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都市重生 > 仁心无疆之海的彼岸 > 第884章 灯 节

第884章 灯 节(2/2)

目录

“哥你这话说的!”二婶立刻帮腔,“人家小邓看着就靠谱,要模样有模样,要能耐有能耐,倩倩跟他咋就委屈了?”

正吵着,余母拎着一篮子青菜从外头进来,裤脚沾着点泥。

她把篮子往灶房送去,转身掀起帘进来堂屋看见邓州毅,愣了愣随即笑了:

“小邓来了?滕老板也在。你们先坐着,玉娥,跟我搭把手,今儿中午咱们包饺子吃。”

被叫做玉娥的妇人麻利地应着,跟着余母往灶房走,路过邓州毅身边时还笑着夸:“这小伙子看着就精神!”

二婶突然想起什么,拍了下手:“对了!今儿是正月十五灯节,

晚上村东头庙里有灯展,还请了城里的班子来唱戏!滕老板,小邓,你们可别忙着走,留下来热闹热闹!”

滕子京刚要开口,余父已抢先道:“人家城里来的老板,哪看得上咱们村的破灯展?大城市啥没见过。”

邓州毅却突然接话,目光看向余倩倩,语气里带着点认真:

“有戏班子啊?听着倒挺新鲜,要是不麻烦的话,哥,我们今晚留下来看看。”

滕子京附和道:“大城市能看到的都是现代潮流,哪有地方的戏班子接地气。余叔叔要不嫌弃,我们俩留下来热闹热闹。”

余倩倩猛地抬头,眼里闪过丝意外的亮,像落了星子。

晚饭的热气还没散尽,余倩倩已套上那件,回来时邓州毅买来送给她的粉色羽绒服,拉链拉到顶,只露出半张脸。

她攥着衣角站在门口,等二叔二婶和邓州毅、滕子京寒暄的出来,

巷子里的风卷着寒气往领口里钻,她缩了缩脖子,声音裹在风里有点发飘:

“灯展在村东头的老庙里,走主街能亮点。主街也有各式各样的灯笼,还有灯谜,猜中的到庙门口领取礼物。”

主道上的太阳能路灯隔老远亮一盏,光线昏黄得像快燃尽的蜡烛,把几人的影子拉得老长,又在脚下碎成一片。

余父捏着手电筒走在最前头,光柱在石板路上扫来扫去,避开坑洼处时就回头喊一声:“这边有水洼,留心脚下!”

二叔跟在旁边,手里的电筒光总往滕子京脚边晃,生怕这位大老板不习惯,出点小意外。

二婶挽着余母的胳膊落在最后,俩人的影子依偎在一起,十分亲近。

“嫂子,你是没细看,”二婶的声音压得极低,带着点恨铁不成钢的急切,

“那小邓,眉眼周正,说话又得体,刚才给我那红包,捏着就知道分量不轻!

倩倩能遇上这样的,是几辈子修来的福分,你可别跟大哥似的钻牛角尖,

这样打着灯笼都不好找的女婿,过了这个村可没那个店了。”

余母叹了口气,哈出的白气在路灯下散得飞快:“我不是不盼她好。

你想啊,人家是城里做大生意的,家里指不定多讲究。

倩倩过去,要是婆婆嫌咱们是农村的,嫌她上不了台面,那孩子在中间受气,有苦都没处说。”

“这你就不懂了!”二婶用胳膊肘碰了碰她,眼睛在暗处亮得很,

“等会儿我找机会问问小邓,结婚后是跟老人住,还是小两口单过。

只要没长辈掺和,俩年轻人自己过日子,哪来那么多是非?

再说还有滕老板在呢,他把小邓当兄弟,还能看着倩倩受委屈?”

前头的说话声飘过来,是邓州毅在问余倩倩:“你们村这路灯,还是太阳能的?”

“嗯,去年刚装的,”余倩倩的声音轻快了点,“以前走夜路全靠手电筒,摔过好几回呢。”

滕子京跟在旁边,大衣双门敞开着,露出里面板正的衬衫,特别气场强大。

他望着远处庙会上飘起的红灯笼,像浮在黑夜里的灯笼果,忽然笑了:

“比城里的霓虹灯有意思。还有手艺人会做孔明灯呢!”

二叔笑言:“村里一个小学老师做的。”

余倩倩偷偷抬眼看他,见他眉眼舒展着,不像白天那么紧绷,心里那点怯意悄悄松了松。

风从街口灌进来,吹得灯笼“哗啦”响,二叔的手电筒光突然扫到庙门口的戏台,喊了声:“到了!”

戏台底下早围满了人,卖糖葫芦的吆喝声、孩子们的笑闹声、戏班子调试乐器的“咿呀”声混在一起,像一锅沸腾的甜汤。

二婶眼睛一亮,拽着余母就往人群里钻:“先找个好位置看戏!”

余父哼了声,却还是把手电筒往戏台方向照了照,算是给几人引路。

邓州毅往余倩倩身边凑了凑,低声问:“冷不冷?”她摇摇头,却把脖子缩得更紧了点。

他抬手想帮她把围巾系紧,手伸到一半又停住,转而指了指那边挂着的兔子灯:“那个挺好看。”说罢二人离开了人群。

滕子京站在稍远的地方,看着邓州毅笨拙的样子,嘴角勾了勾。

风里飘来糖炒栗子的香味,混着泥土的腥气,竟比酒店里的香氛更让人觉得踏实。

他的目光看向舞台上,来来往往的戏子们,忽然懂了安姌说的“烟火气”——原来这热热闹闹的嘈杂里,藏着最实在的生活。

目录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