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53章 重兵云集(上)(1/2)
四月十三,卯时方至。
此刻天光似亮非亮,霜风如刀吹拂在三屯营饱经岁月洗礼的城墙上,也让城楼上的日月军旗猎猎作响。
眼下本该是城门洞开,任由百姓行商来往的时辰,但因城外突如其来的塞外蛮族,汇聚了蓟镇精华所在的三屯营却是城门紧闭,训练有素的炮手们立于城垛后,目光如鹰隼般盯着城外营地中的黑色大纛,随时等候着上官的军令。
角楼处,昨夜三更时分方才有惊无险率兵抵达三屯营的大明天子朱由校一袭甲胄,面无表情的扶着身前冰凉的城砖,望着城外本应一望无际,此刻遍布营帐的旷野,嘴角微微抽动。
放眼瞧去,远处营地中除了矗立着象征着女真大汗努尔哈赤亲至的黑色大纛之外,被蒙古各部奉为信仰的彩色苏鲁锭也在晨昏间清晰可见。
启禀陛下,建奴长途跋涉至此,状态必不值巅峰,末将请率城中精骑,破其锐气。
城楼上,京营总兵黄得功的声音坚毅如铁,身上锃光瓦亮的甲胄也被晨风和沙砾吹的沙沙作响。
黄将军所言甚是,末将愿为黄将军掠阵,叫那建奴铩羽而归。一旁的孙应元闻言也是主动请缨,黝黑的脸颊上写满了愤恨和杀意。
对于他们这些武将而言,远在辽东的女真建奴长途跋涉千里,突然杀入蓟镇关内本就是一种,眼下建奴又在城外叫嚣,各种各样不堪入耳的恶毒言论更是让他们同仇敌忾。
主辱臣死!
退下!
与往日展现出来的雷厉风行所不同,此时的年轻天子虽然内心同样充满了酸涩和愤恨,恨不得能够全歼城外的鞑子们,但残存的理智却是让他竭力保持着平静,脑海中不约而同的回想起辽东经略熊廷弼昔日回京面圣时,向他阐述的所见所闻。
女真建奴崛起于山林之间,善于野战;而我军则是善于守城,凭坚城利炮,以静制动,方为上策。
王本兵,你怎么看?
沉默片刻,朱由校又将目光投向从京师伴驾至此的兵部尚书王在晋,波澜不惊的声音中隐藏着一丝不易察觉的疲惫。
假若只是建奴在城外叫嚣也就罢了,但偏偏自己治下的大明此刻正面临着内忧外患的折磨。
启禀陛下,闻声,欲言又止多时的绯袍高官赶忙上前一步,声音急切的拱手道:两位将军忠勇可嘉,但我蓟镇精骑有限,实在不宜与城外建奴野战。
更何况建奴倾巢而出,身旁又有蒙古骑兵为其掠阵,兵力远在我蓟镇之上。
为今之计,我等应遵循熊经略昔日在辽东之战略,以坚城利炮来消耗城外的鞑子。
此话一出,城楼上本是有些冰冷压抑的气氛瞬间回暖了许多,不仅随行的文官们点头不已,就连在此留守的蓟镇总兵杨肇基也是轻轻颔首,似是对兵部尚书王在晋的战略十分认同。
一鼓作气,再而衰,三而竭。
城外的建奴刚刚拿下了喜峰口,士气和斗志正值巅峰,己方何必要迎难而上?
王本兵所言有理。思虑片刻,年轻天子点头称是,声音虽是平静但却不容置疑:传朕旨意,各地关隘当紧守城池,无诏不得出战。
虽说从城外建奴扎营的情况来看,兵力应当都集中于此,但蓟镇防线分散,谁也不敢保证建奴是否藏了一手明修栈道,暗度陈仓。
遵令!
天子和兵部尚书接连下令,黄得功和孙应元等武将虽是有心以实际行动振奋军心,此刻却也不敢反驳,郑重点头之后便匆匆离去,准备召集城中的将校们议事。
杨卿家,卢象升应该领兵去迁安了吧?
目送着京营武臣离去,朱由校转而将目光投向蓟镇总兵杨肇基。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