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52章 南郑李氏(1/2)
陈仓县,胡家湾村。
南郑县李,赵,郑,程,祝,张,杨七大家族联军,足有万人,浩浩荡荡穿过陈仓道,来到胡家湾村。
指挥此次行动的南郑李氏族老李德坚。
南郑李氏是巴蜀豪族中少有的两世三公,汉中地区势力最强的世家大族。
巴蜀豪族多为世家,世宦和豪强大族,又或蛮夷大姓出身,很多都有家传经学,诸子,谶纬,精通方术。
南郑李家先祖是国子博士李颉。
李颉子李合,举孝廉出身。
汉安帝、顺帝时为尚书郎,徙左丞,迁至尚书仆射、尚书令。拜司空,又进司徒。
李合子李固,被大将军梁商任命为从事中郎,后任荆州刺史、太山太守,历任将作大匠、大司农、太尉。
顺帝驾崩后为梁皇后所倚重,和大将军梁冀互相看不惯。
质帝驾崩后,与梁冀争辩,不肯立刘志(即汉桓帝)为帝,最后遭梁冀诬告杀害。
李固子李燮,在梁冀倒台后受到重用,桓帝时拜议郎;灵帝时拜冀州安平相,河南尹。
张归元受灵皇帝重用时,李燮出言劝谏,试图阻止张归元封王,是当时的腐儒领袖。
当时雒阳城最有名的谚语就是:
“父不肯立帝,子不肯立王。”
指的是李固不肯立刘志(即汉桓帝),李燮不肯立张归元(即北海王)。
南郑李家以儒学着称,通晓《五经》,受到巴蜀地区淫祀之风影响,特别擅长《河洛》风星(指“河图”、“洛书”,阴阳五行术数之源)。
精通风角,星算和谶纬。
在张归元还是一名宗门佃户之时,李家的几位老祖已经通过《河洛》算出张归元将是终结东汉皇廷之人。
李家因此执意不肯立张归元为王,但小小的李家无法阻止历史的进程,张归元还是成为了北境之主。
李德坚骑着坐骑风麒麟,看着空无人烟的胡家湾村,心中一动。
“稚珪,去检查一下灶坑,看看他们离开多久了?”
赵稚珪应了一声,御动玄铁重剑砸开民居的大门,来到灶旁,伸出手摸了摸。
他高声道:
“报告坚帅,火灶温热,这些村民恐怕刚刚离开不久。”
李德坚站在原地深思了片刻,自言自语道:“难道我们的行军信息暴露了?”
“罢了,既然此次行动的真实目的是试探,就再向前走一走。”
他心中打定主意,带领大军前进到太平庄。
太平庄是陈仓道外一个比较大的乡镇,是商队们落脚的地方。
大军进入太平庄内,能看到街边的摊位还在,卖擀面皮的锅还沸着,百姓们不翼而飞。
“奇哉,怪哉。”
正当李德坚要施展河图洛书推衍一番时,一名摊贩打扮的人迎面走来。
“坚帅,是我,小臊子。”
李德坚抬头一看,此人正是派遣到陈仓的细作,他奇道:
“太平庄的百姓去哪里了?”
小臊子手指西北方向道:“坚帅,大概十分钟之前,陈仓全境拉响了警报。”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