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77章 圣人之道无异于百姓日用(2/2)
随即他回想起,吏部评判好像有个考核标准是一县之“教化”。
这个,是很拉分的一个点。
而这所谓的教化,其意和王守仁在西南与大漠那里搞的并不是一码事。
这里的教化只得是一县每个科举周期取得的成绩。
进士几人、举人几人,甚至由于一些县底子实在太差,连秀才考出来多少人可能都会成为评判的一个指标。
而乐亭等新政县......
不能说惨不忍睹,可在大明众多县城里确实只能是中下的级别。
“所以,镇国府评分低是因为这个原因?”
要真是这样弘治皇帝觉得这朝廷的政策可能真的有些落后于时代了。
他亲眼看到了此地勃勃生机,见到了百姓们洋溢着的向上之颜,纵观新政县的整体表现,绝对比多考几个秀才要有利于大明的多。
而且王小二有一句话说到了弘治皇帝心里。
若读书根本就无法为自己日后的生活提供保障,反而可能因破釜沉舟导致一家子陷入困境,那......
读这书,救的了大明吗?
“对于一般百姓而言,真正好的学问其实并不是论语等儒家经典,而是能予自身依仗,助其余生发展之学。”
“或许这就是镇国府新政、新学能广受百姓推崇的原因所在。”
弘治皇帝突然回想起,这个道理当初他似乎在朱厚炜口中听说过。
“圣人之道,无异于百姓之日用。百姓日用条理处即圣人之条理处......”
这,当初弘治皇帝只是觉得似乎有些道理,但当亲眼见到一切依于民本,由大明最基层处生根,他才真正明白其中之意。
“能让老百姓们日子好起来的学问对于他们而言才是真正好的学问。传统文人皆言为民请命在民心之上却总都不过镇国府绝非没有道理的。”
“老黄,明天你要不要跟我一同去缴税,咱们说着你可能感受不是很深,到时亲眼看看缴税的场面你就明白咱们新税法的成绩有多好了。”
冯老板言明,这账算完的正是时候,若是弘治皇帝感兴趣的话可一同去县衙门长长见识。
至于店内的事,反正缴税是在早上又不是饭点一时半会也没那么忙,再有萧敬、刘瑾几人的入伙也大大缓解了店内原本的人员紧缺,所以不打紧的。
弘治皇帝想想点了点头表示可以一起去。
他也想亲眼看看,这新政县的新税到底是不是跟冯老板说的那么得民心。
至于他这个大明的大老板可能旷工时间还要延长几日......
那内阁三秘书又不是吃干饭的,弘治皇帝很清楚他们绝对没多久就能知道他和朱厚照、朱厚炜离京微服之事,甚至可能都已经开始找人了。
对于这二十几年的老臣,虽然这些年镇国府崛起导致了理念上可能并没有当年那么融洽,但暂时顶班个十天半个月问题也不大。
次日一早,弘治皇帝便同早早准备好税金的冯老板一起起身前往乐亭衙门。
ps:“圣人之道无异于百姓日用”是明代泰州学派创始人王艮提出的“日用之学”的核心思想命题。
王艮作为王守仁的弟子对继承自王守仁的心学有着非常鲜明的平民色彩发展方向,其思想核心的反叛传统儒学的主张推动了平民阶层个体权利意识的觉醒。有兴趣的可以了解一下,算是阳明心学当中较为出众的一个分支学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