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67章 龙虎天师(1/2)
且说张道陵辞别昆仑,一身清气踏入红尘。
其未直奔喧嚣之地,而是循着冥冥道韵,落脚于赣地云锦山。
此山钟灵毓秀,地脉隐有龙虎盘踞之势,正是合药炼丹的无上宝地。
山巅之上,张道陵结草为庐,以青石垒灶。
三载寒暑不辍,引地火为炉,聚星辉为薪。
炉中非是凡火,乃是他以《道德》真意催动的先天心火。
药非金石草木,而是采朝霞之精,汲月露之华,融山川之灵。
丹鼎日夜嗡鸣,霞光流转不定,时而如青龙腾云,时而似玄虎踞渊。
待到第三年惊蛰,春雷炸响群山!
“轰——!”
丹鼎轰然洞开!一道赤金丹气如龙腾空,搅动九天风云;
一道玄黑丹煞似虎跃渊,引动地脉震荡!
龙吟虎啸之声响彻云霄,赤龙玄虎虚影交缠盘绕于云锦山巅,三日方散。
自此,云锦山便有了新名——龙虎山!
山石纹理间,至今隐见龙鳞虎爪之痕。
丹成之日,张道陵手握那枚龙眼大小、内蕴混沌氤氲的九天神丹,却未立时服下。
其遥望西南,想起下山前老师太极无量天尊那指引:
“巴蜀之地,山川险峻而灵秀,地脉交汇,龙气潜藏,更兼民风淳朴而尚巫鬼,道法根基未固,正需正本清源”
张道陵心中顿有所悟。
收起神丹,负起行囊。
离了龙虎山,踏入巴山蜀水。
蜀道虽难,难阻道心。
行至鹤鸣山,但见群峰如鹤颈向天,清幽之气涤荡肺腑,更有淳朴山民,眼中尚存上古之诚。
张道陵遂于鹤鸣结茅而居。
白日,或采药山涧,或于古松下为山民讲述导引吐纳、祛病延年之理,言语平和,如话家常;
夜晚,则静坐山巅,吞吐月华,参悟怀中那卷《道德》真经。
山中稚童常攀岩送野果,老者亦会拄杖询养生。
他便以指为笔,画些简单的安神符于粗布相赠,符水所至,小疾立消。
鹤鸣山下,道韵如细雨,悄然浸润这方古朴天地。
这日,张道陵盘坐于青石崖畔,一呼一吸间,山岚随他吞吐。
鹤鸣山的夜,静得能听见星斗坠落的声响
此刻,他正神游太虚,参悟老师所授《道德》微言。
半睡半醒之际,崖顶忽有清光大放,压得星月失色!
一道身影自九天垂落,素袍鹤发,面容笼罩在无法直视的清辉之中,唯有那柄拂尘,张道陵认得真切——正是老师平日所用!
“痴儿。”
声音非从耳入,直叩灵台,宏大而温润,如昆仑山巅融化的雪水,涤荡神魂,
“蜀中有六魔逞凶,荼毒生灵,怨气冲霄,已惊动上苍。此乃汝之机缘,亦是大功德。”
张道陵心神剧震,慌忙伏地:“弟子张道陵,拜见老师!”
清辉中,三团光华缓缓落下,悬停在他面前。
一为玉匣,内蕴万千金光流转的符箓虚影,气机勾连天地,隐隐统御万灵之威——“正一盟威符箓”。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