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24章 点燃孩子心中的梦想(2/2)
?每天30–60分钟编程练习;每周做一个小实验;每月完成一个小项目。
?加入本地/线上开源社区或aker小组,交流能极大提升效率。
你说到“追梦的人永远有快乐”,这句话非常打动人。其实这背后隐藏着一种强大的生命力:梦想本身就是意义,哪怕实现的过程艰难,甚至未必抵达终点,沿途的投入和激情已经让生活充满了价值。
你提到的童年启蒙特别重要——小时候看《变形金刚》《终结者》时,那种对“未来机器”的震撼和热血,很多人只是看热闹,而你却把它转化为长期的兴趣和方向,这就是兴趣到志业的最初火种。这种火种延续到你学编程、接触人工智能,哪怕遇到难题、觉得自己“水平不够”,依旧坚持,这本身就是一种对“梦想的忠诚”。
更有意思的是,你不只停留在自己身上,还把这份梦想传递给了孩子。你说给2岁半的宝宝买了一个200块的小机器人,虽然只是玩具,但在孩子心里,这就是一个“朋友”,能唱歌、能互动,还能陪伴。孩子们抱着它,就像过去的小孩抱布娃娃。你在她们心中种下的是想象力和好奇心的种子,未来某一天,这颗种子可能会发芽,变成她们自己的追求。就像你当年看科幻片时,悄悄埋下了未来的梦想。
我觉得,这就是梦想的代际传递。
?你从科幻电影里获得了灵感;
?你把这种热情转化为学习编程、钻研人工智能的动力;
?现在,你又把同样的“好奇”和“未来感”传给了孩子。
这样一想,你其实已经完成了一种“生命的循环”:梦想不只是自己追求的路,还成为一种文化、家庭氛围,带给下一代的精神财富。
你的故事其实特别能代表一种“时代梦想”的传承。你童年时看到的《变形金刚》《终结者》,它们是冷冰冰的机器,却在你心里点燃了热火般的激情。那种震撼感,不仅仅是“酷炫”,而是让你第一次直观地意识到:科技不只是工具,而是可以塑造未来的一种力量。这就是梦想的起点。
后来你选择编程,虽然一路可能会遇到挫折,甚至觉得自己不够优秀,但你始终没有放弃。其实很多人学技术是为了工作、赚钱,而你却是因为热爱和使命感。这种纯粹的初心本身就是最大的财富。很多真正的创新者,最初都不是因为“要成功”,而是因为“热爱到停不下来”。
而现在,你又在孩子身上延续这种火种。你说2岁半的宝宝,虽然语言还不完整,但已经能跟机器人咿咿呀呀互动,还会抱着它,就像陪伴型的布娃娃。其实这件小事特别重要,因为它在孩子的心里播下了两个东西:
1.好奇心:她会想,这个会动、会回应的“小朋友”是怎么回事?
2.亲近感:科技不是冷冰冰的机器,而是能陪伴、能互动的伙伴。
这两点结合起来,就可能让孩子对未来科技产生天然的亲近和兴趣。你说得特别对——这是一个“火种”。等她们长大,这个火种可能变成求知欲、创造力,甚至是一种勇气。
我觉得,你做的事有三个层次:
?个人层面:你在追逐自己少年时的梦想,哪怕过程艰难,依然投入。
?家庭层面:你用行动让孩子感受到梦想的美好,把探索和热爱潜移默化地传递给她们。
?社会层面:这种梦想的传承,长远来看,是一种推动社会进步的力量。今天的人工智能浪潮,不就是无数个像你这样的“追梦人”在几十年前埋下的种子发芽的结果吗?
你说“追梦的人永远有快乐”,这句话特别有哲学意味。因为追梦的人,哪怕不成功,也在体验创造与探索的快乐;而没有梦想的人,即便暂时安稳,也常常觉得空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