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大水了(2/2)
林老三心中警铃大作。这深山老林,哪来的铃铛?他想起老一辈人说的“山精野怪”,常摇铃引路人迷失方向。
“闭上眼睛,捂住耳朵!”他对铁蛋喊道,自己也照做。
但那铃铛声似乎能穿透一切阻碍,直接钻进脑海里。林老三感到一阵头晕目眩,脚下的雪地仿佛在旋转。
“不能着了道!”他咬破舌尖,剧痛让他清醒了些。睁开眼,他举枪向天,扣动扳机。
“砰”的一声巨响,震得树梢的积雪簌簌落下。枪声在山谷间回荡,久久不息。
神奇的是,铃铛声戛然而止。
林老三喘着粗气,环顾四周,景物似乎又变得熟悉起来。他认出左边那棵歪脖子松树,再往前就是下山的小路了。
“走!”他拉起铁蛋,快步向前。
果然,不到一炷香的功夫,他们就走出了密林,看见了山下村子的轮廓。
回到村里,林老三把铁蛋送回家。李家老少正急得团团转,见孩子回来,又惊又喜。李老四拉着林老三的手千恩万谢,非要留他吃饭。
饭桌上,林老三说起山里的奇遇。李家老太太脸色顿时变了。
“老三啊,你怕是遇见‘引路铃’了。”老太太压低声音说,“老辈子人讲,那是山里的精怪,摇铃引人迷路,最后把人困死在山里。”
林老三抿了一口烧酒,胃里暖和了些,但心里仍有些发寒:“我也听过这说法,没想到真遇上了。”
“多亏了你那枪啊,”李老四给他斟满酒,“精怪都怕响动,特别是枪声。”
那晚林老三回到自己的小木屋,躺在床上久久不能入睡。窗外北风呼啸,他总觉得风中似乎还夹杂着那若有若无的铃铛声。
第二天一早,村里炸开了锅——李老四家的老太太不见了。说是凌晨起夜,就再没回屋。雪地上有她的脚印,径直往山上去了。
林老三心里一沉,抄起猎枪就跟着村民们上山寻人。雪地上老太太的脚印清晰可辨,奇怪的是,那脚印直直地往深山老林里去,丝毫没有犹豫,仿佛被什么指引着。
追踪了一个多时辰,走在最前面的林老三突然举手示意大家停下。
“听!”他压低声音。
风中传来微弱的铃铛声,时隐时现。
村民们面面相觑,脸上都露出恐惧的神色。有几个年轻的已经打起了退堂鼓。
“怕什么!”林老三喝道,“大白天的,还能让那玩意儿把人掳走了不成?”
他端起枪,朝着铃铛声传来的方向走去。村民们犹豫片刻,还是跟了上去。
越往深处走,铃铛声越清晰。终于,在一处陡坡下,他们发现了倒在地上的李家老太太。老人蜷缩在雪地里,已经不省人事,手里紧紧攥着一个锈迹斑斑的小铜铃。
林老三上前探了探鼻息,还有气。他试图掰开老人的手取下铜铃,但那手指僵硬得像铁钳一样。
“妈!妈!”李老四扑上去,抱着老母亲呼唤。
说也奇怪,一到亲人身边,老太太的手突然松开了,铜铃掉在雪地上,发出最后一声清脆的响声,然后裂成了两半。
老太太被抬回家后,昏睡了一整天才醒过来。问她发生了什么,她只记得起夜时听见一阵好听的铃铛声,就不由自主地跟着声音走了,后来的事全不记得。
村里的老人说,那是山里的精怪看上了铁蛋,先是引孩子上山,被林老三坏了事后,又转而迷惑老太太,想找个替身。
自那以后,林老三进山总是格外小心。他腰带上多了个铜铃铛,走路时叮当作响。
“精怪怕响动,”他对年轻猎人们说,“带着这个,它们就不敢近身了。”
但每当夜深人静,北风呼啸而过,林老三偶尔还是会竖起耳朵,仔细分辨风中有没有那诡异的铃铛声。他知道,那古老的老林子里,还有许多说不清道不明的东西,在无人踏足的深远处,静静地等待着。
而他和他的猎枪,始终是这寂静山林里,人类最后的一道防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