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19章 惠及乡里(2/2)
到时候这皇帝赏赐的金簪花往那一放,谁家祠堂能有他老秦家的气派!
秦木桥心里骄傲极了。
秦扶清说熔了换钱不过是在开玩笑,他把金簪花交给爷爷保管,秦木桥当即就捧着盒子回房间,也不知要把他的大宝贝藏到哪里去。
家里除了出嫁的一巧不在,其他兄弟姐妹都在,大哥虎头娶了新媳,碗娘刚嫁到秦家不到半年,秦扶清就高中状元,她成了状元公的大嫂,可别提多让人羡慕了。
虎头和碗娘成亲时,秦扶清人在京城,没有参加婚礼,这次见面,刚好补上新婚之礼,碗娘性情温婉,与家中人相处和睦,对
二巧三巧四巧平日不在家,赶着秦扶清回来之前都回来住了,上半年大哥成亲后不久,一巧也嫁给范富贵,成了范家的管家娘子。
范家做得一手好卤肉,他们是外地来的,在安溪县只靠手艺就打出一片天,奈何没什么根脚,没少被人欺负。
自从一巧嫁过去,范家的生意做大不少,也没人敢不长眼地欺负他们了。
家中兄弟姐妹不复从前,都长大成人,安家立户,对秦扶清来说也是一大助力。
走得越高,越明白家族的重要性,他一个人注定没法单打独斗,家业大了,总要更多人手,天底下哪有比一家人更值得信任的呢。
早饭才吃一半,一巧就带着范富贵过来了,范富贵提着两个篮子,里面装的都是自家的卤肉,他有些不好意思,觉得跟着一巧回娘家探亲,只拿这些肉有些太寒酸,还想去再买些贵重礼物,却被一巧给点醒。
“我那亲兄弟是状元公,什么好东西没见到?家里不缺好东西,你就是把安溪县跑个遍也比不上别人手指头缝里露出来的一点,别费心思了,就把自己做的卤肉拿上一些,好叫我弟尝尝他姐夫的心意,他定然不会介意。”
范富贵也实在想不出更好的法子,只能拎来两大只卤鹅,一堆卤肉零碎来了。
秦扶清起身迎接,一巧如今已有三个月身孕,还未显怀,她自己大大咧咧的,该做什么就做什么,旁人看着心惊胆战。
秦扶清扶着一巧坐下,问她道:“大姐,身子可有什么不适?喜欢吃什么?”
一巧让范富贵把东西放厨房去,她拿出帕子擦擦嘴角道:“我就是吐的严重些,娘说女人都是这样过来的,说来也奇怪,我不喜欢吃酸也不喜欢吃辣,也没什么胃口。”
王丽梅走过来道:“你也不必担心你大姐,早请人给看过了,熬过头三个月就好啦。”
在家里聊的不过就是些家长里短,秦扶清难得回来一趟,一家人坐在一起聊聊没见面时发生的事情,倒也轻松愉快。
三言两语敲定与素琴婚事的时间,秦行早先回来通知,家里东西都已经准备大半,婚房也都准备好了,什么喜糖宴席,也找到了合适的班头,就等着订下时间。
景帝只给秦扶清三个月的时间,如今在路上浪费半个多月,再办办婚事,时间剩的就不多了。
玄鹤道长早就给秦扶清算过黄道吉日,七月十九日最好,时间一定,离婚礼不过一个月出头的时间,大家便都忙活起来。
怕素琴在娄夫子家中住着怕生,秦扶清又不得去见她,便让家中女眷每日轮流去陪陪她,若是有什么需要,尽管讲便是。
素琴给秦家每位女眷都备了礼物,她们甫一去见到素琴,素琴便知道她们每个人是谁,都不必问素琴从哪知道的,秦扶清早已千万交代过她们,要与素琴好好相处。
秦家可没有给新媳妇下马威的习惯,再说了,人素琴身份不低,又是秦扶清看中的女子,王丽梅这个准婆婆喜欢都来不及,还与素琴讲起秦扶清小时候的趣事。
“他那时才三岁,我刚生下他四弟,他对我说,将来不要我干活,免得辛苦。我说等他娶了媳妇我就可以休息了,他问我,那他媳妇累着了怎么办!哎哟,这孩子打小就是个疼媳妇的!”
素琴也跟着笑,巴不得与小姑子们打好关系,婆婆待她也和睦,没她听说的那些恶婆婆的样子。
住在娄雨贤家中,石氏也待她极好,把她当成亲闺女似的,为她准备新婚所需的物件。
等到秦家的姐妹来了之后,娄府里热热闹闹的,女人们帮着素琴绣嫁衣,找婆子给她化妆试首饰。
素琴从她们嘴里,听到了不同角度的秦扶清,无论是认真求学的秦扶清,还是在家关爱姐妹的秦扶清,都让她无比喜爱。
秦扶清现在年纪大了,不可能像以前那样跟着姐姐们混迹在一起,他有自己的事情要做。
皇帝上次给秦扶清千亩良田,需要他接手,还有赐的祠堂牌匾,也都等着祠堂修好要办个宴席放上去。
再加上人际关系,大大小小的事情都要他处理。
忙得焦头烂额。
安溪县是他的大本营,哪怕之后不在这里做官,也必须好好经营。
要说安溪县里最幸福的一群人,绝对数得上青牛村一众村民。
作为搬迁村,青牛村里大大小小的姓氏都有十几个,他们来自天南海北在此落户,一开始生活习惯都不尽相同,语言也有所不通,一个村都穷,本以为会这样一直穷下去,谁知道村里横空出个状元郎。
早在秦扶清考上状元之前,青牛村村民就已经享受到村里出个读书人的好处,秦扶清从自己的赏田中划出一片学田,用来建造村学,可免束修让村中适龄孩子读书,无论男女。
等到秦扶清功名越来越大,慕名来求学的学生已经很多了,青牛村也因此也越来越热闹。
就像白鹤滩因为殷家形成小型草集一样,青牛村也在逐渐成为十里八乡的中心枢纽。
有人来这里求学,有人在这里做买卖,人越来越多,自然就越来越热闹。
如今秦扶清高中状元,青牛村要修建秦家祠堂,里头供奉的却又不止是秦家人,据说等到祠堂建好之后,青牛村所有百姓都可在此供奉祖先排位,无非是位置在偏房罢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