到一个完整的罐头和一条巧克力作为礼物。”
“我们保证,按照日内瓦公约给予战俘人道待遇。”
就在这天下午,戏剧性的一幕发生了。
两个骨瘦如柴的俄军士兵高举着双手,摇摇晃晃地走出了他们的战壕,他们的步枪被随意地扔在身后。他们眼神涣散,目标明确地朝着德军阵地,朝着香气的来源走去。
“不要开枪!放他们过来!”巴巴里斯在前沿观察所里下令。
那两个士兵像梦游一样走进德军阵地,立刻被带到了后方的厨房。当他们捧着热腾腾的香肠和面包,狼吞虎咽地吃下去时,眼泪和食物混合在了一起。
站在他们身边负责给他们盛汤的卡尔看着两名骨瘦如柴的俄军士兵喝了一碗又一碗的热汤,他的内心没有蔑视,没有怨恨。
只有对这群可怜人的同情。
这个消息像野火一样在俄军阵地里传开。
德国人真的给吃的!
投降从最初的个别人很快发展成了小股部队。
一个班的士兵在夜晚集体走了过来。
他们不仅交出了武器,其中一个下士还怯生生地用散装德语单词询问,是否可以用他们连长藏匿的一小瓶伏特加换一点真正意义上的肉汤。
巴巴里斯大方地满足了他们,并且通过随行的“俄社政权”劝降人员告诉他们:“食物,我们有的是,但如果你们能带来一些更有用的东西,比如你们阵地的布防图,或者机枪火力点的位置,那么,你们得到的将不止是一顿饭,而是一张能够立刻被送往后方俄社政权或者德军战俘营的车票,以及足够你们路上吃的丰厚补给。”
他的承诺无疑是一枚重磅炸弹。
求生的欲望压倒了对国家的忠诚,尤其是在这个他们早已被莫斯科遗忘的包围圈里。
第三天夜里,一名俄军少尉冒着被自己人处决的风险,偷偷爬了过来。
他带来的不是武器,而是一张标明了他们营防御部署和弹药囤积点的手绘草图。
“很好,这位先生。”
巴巴里斯看着手上的地图,满意地点点头,然后对炊事班长卡尔说:“给这位先生一份‘军官特餐’,再加一包香烟。”
俄军少尉听不懂德语,不知道巴巴里斯说的是什么意思,一旁的俄社人员翻译了一下,稍微听到“军官特餐”和香烟后神情呆住了,眼泪顺着他的脸颊留了下来。
吃的已经足够奢侈了,他没想到自己还能有烟抽。
不管这烟质量如何,肯定比他在战壕里卷的路边野草抽起来舒服。
更让军官内心感到舒畅的是,他并非叛逃,并非叛徒,俄社官员告诉他他这种级别的军官经过政治审核后会被立刻送进俄社的军队当中服役或者去后方帮助训练俄社士兵。
什么萨文科夫,日丹诺夫才是俄罗斯正统。
巴巴里斯团的“美食攻势”取得了远超预期的成功。
他们几乎兵不血刃地瓦解了当面的俄军防线。携带武器前来投降的俄军士兵越来越多,不再是小团体或者个人,他们是成建制的过来,他们用情报、甚至是用指出自己阵地弱点的方式来换取食物和生存的机会。
尽管这对第141步兵团的后勤造成了巨大的压力,但结果是喜人的,上级也批准了巴巴里斯申请更多补给的请求。
德国已经挺过了最困难的时期,这点补给要多少有多少。
很快,这片防区出现了一个由饥饿和绝望腐蚀出的巨大缺口。
德军主力部队得以通过这个缺口,毫无阻碍地向更深处推进,这件事情极大地加速了伏尔加格勒包围圈内守军整体士气的崩溃速度。
集团军群司令部在接到战报时都感到难以置信。
一份来自曼施坦因元帅司令部的嘉奖电报送到了巴巴里斯手中,称赞他“以非凡的创造力和极小的代价,取得了战略性的突破,极大瓦解了敌军抵抗意志,堪称非对称作战的典范。”
巴巴里斯中校看着电文,又看了看前线那边依旧飘着香味响着爵士乐的厨房,脸上露出了一个极其复杂的表情。
有得意,有荒谬,也有一丝深深的悲哀。
他转身对同样表情古怪的布吕歇尔少校说:“看吧,我早就说过,有时候,一个优秀的厨子,比一个连队更有用。”
说完这句话,巴巴里斯扭头看了一眼不远处在疯狂进食的俘虏,他们团每天都会接收数量不一的俘虏。
“你小子也算是干了件大好事。”
布吕歇尔拍拍巴巴里斯的肩膀,语气不像以往那样满是调侃,反而多出了几分敬佩。
“只需要一点吃的,我们的小伙子能活下去,这群可怜的俄国人也能活下去。”
巴巴里斯的内心对立功的渴求忽然间被削弱了大半,立功已经不那么重要了,他更希望这场战争能够早些结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