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女生言情 > 大明:当了三年圣孙,称帝六十载 > 第1190章 太子娶亲

第1190章 太子娶亲(1/2)

目录

万历二十六年春,朱翊钧颁下明诏,为皇太子朱常澍选妃,“储副之配,上承宗庙,下系元良,必择贤淑,以厚风化”,命礼部主持,于北直隶及周边省份遴选民籍良家女子。

一时间,各地官府闻风而动,初步筛选身家清白、品行端方、年龄在十三至十七岁之间的未婚女子,登记造册,汇送京师。

通过将近四个月的时间,初筛的女子们被接入宫中,由内廷女官、宦官及精选的医婆进行严格考察,此过程谓之“过五关”。

第一个就是体貌关,女子需面容姣好,体态匀称,无疤无痕,肌肤细腻。发需浓黑,齿需整齐,音需清朗。稳婆会仔细检查身体各处,确保无隐疾、无体味……

第二个就是德性关,由资深女官观察其言行举止,考核其是否温婉恭顺,仪态是否端庄,行走、跪拜、起居是否符合规范,有时会布置一些事物,观察其反应,测试其耐心与涵养。

第三个就是才艺关,这个才艺关并非要求精通琴棋书画,但需识文字,懂女红纺织,能持家。

第四个就是背景关,锦衣卫与内官会暗中核查女子家族三代履历,确保无犯罪、无劣迹,非医、巫优伶出身,家风清正。

第五个就是秘辛关,由经验丰富的稳婆进行最私密的检查,确认其为处子之身,且生理无异常,利于日后绵延皇嗣。

层层筛选,淘汰者众。

最终,仅有数名最为出色的女子在万历二十四年的七月得以进入最后的“终审”。

这数名女子的画像、家世资料及女官的评语被制成卷轴,呈送坤宁宫。

皇后林素微对此事极为上心,日日与心腹女官研讨,反复比对。

她倾向于选择家风严谨的淑女,认为这样的女子稳重、知礼,能辅佐太子,安定东宫。

不过,皇帝陛下的意见也很重要。

最终,在万历二十六年的八月,太子妃最终选定了。

乃是出自河南开封府沈婉。

其祖父曾在万历二十一年,万历二十四年,分别对蒙学,府学捐献过数量庞大的田地,与实打实的白银,可以说是在当地远近闻名的大善人。

沈家祖父乃是乡绅,曾经在嘉靖年间中过秀才,有三个儿子,家中有祖传的千亩良田。

老大耕读传家,但读了一辈子书,并没有什么功名。

老二在移居南京,是一个海贸船队的背后老板。

老三早早的考中了秀才,正在努力往举人方面努力。

而沈婉是开封沈家长房最小嫡女……

河南开封,沈家庄园。

当礼部官员手持圣旨,在仪仗护卫下抵达这座并不算极度豪奢,却透着书香与耕读传承的庄园时,整个沈家,乃至整个开封府都为之震动。

“奉天承运皇帝,诏曰:咨尔开封沈氏,世笃忠贞,性秉柔嘉……今册封尔沈婉为皇太子妃……钦此!”

宣旨官的声音庄严肃穆,回荡在沈家祠堂前。

沈家祖父,那位曾中过秀才、乐善好施的老乡绅,带领着阖族男丁女眷,乌泱泱跪了一地。

听着圣旨中那一个个重若千钧的字眼,老爷子浑身颤抖,老泪纵横,几乎要晕厥过去,是被身旁的儿子们死死扶住才勉强叩头谢恩。

光宗耀祖!

这是真正的光宗耀祖!

沈家数百年来,何曾想过有朝一日能与天家结亲,女儿能成为未来的国母?

长房,也就是沈婉容的父亲,那位耕读一生却未能取得功名的沈大老爷,更是激动得语无伦次。

消息像长了翅膀一样传开,开封府乃至河南道的官员、乡绅、名流,贺礼如同潮水般涌向沈家庄园,门槛几乎被踏破。

沈家一时间门庭若市,昔日或许还有些往来的远亲,此刻都成了至亲好友……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目录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