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玄幻奇幻 > 末日刀渊 > 第27章 愚见!尚方宝剑!

第27章 愚见!尚方宝剑!(1/2)

目录

大殿深阔,金砖墁地。

蟠龙柱矗立如林,撑起一片恢弘而压抑的穹顶。

阳光自高高的雕花窗棂斜射而入,被切割成一道道昏黄的光柱。

光柱中尘埃浮动,如同时间可视的流逝。

空气里弥漫着龙涎香清冷矜贵的气息,却压不住那无形中弥漫的紧绷与凝重。

仿佛暴雨前的低气压,沉甸甸地压在每个人的心头。

太子杨元静立于御座之侧,身形挺拔,却敛尽锋芒。

他眼观鼻,鼻观心,宛若神游物外,又似老僧入定。

那张年轻的、本该意气风发的面孔上,此刻没有任何表情。

连呼吸都轻缓得几乎微不可闻,仿佛真的成了一件泥塑木雕的摆设。

而在人群最末尾,一道青衫身影同样静默。

正是刚刚被擢升为锦衣卫都指挥使,得以跻身此等核心议事之列的白夜天。

在一众紫袍红袍、玉带蟒服的朝堂重臣间。

他这一身素净青衫显得格外突兀,却又奇异地协调。

他气质温润,眉眼平和,嘴角甚至噙着一丝若有若无的笑意。

仿佛眼前这唇枪舌剑、足以影响天下格局的激烈争辩。

不过是戏台上的一出折子戏,与他并无多大干系。

他只是安静地听着,目光平静而深邃。

似是无意,又似有意地掠过每一位发言者的脸庞。

那眼神不似在听辩,更像是在观察,在审视。

在等待着某个恰当的时机。

御座之上,乾帝杨盘身姿挺拔如岳,冕旒垂下的玉藻遮住了他部分眼神。

但那偶尔扫视全场的目光,依旧带着帝王的深沉与威压。

他的视线几次似无意般,掠过末尾那青衫身影。

见他始终不语,也并未出言催促。

只是那敲击着龙椅扶手的指尖,微不可察地加重了一丝力道。

争论已持续了整整一个下午。

从日上三竿,到日头偏西。

殿内的光线由明转暗,再由侍者们悄无声息地点燃一盏盏宫灯。

跳跃的灯火映照着众人或激动赤红、或凝重铁青、或疲惫蜡黄的面容。

将他们的身影拉长、扭曲。

投在冰冷的地面和墙壁上,如同群魔乱舞。

“陛下!官绅一体纳粮,乃动摇国本之策啊!”

一位须发皆白的老臣颤巍巍出列,声音悲怆。

“士绅乃朝廷柱石,世代忠良,岂可与黔首同列,纳粮服役?”

“此例一开,人心离散,国将不国!”

洪玄机立时反驳道:

“李阁老此言差矣!”

“如今国库空虚,边患频仍,富者田连阡陌却规避赋税,贫者无立锥之地反受压榨。”

“长此以往,才是真正的国本动摇!”

“陛下圣明,此策正是为了充盈国库,强兵富民,巩固我大乾万年基业!”

“强兵富民?只怕是竭泽而渔,逼反天下!”

“尔等只知固守私利,可曾为陛下分忧,为天下百姓着想?”

“你……”

争论的声音越来越高,越来越尖锐。

如同无数把无形的刀剑在殿内碰撞交锋,火星四溅。

每一句话都牵扯着庞大的利益网络,每一次反驳都代表着不同势力的角力。

官绅一体纳粮,触及的是千百年来盘根错节的利益根本。

那是刮骨剜肉之痛,无人愿意轻易让步。

即便是杨盘手握帝王权威,面对这几乎囊括了整个统治基础的集体沉默与软抵抗。

也不得不考虑到可能引发的震荡。

显得比平日更加沉默。

洪玄机立于武将班首,身形如枪,面容冷峻。

他的拳头在袖中暗自握紧,指节泛白。

终于,在又一轮激烈的争吵稍稍平息,殿内只剩下粗重喘息声时。

杨盘微微抬起了手。

这个简单的动作,却让所有人的声音戛然而止。

目光瞬间聚焦于那至高无上的皇权象征。

他没有看向再次准备出列的洪玄机。

而是将目光越过重重人影,落在了那仿佛始终置身事外的青衫身影上。

“白爱卿。”

皇帝的声音依然洪亮平稳,听不出太多情绪的波澜。

却带着一种不容置疑的力量,清晰地回荡在大殿的每一个角落。

“你入朝日短,旁观者清。对此新政之议,可有见解?”

刹那间。

殿内所有的目光,好奇的、审视的、带着不易察觉轻蔑的、还有如洪玄机那般锐利如刀充满探究意味的。

齐刷刷地聚焦到了白夜天身上。

空气仿佛在这一刻凝固。

白夜天脸上那丝若有若无的笑意并未消散,他微微躬身。

从容不迫地出列,步伐沉稳,不见丝毫身为最低品级参与者应有的惶恐与紧张。

青衫拂动,带起细微的风声。

他站定,抬头。

目光温润,迎向那御座上的注视。

声音清朗温和,如春风化雨,瞬间冲淡了殿内剑拔弩张的紧张气氛。

“回陛下。”

他缓缓开口,字句清晰。

“臣,愚见。”

“官绅一体纳粮,立意高远,确是富国强兵之良策。”

“然其牵涉甚广,利益盘根错节,犹如治理汹涌江河,堵不如疏。”

“若骤然而行,操之过急,恐生激变,反为不美。”

几位之前激烈反对的内阁大臣闻言,紧绷的脸色稍稍缓和,捋须微微颔首。

显然,他们认为这个新任的、手握锦衣卫权柄的年轻人。

还算识得时务,懂得进退。

杨盘眸光微动,未露喜怒,只是淡淡道:

“哦?那依你之见,该当如何?”

他的手指依旧在扶手上轻轻敲击,等待着下文。

白夜天微微停顿,似在组织语言,也似在让方才的话语在众人心中沉淀。

他感受到那些代表世家宗派的目光柔和了许多,才继续从容道:

“陛下欲革新取士,打破陈规,为王朝选拔真才,建万世不易之基业。”

“此乃固本培元之上策,自当坚定不移,推行天下。”

他先肯定了皇帝的另一项核心政策,旋即话锋微转。

“然,‘纳粮’之事,关乎钱粮赋税,触及根本,或可暂缓图之,以作缓冲。”

不等那些缓和的目光重新变得锐利,他紧接着抛出了自己的建议:

“臣建议,不妨双管齐下。”

“取士革新照常推行,可昭告天下,由洪太师与内阁诸位老成持重之大人共同操持。”

“以示朝廷公允,汇聚众智,亦可安天下士族之心。”

他将取士革新这块“肥肉”,明确交给了洪玄机和内阁共管。

既是分权制衡,也是给予了双方一个台阶和共同利益点。

“与此同时。”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目录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