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都市重生 > 户外直播:开干!玩的就是真实! > 第961章 异常 也是日常的一部分

第961章 异常 也是日常的一部分(2/2)

目录

“我能提一个条件吗?”

“说。”

“让我写一本书。”伊黎微笑,

“一本关于‘守门人也会爱’的真实故事。

不虚构,不隐喻,就用最朴素的语言,写下你和陈泽之间的一切,

包括你如何从监视者,变成了爱人。”

沈涵愣住了。

“你要公开?”

她声音颤抖。

“不。”伊黎摇头,

“我会把它锁进京都中央图书馆的地下档案室,编号0427,只允许特定权限的人查阅。

但它的,存在,就像裂缝存在一样,无法彻底抹去。”

沈涵看着她,眼中竟泛起泪光。

“你知道这意味着什么吗?一旦有其他人读到这本书,守门人的秘密就会泄露。”

“那就让他们泄露吧。”伊黎轻声说,

“也许有一天,会有另一个像你一样的人,

站在边缘犹豫不决时,翻开这本书,然后明白,

原来孤独不是宿命,连接才是。”

夜风拂过,吹起窗帘一角。

远处的城市灯火依旧流转,地铁呼啸而过,

便利店亮着暖黄的光,情侣在河边散步,老人牵狗慢行。

一切如常。

可伊黎知道,某种更深的东西,已经悄然改变。

一周后,沈涵递交了辞职信。

她要在京都郊区开一家小书店,名字叫“边界书屋”,

主营都市传说、心理悬疑与未解之谜类书籍。

店内设有一个“匿名投稿箱”,供人们写下自己经历过的“不可思议之事”。

艾瑟琳成了编辑志愿者,负责整理筛选稿件,

并悄悄标记出那些可能涉及“边界渗漏”的真实案例!

而伊黎,则开始动笔写那本注定不会公开发行的书。

书名就叫:《她曾是守门人》。

某日黄昏,她在阳台上写作,沈涵悄然来访。

她不再穿紫衣,而是换了一件米色针织衫,手里提着一盒刚出炉的味噌饼干。

“陈泽说你喜欢这个味道。”

她说。

伊黎笑着接过,“谢谢。要一起喝茶吗?”

沈涵点点头,在她身边坐下。

两人望着夕阳沉入城市轮廓,谁都没有说话。

但这一刻的宁静,不再是逃避,而是选择。

因为在他们脚下,在这座看似平凡的都市深处,一场无声的变革正在发生……

不是通过战斗,不是通过逃离,而是通过讲述。

每一个被记录下来的故事,都是一颗种子。

总有一天,当足够多的人开始相信“异常即日常”,

当世界学会容纳矛盾与悖论,那座虚幻的钟楼,或许终将化作真实街道上的路灯。

伊黎合上笔记本,笔尖悬在半空,一滴墨迟迟未落。

她忽然笑了,把那滴墨轻轻点在页脚,像一颗不动声色的星。

她没有回头,只是望着阳台外渐暗的天色,

“如果有一天,连‘清道夫’也开始读我们的书呢?”

沈涵端着茶杯的手顿了顿,热气在她眼角投下一缕微颤的影。

“他们会来的。”她说,

“所有执刀的人,最终都会怀疑自己为何执刀。

尤其是当他们发现,被清除的记忆里,

全是一个个喊着妈妈的孩子、牵着手不肯松开的情侣,

为死去的猫哭了一整夜的老人……

那些不是污染,是活着的证据。”

伊黎点点头。

风从鸭川方向吹来,带着水汽和远处居酒屋的笑语。

楼下巷口,一只流浪猫跃上围墙,尾巴高高翘起,可那一瞬,它的影子却没动。

两秒后,影子才缓缓跟上……

伊黎看见了。沈涵也看见了。

她们都没有说话。

但这意味着什么?

意味着边界仍在波动,还是意味着,世界正在学会同时承载两种真实?

几天后,“边界书屋”正式开业。

门铃是用旧式钟楼铜铃改造的,客人推门时,会发出一声悠远的“铛”……

艾瑟琳把它布置得像个小型博物馆,墙上挂满了匿名投稿的复印件,

用红线连接成一张巨大的“异常网络图”。

有人称之为“疯子地图”,也有人站在它面前站了三个小时,喃喃自语,

“这些事……我之前也曾遇到过……”

就在这时,一个戴眼镜的老妇人走进书店,放下一封信。

“我丈夫去年走了。”

她说,

“昨天夜里,我在他常坐的椅子上发现了这张纸条,

上面写着‘冰箱里的梅干还剩三颗,别忘了吃早餐’。

可……他走后,那把椅子再没人坐过。”

她顿了顿,声音轻下来,

“我想,这大概就是你们说的‘渗漏’吧?

我不懂什么世界裂缝,我只希望……

他还能回来写一次纸条。”

伊黎收下信,放进《日常悖论》的附录里。

爱不是漏洞,而是另一种秩序的开端……

我们不必非得选择“真实”或“幻象”。

这本书不会出版,但它真实存在。

就像你昨夜梦到的那个人,虽已离去,却依然在某个频率上,轻轻敲打着现实的壳……

目录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