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52章 北上勤王!(1/2)
隋唐时期,因京杭大运河的开通,彼时隶属于河间府的地区逐渐成为南北往来的水运码头,并在元朝时被改为海津镇,成为当时的军事重镇和漕粮转运中心。
二百十余年前,尚未登基的燕王朱棣乘船从出发,正式掀开了靖难之役的篇章,后为了纪念起兵时的龙兴之地,遂将命名为天津,意为天子津渡之地。
永乐二年,天津卫正式筑城,成为大明朝的军事编制,后因朱棣京师,国防压力瞬间陡增,天津城也因此修缮扩建,并在历朝历代的加固中,成为大明的军事重镇。
因天津卫不仅承担着拱卫京师的重任,还毗邻渤海之滨,故此天津卫还是登莱镇成立之前,北方府县唯一节制水师的军事单位,境内的军政大权独立于河间府,由朝廷任命的天津巡抚掌控。
...
...
正值晌午,头顶烈阳高照,但恢弘巍峨的天津城中却是犹如飓风过境,一片哗然。
远在千里之外的辽镇建奴竟是神兵天降的出现在蓟镇关外,而且还趁着夜色,一举拿下了号称固若金汤的喜峰口关城,凿穿了大明京师以北的军事防线。
不仅如此,原本是御驾亲征,准备前往永平府招抚灾民的天子还在闻讯之后,半路更改了路线,亲往那蓟镇核心所在的三屯营坐镇去了。
此举虽是能够振奋军心,却也不知不觉间将自己置于险境,让整个大明朝的国本为之剧烈动荡呐。
更要紧的是,北边的永平府也越闹越凶,听说那些杀红了眼的灾民们早就拿下了昌黎县,部众多达十余万人。
如此来看,孤立无援的乐亭县怕是也难以幸免。
众说纷纭之下,心中忧愤不已的百姓们便纷纷将目光投向城池中心的巡抚衙门,盼望那位主政天津三年有余的李巡抚能够当机立断,拯救大明于水火之中。
毕竟这天津卫,已是大明京师附近除了蓟镇之外,最为重要的军事编制。
...
...
天子御驾亲征,亲临三屯营坐镇,但关外建奴势大,实在不容小觑。
诸位将军可有良策?
气氛火热的巡抚衙门官厅内,一袭绯袍的李邦华背负着双手不断踱步,眉眼间藏着掩饰不住的惊忧之色。
作为朱由校亲手提拔的封疆大吏,他早在听闻永平府灾民似有的迹象之后便下令天津卫的官兵们整军备战,被第一时间上书天子,准备前往永平府。
但不知何故,他非但没有等来天子的批复,反倒是等到了天子御驾亲征的消息。
启禀巡抚大人,当务之急,应是向朝廷请旨,勒令各地兵马赶往三屯营勤王。话音未落,便有一名三十余岁的武将起身回应,其低沉的声音中同样涌动着对天子安危的惊忧和关心。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