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18章 谈判(2/2)
“其次。”
齐亚诺继续道:“在停战协议生效后,奥匈帝国军队必须立刻从我国北部领土撤军,同时,占据西西里岛及南部部分地区的所谓‘法兰西共和国’武装力量,也必须无条件撤离意大利领土。”
“第三,意大利不会同意签署任何带有不平等性质的条约,也不会支付任何形式的战争赔款,我们寻求的是基于对等地位的和平。”
说完这些,他话锋一转,语气稍微缓和:“作为交换,意大利将立刻退出战争,解除与第三国际的一切盟约关系,并停止所有针对帝国公约成员的敌对行动,此外……”
他在这里稍微犹豫了一下,但还是说出了那个墨索里尼授意的带有背叛色彩的筹码:“如果帝国公约方面在军事上有需要,意大利可以……允许德军以及其盟友,使用我国北部的铁路和公路网络,以便于……向法国南部地区进行兵力调动和后勤补给。”
终于将所有的条件和盘托出,齐亚诺感到一阵虚脱,但更多的是紧张。他紧紧盯着路易斯,试图从对方脸上读出一些信息。
路易斯这才不慌不忙地翻开那份文件,目光快速地扫过上面更详细的条款列表。
条款上面的要求是各项细则,想要停战,准备一系列长长的条款是必不可少的,意大利也是如此,不过对齐亚诺来说,这些条款中存在可以让步的地方,墨索里尼强调的那些是绝不可能让步的。
书房里只剩下纸张翻动的沙沙声和壁炉里木柴燃烧的噼啪声,气氛压抑得让人喘不过气。
几分钟后,路易斯合上了文件,双手交叉放在桌上。
他抬起头,看向齐亚诺,语气平和,:
“齐亚诺外长,首先,关于墨索里尼领袖的地位和意大利的国家体制问题,德意志帝国可以接受,一个稳定的与帝国合作的意大,符合我们的利益。这一点,我们可以做出保证。”
齐亚诺心中一块大石落地,几乎要舒出一口气。
但路易斯接下来的话,立刻让他的心又提了起来。
“关于奥匈帝国和……非洲法国势力从意大利领土撤军的问题。”
路易斯的声音依旧平稳:“帝国会从我们的角度,尽最大努力去劝说我们的盟友,但是,您必须理解,奥匈帝国是一个主权国家,拥有独立的军事和外交决策权,我们无法,也不能代替维也纳的皇帝和他的政府做出承诺,他们是否同意撤军,何时撤军,这需要贵国……直接与奥匈帝国方面进行协商并达成一致。”
他稍微停顿,让这个信息充分沉淀,然后抛出了更关键的一句:“并且,我需要明确告知您,德国结束与意大利的战争状态其前提之一是,帝国公约的所有主要成员,包括奥匈帝国,都与意大利达成了相应的停战协议,如果奥匈帝国不同意停战,那么德意志帝国在法律和军事同盟义务上,都无法单方面宣布与意大利的战争结束。”
这番话像一盆冰水,从齐亚诺的头顶浇下,让他瞬间感到通体冰凉,他千算万算,没算到德国人会在这里设置障碍,保证墨索里尼的地位和意大利体制,德国可以点头,但实际的撤军和全面停战,却卡在了奥匈帝国这个环节上,场上只有意大利和德国的代表,那个关键的三方——奥匈帝国,缺席了。
“这……”
齐亚诺一时语塞,大脑飞速运转,却感到一阵无力。
他怎么去接触奥匈帝国?通过什么渠道?哈布斯堡王室和墨索里尼的工团政权之间是不共戴天的仇敌,彼此的宣传机器都把对方妖魔化了无数次。
直接接触?风险巨大,而且对方很可能根本不予理会,甚至故意刁难。通过德国牵线?看路易斯这意思……
路易斯坐在对面,将齐亚诺脸上那一闪而过的慌乱和深深的为难尽收眼底。
他内心掠过一丝冷笑。
意大利想就这样轻易地不付出实质代价就全身而退?
怎么可能。不让墨索里尼政权真正感到疼痛,不让它在未来的格局中彻底依赖德国,岂不是太便宜他们了?
奥匈帝国,正好是一块可以用来好好敲打意大利的砧板。
停战这种事本该是提前通知奥匈帝国的,但德国故意没有告知奥匈帝国这件事就是基于这个目的,德国不可能单方面和意大利停战,就算要停战,那也要等奥匈帝国的人过来并好好商量一番后再说。
他看着齐亚诺紧锁的眉头和微微渗出汗珠的额头,知道火候差不多了。过于逼迫可能导致谈判破裂,这不符合德国的利益,但适当的压力和“帮助”是必要的。
就在齐亚诺感到前路似乎被堵死,不知如何是好的时候,路易斯再次开口了,语气依旧平静,甚至带上了一丝出于好意的“善意”:
“齐亚诺外长。”
他缓缓说道:“我理解您面临的困难,奥匈帝国方面,确实需要谨慎对待。如果贵方觉得直接接触存在障碍,需要第三方居中联络的话……”
他刻意停顿了一下,观察着齐亚诺骤然聚焦过来的目光,才继续不紧不慢地说:“出于推动和平进程的考虑,德意志帝国可以作为中间人,代为联系维也纳方面,我们可以尝试说服奥匈帝国,派遣具有相应权限的代表,前来伯尔尼或者另择地点与贵国代表一同进行谈判,将撤军问题以及奥匈帝国与意大利之间的停战问题,放在同一张桌子上,一并解决。”
“当然了,还有非洲的法兰西共和国代表。”
他没有步步紧逼,而是给出了一个看似解决问题的方案,但这个方案,无疑将意大利放在了更被动的位置上,他们需要同时面对三个战胜国,并且在德国的“见证”下,与世仇奥匈帝国进行屈辱性的谈判。
齐亚诺沉默了。
他需要时间消化这个突如其来的转折,更需要时间权衡其中的利弊。
直接拒绝意味着谈判可能就此搁浅,墨索里尼和他都无法承受后续的军事压力。
接受?无疑是将更多的主动权交到了德国人手里,并且要直面奥匈帝国的怒火和苛刻条件。
路易斯没有催促,他优雅地拿起桌上的茶杯,轻轻呷了一口,仿佛给对方考虑时间是再自然不过的事情。
书房里再次陷入沉寂,只有壁炉的火光跳跃着,映照着齐亚诺阴晴不定的脸和路易斯那深不见底、平静无波的眼眸。
这盘棋才刚刚开始,但执白先行占据绝对优势的德国,已经落下了一记让意大利倍感沉重和难受的棋子。
齐亚诺知道,他带来的那一长串条件列表,在现实的政治博弈面前,显得如此苍白和天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