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31章 还是投了吧(2/2)
但他不能退缩,一旦表现出丝毫软弱,不仅他个人的权威会瞬间崩塌,整个战争机器赖以运转的“玉碎”神话也会随之破灭。
他只能硬着头皮,将整个国家捆绑在自我毁灭的战车上,冲向已知的终点。
然而日本政府内部,坚冰已经开始碎裂。
以东条为首的陆军死硬派,依旧叫嚣着“本土决战”、“玉碎神州”。
但以往沉默或支持战争的其他力量,在核爆的绝对威慑下,开始发出了不同的声音。
海军的代表脸色灰败地指出:“联合舰队主力已失,残余舰只分散各地,在敌人完全掌握制空权,并拥有此种……末日武器的情况下,我军已无任何海上拒止能力,东京湾,乃至濑户内海,都已不再是安全的后方。”
宫廷集团和部分资深的文官,则更加直接地担忧天皇的安危和国体的存续。
内大臣木户幸一等人,在私下场合忧心忡忡地表示:“陛下圣体攸关,国本所在,若继续刺激德国,致使东京罹难,神器有失,我等万死莫赎!必须寻求结束战争之道。”
有限的理性派也开始小心翼翼地发声:“德国人展示的力量,已非我辈所能抗衡,继续抵抗,无异于以卵击石,除了增加无谓的牺牲,让整个民族陷入万劫不复之外,毫无意义,应当考虑通过中立国,探寻停战的可能性。”
各种消息和争论,通过各种渠道,最终都汇集到裕仁的耳中。
他躲在深宫,仔细地权衡着。
东条的“忠勇”在他看来已变成“跋扈”和“罔顾圣安”,而那些主张寻求和平的声音,虽然听起来屈辱,却至少提供了一丝活下去的希望。
在一次由裕仁亲自召集的御前最高战争指导会议上,这种分裂公开化了。
东条英机依旧慷慨陈词,要求动员所有男女老幼,准备竹枪、炸药,进行焦土抗战。
而一位平时谨小慎微的老臣,却鼓足勇气,颤巍巍地提出:“陛下,臣……臣恐德国人之器,非人力可挡。为保全国体,延续国祚,是否……可委曲求全……”
“八嘎!”东条怒目而视,几乎要拔出指挥刀。
“东条卿!”裕仁罕见地提高了音量,打断了东条的呵斥。
他虽然声音不大,却带着一丝不容置疑的意味。
“诸卿的意见,朕已知晓。事关国运,需慎重审议。”
他没有明确表态,但这句“慎重审议”以及他对主和派老臣的微弱袒护,无疑是一个强烈的信号。
会议在不欢而散中结束。
此后,裕仁更加频繁地召见主张和平的宫廷官员和部分海军将领,暗中指示他们,要尝试一切办法,向德国方面传递“寻求理解”的讯息,核心诉求是:必须保证天皇的地位和安全。
核爆的阴影,如同一把达摩克利斯之剑,高悬于东京上空。
它不仅摧毁了一座城市,更开始瓦解日本帝国最高决策层的战争意志。在绝对毁灭的威胁面前,自私的恐惧最终压过了狂热的意识形态,求生的本能开始艰难地挣脱“玉碎”的束缚。
一场围绕着“终战”的暗流,在东京的废墟和恐慌中,悄然涌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