祭天大典(1/2)
惊雷滚滚,燕国的蕲州和梁州因接连暴雨而发生了洪涝之灾,大雨淹没了梁州和蕲州。
而因蕲州离兖州太近,所以,兖州城里一时间多了许多随处可见的难民。
苏江月下令,命人开仓放粮。可灾民太多,粮食不够,而且还要救济两个州,每当粮食被推出皇宫后,还没出兖州的城门就被一抢而空。
苏歆见此,便擅自做主,也派人打开郡王府粮仓,在兖州向难民分发粮食,朝廷的粮食这才有机会推出兖州的城门,发往蕲州和梁州。
这日郡王府门口,又开了粥棚,天空下着毛毛细雨,点点滴滴。
流民难姓又开始排着队,拿着碗,规规矩矩的领馒头和粥。
苏歆则站在郡王府门前,静静看着,一旁的桂英小声提醒道:“王爷,我们的粮仓也要见底了。”
苏歆随口应道:“粮仓见底,就派人出城去买。你听好了,从明日起,郡王府不仅开仓放粮,而且还要出钱救济百姓。”
桂英闻言更是不解,“王爷,咱们自己每月的俸禄都没这么多,救助百姓,咱们图什么呀?”
苏歆瞥了一眼身旁这个没脑子的桂英,轻声叹气,她一言不发,转身离去。
桂英不知自己说错了什么话,只能一言不发的跟在苏歆身后。
秋夜寂静,总有蚊虫飞向碧绿纱窗。
安泰宫里,周铮端坐在椅子上,周围的烛台上点着红烛,将宫殿照的亮堂。
门外,小太监端着一个托盘缓步走入大殿,小太监小声禀报道:“王上,这是今年要秋季祭天的主题,由皇后与贵妃共同写的。还请王上过目。”
周铮闻言,便伸手将托盘上的宣纸拿起来看了看,上面写着龙城守将护国安,后宫无争助君威。
周铮瞥了一眼后,目光突然深邃了起来,小太监却多嘴恭敬道了句,“王上,皇后与贵妃的字句似有侧重不同,奴才看着像……”
小太监欲言又止,他惹不起淳娥和淳狐,不敢妄自揣测。
周铮更加不悦,“像什么?”
小太监吓得后背发凉,心惊肉跳,他双膝一下跪地对周铮磕头如捣蒜道:“王上恕罪,王上恕罪,奴才多嘴了,王上恕罪!”
周铮敛去情绪,“孤恕你无罪,但说无妨。”
周铮开口后,小太监的心才平静下来了几分,他小心翼翼的应了句,“像,各说各话。”
经小太监一点拨,周铮心中瞬间火冒三丈。
淳狐作为贵妃,本应守“后宫无争”的本分,却将“助君威”挂在嘴边,看似表忠心,实则是想干预朝政,明里暗里在向周铮提醒他们淳家势大,淳锘手握二十万淳家军,但也间接在提醒周铮,周铮能有今日,淳家功不可没。
而淳娥作为皇后,理应以“助君威、稳后宫”为核心职责,却突出“龙城守将护国安”——这是前朝武将的权责,皇后强调此事,在周铮看来,难不成她想“越俎代庖”、“干预前朝”?
贵妃的本分是“居后宫、守妇德”,而“龙城守将护国安”是前朝武将的职责范畴。一个小小的贵妃,竟敢妄议军国大事,不是野心外露,想插手前朝,那便是蠢而不自知,不懂后宫规矩。
真以为淳家势大,他们姐妹俩就可以在后宫只手遮天了?
周铮怒不可遏,他命令道:“传皇后和贵妃。”
小太监闻言,战战兢兢的退下。
片刻后,两个身穿名贵华服的女子一前一后走进安泰殿,那个穿着紫色华服,头戴凤钗的女子,便是淳家长女,也是周铮亲封的皇后——淳娥。
淳娥肤白如雪,面若桃花,凤眸含星,身材傲人。她举手投足间都带着一股大家闺秀的做派。
而淳家小女淳狐,头戴流苏簪,手戴玉镯,她身穿青色华服,气质超凡脱俗,五官精致,皮肤白皙,眉宇间透着一股邪魅。
两人立在殿前,刚准备行礼时,便见周铮将桌上的宣纸朝他们二人身上一扔,两人吓得惊慌失措,面色发白。
纯娥首先沉住气,轻声询问道:“王上,您这是怎么了?”
周铮沉着脸,“你们自己看看,这次的祭天主题,你们写的什么东西?”
淳娥弯腰捡起地上的纸团,打开一看后,惊出了一身冷汗,她立马解释道:“王上,这,我和妹妹绝不是这个意思,这绝对,绝对是有人更换了我们写的祭天主题。”
周铮冷笑一声,“你说谁会陷害你们呢?”
淳狐闻言,便用出了那套狐媚手段,她笑的艳丽,试图走到周铮身边撒娇劝道:“王上~”别生气了
淳狐话都未完,只见周铮一脸暴躁的打断道:“滚!”
只一声怒吼,吓得淳狐和淳娥急忙跪在地上,瑟瑟发抖,他们异口同声道:“王上息怒!”
周铮瞥了一眼跪在地上,抖如筛糠的两人,冷声道:“祭文应以国为本,后宫不得借礼仪之便彰显私意。今年祭文由礼部尚书淳季代笔,尔等只需依礼行礼便可。再者,重阳节过后,皇后与贵妃便在宫中禁足三日。三日内,你二人各抄写佛经百篇,权当小惩大诫。”
淳娥知道,此刻多说多错,只会惹周铮生气,无奈的她只能领命谢恩后,带着淳狐离去,以免触了周铮霉头。
翌日午时,晚枫城外,翟舒瑾急匆匆跑到苏江酒的营帐里,她对坐在床榻旁的苏江酒行了一礼,“殿下,成功了。据探子来报,檀济被杀,谭牧离开了安狼国,至今下落不明。”
苏江酒从榻上起身,一声令下,“迅速集结军队,即刻攻城。”
翟舒瑾对苏江酒行了一礼,“是!”
翟舒瑾语毕,转身离去。
山峦如龙脊起伏,又似巨龙横卧,蜿蜒曲折且绵长有力,于天地间勾勒出气势恢宏的龙脉之地。
群山绵延,空中云雾缭绕,恰如龙息吞吐,更显深沉厚重。
高山之下,山林泽川遍布,青山傍水间风景秀丽。
一条泛黄的河流呈龙形蜿蜒其中,河水湍急,浩浩荡荡,似与山脉脉络相连。
河的尽头连着瀑布,飞珠溅玉,如一条巨大的银龙倾泻而下,磅礴气势与山川走势相融,共筑这片龙脉之地的雄浑气象。
而在高山之上,身着庄重官服的文武百官整齐肃立,神色恭敬而肃穆。
山的尽头,数千侍卫如铜墙铁壁般严密守护,气势凛然。
今日是祭天大典,高山之巅,周铮头戴玄色冕旒,玉串轻晃。身着玄色锦袍,绣着九条金龙与日月星辰等纹样,领口袖端线条分明。
腰间玉佩随步轻摇,袖口珍珠扣闪亮。礼服依礼制而成,简素中透着威仪,尽显至尊身份。
他身姿挺拔的站在高峰之上,祭祀台上放有清酒、各种佳肴、三牲、青玉和成束的丝帛。
当一旁的小太监站出来,手拿锦珀一字一句念道时,山上的文武大臣纷纷齐刷刷的跪下,他们对着呼延绍高呼,“王上万岁万岁万万岁!”
而后虔诚恭敬的接听圣旨,小太监掐着嗓子,声音尖细而高声道:“维皇御宇,仰瞻上苍垂象,俯察大地灵脉蜿蜒。夫龙脉者,天地之嵴梁,邦国之鸿基也。其气雄浑磅礴,上干苍昊,下贯坤舆;聚五岳之灵秀,汇四渎之菁华。
自夏商周以降,累世圣君贤主,咸敬畏昊穹、追慕先猷,顺龙脉之玄规,是以邦家清晏、兆庶宁谧。今朕忝承天命,燮理万邦。幸逢隆盛之世,宇内归心,龙脉嘉瑞,百业昌隆。
是岁也,年谷顺成,黎民安堵。谨以清酤、嘉肴,昭告上苍:感龙脉之鸿恩,祈其永佑朕土,俾洪波弗泛、山岳弗隳、兵戈弗兴,恒享熙泰之休!
复以琼瑶、束帛、太牢,恭祭昊天上帝:冀龙脉绵延弗绝,镇朕山河,固朕社稷,庇朕家邦永绥吉康!”
当小太监语毕时,众人便再次高呼万岁后,匍匐在地,不再起身。
而周铮却是拿着三炷点燃的香对着天地拜了又拜,直到三拜过后,这祭天大典才算结束。
周铮这才带着浩浩荡荡的一帮文武大臣,井然有序的离去。
每年一到匈奴的秋日祭天时,下午匈奴王就会在宫里摆上宴席,邀请各宫娘娘,皇亲国戚和满朝文武前来一聚,热闹一番。
后花园里,各宫嫔妃欢聚一堂,大家说说笑笑,打打闹闹,好不快活。
而在水榭之上,一个绿衣女子孑然独坐于石椅间。
女子的头饰很少,仅有一根玉簪将头发固定住,而她身上的衣服也不是很华丽,但腰间挂着一块用流苏装饰的对玉,青绿色,小巧玲珑,倒是美观雅致。
女子面容和善,姿容秀美,鼻若琼瑶,唇似樱桃。
她身后站着一个身穿粉衣的宫女在伺候她。
路过此地的容雅停下脚步,容雅身后的臧朵顺着容雅的目光看去,当看到亭上的女子时,便小声提醒道:“她就是玉妃,奴听说她的自卑是因为家里太穷,她没见过什么世面。听说玉妃性子孤僻,不爱交友,平时在宫里的时候,也不爱四处走动,只喜欢在她的碎玉宫里走走。由于不得宠,性子又木讷胆小,所以她身旁的婢子都不怎么想伺候她。”
臧朵话音刚落,一个尖锐跋扈的声音从远处传来,“哟,这不是玉姐姐吗?怎么一个人坐在这啊?”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