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8章 会场内人才济济(1/2)
岑济越看越欢喜,这东西要是搞来放跃进大队,那平日里无疑能吸引不少人来,要是赶上逢年过节,那不得卖翻喽哇!
一想到这里,岑济干脆就在这个小市场里转悠起来,看看有没有别的商机。
但一圈看过来,还是这个米花棒机比较有技术含量,而且吸引的人也是最多的。
“同志,这东西是在哪搞的?”岑济递过去一根红梅,套近乎的语气有些谄媚。
“哈哈,这我可不能告诉你,不是为了保密,这东西也是厂里人做的,我不能害人家!带米六毛一碗,不带米八毛!”
老板把香烟在鼻子
岑济又跟着哼了一阵,老板依旧不肯松口,只得悻悻而归,葛欣也拿了一串烤肉递给了岑济。
就着天上朦胧的月光一瞧,我靠,这不就是那什么小日子的烧鸟吗?
葛欣咧嘴一笑:“烤麻雀,全是骨头,就尝个肉味!”
省城还是猛啊!
接下来两天,岑济一直就跟着葛欣在四处晃荡,不能免俗地去了逍遥津等地点打了卡,缅怀了一下孙十万同志。
每天晚上,岑济都去卖米花棒那里磨叽,一副不把机器买到手不罢休的样子。
但老板烟抽了、汽水喝了,只是一个劲乐呵,别的话一句也不说。
眼看就到会议时间了,岑济也只得跟着葛欣他们一道去了会场报到。
一九八一年六月六日,皖省文艺界庆贺文学创作获奖大会在省委小礼堂召开,张劲夫、顾卓新、周子健等领导同志出席了大会。
会议先是对皖省近年来,尤其是三种全会以来文艺界取得的成果进行了总结,并对部分优秀文艺工作者进行了表彰。
鲁彦周的小说《天云山传奇》荣获国家部委举办的中篇小说一等奖,同名电影荣获首届电影金鸡奖;
张弦的《被爱情遗忘的角落》荣获全国优秀短篇小说奖;
公刘的《沉思》、张万舒的《万里风云录》、梁如云的《湘江夜》、韩瀚的《重量》、梁小斌的《雪白的墙》和刘祖慈的《为高举的和不举的手臂歌唱》分别荣获全国中、青年诗人优秀新诗奖;
张锲的《热流》荣获全国优秀报告文学奖……
岑济在后排就座,心情十分激动,不少名家学者都已经陆续上台领奖,领了大红花喜庆的很。
“江城文联葛欣等同志作词作曲的歌曲—《我和我的祖国》荣获国家期刊评选为年度十佳!”
岑济在有自己一份努力,虽说是抄的,但情感可都是发自内心的。
随后,获奖代表鲁彦周、张锲、张万舒也在会上发表感言。
最后,省委张劲夫同志代表省委、省政府向获奖同志表示热烈祝贺,并作了重要讲话。
具体内容岑济基本都不记得了,只记得他在台上很高兴,讲形势,讲任务,讲大局,讲原则,语气热情洋溢,充满感情。
总之一句话,比后世岑济见过的那些读稿子都读不明白的领导要强多了。
“同志们,皖省文艺队伍,是经过考验的,是有战斗力的,是胜利之师,胜利之师啊!”
场下掌声雷动,岑济也把小手拍的通红,动作幅度稍大了些,胳膊肘扫到了右手边的人。
“唉哟!年轻人身体真板!”
岑济听后赶紧伸手给这人揉了揉:“领导对不住,我这人没什么见识,第一次参加这种级别的会,激动了、激动了!”
“别别!”那男人五十岁上下,戴着副黑框眼镜,十足的知识分子派头,轻轻推开岑济的手,自顾自地拍打起大腿来。
“我龙哩马,这年纪大了到处疼,他麻了个撇!”
没想到这人一副斯文模样,说起话来倒是一点都不精致,满是省城口音。
“还没请教—”岑济小声跟他说起话来。
“施华亭!”男人笑眯眯地伸出手来,岑济赶紧捉住摇了摇,两人就此搭起话来。
交谈中了解到,这施华亭是皖大的一个教授,前几年才从安庆结束劳动进城,他还有个弟弟在中科大任教,也算是书香门第。
“大学教授了不得呀!”岑济心生感慨,大学教授放哪个时代都是不得了的人物,可施华亭却不这么认为。
“我弄他哥哥的,一个月才这几个钱,划不来!”
施华亭话说出口就觉得不对劲,毕竟眼前这位可是农村小学的校长。
自己下乡劳动的时候对农村的教育情况也有所了解,这农村的小学校长,也就空有个名头,拿的钱少不说,能不能按时发下来还两说呢!
“看岑校长还年轻,成家了吗?”施华亭岔开话题。
“定亲了,打算今年就办喜事。”
“哎呀!恭喜恭喜啊,这年头办喜事可不容易,姑娘家不是要三转一响就是要三十六条腿!”
施华亭端起面前的白瓷茶杯喝了口茶,弯腰吐了茶叶沫子:“这不是把讨媳妇的吊起来榨油嘛!”
岑济一听,这施教授语气不对劲,好像不是在说别人,更多的是在说他自己,一问才知道他两个儿子这两年都要结婚。
女方家庭见他是个高级知识分子,个个都是狮子大开口,张嘴就要这要那。
手表要带花的,自行车要能飞的,就连电视机还要十四寸的,房子?房子你不更得顺手给解决了!
“你说我一个穷教书的,上哪弄钱去,人都说上辈子杀猪的,这辈子教书的,上辈子杀人的,这辈子教语文的,我这上辈子也不知道是杀了多少人!”
说完施华亭叹了口气,一拍大腿转而问起了岑济:“岑校长你结婚置办了么事东西?”
“没什么、没什么!”岑济谦虚地摆摆手。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