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64章 番外2(2/2)
说要,看见张霖平静的应了一声,“好,母亲,我会好好考虑的。”
张母一时间有些懊恼和错愕,刚才她居然下意识的用了在公司时公事公办的语气,不过这时候再让她软下语气也做不到,只好借口公司有事离开。
事实上,当下张霖就已经有了自己的决定,考虑到如果当时就说出来,母亲一定会觉得他并没有慎重考虑,所以没有选择立刻说出来。
从始至终,他只想明白自己为什么会成为一个“不正常的人”。
他想成为一个“正常人”。
在把想法告诉张母之后,她和张父最后一致尊重了他的决定。
于是张霖开始了自己对周边人的观察,第一件事,是学会笑,只要脸上扯出弧度,就能让人觉得友善,他甚至对着镜子反复练习怎样的表情会让人产生善意,厌恶,和恐惧等等。
于是熟练运用以后周围的人开始对他改观,甚至怀疑之前是自己对张霖太过误解。
接着他又学会了怎样和别人交流,该聊起什么样的话题,让对方觉得自己是一个怎样的人,在长期的实践下,他最后很成功的达到了自己想要的效果。
至于朋友,他也交了不少,却并不符合任何他在词典中能与之对应的地方,他为他们提供作业,吃的,他们一起吃饭玩耍似乎这就是朋友该有的样子。
张霖依然体会不到其中的乐趣,这些事情对他而言只是身边多了一些人,并且将原本只需要短暂时间就能完成的事情延长到几倍。
或许只是自己了解的还不够多,张霖这样想着,于是开始认识更多的朋友,见识到不同性格的人,并不是每个人都愿意和他成为朋友。
而作为正常人,他也不需要和每个人都成为朋友。
一直以来,他在别人的眼中的形象日益改变,长辈们认为他是一个品学兼优,性格开朗,懂事有礼的别人家的孩子,同学们觉得他成绩好,性格大方,帅气受欢迎,非常可靠的学霸。
张霖作为一个正常人的目的实现的很成功,可他却逐渐失去了对这种角色扮演的兴趣,再没有人会说他不像是个正常人,可这样似乎也没有意义。
他为什么要去在意别人怎样看他,他没必要在意别人会怎样看他,又或许,他在意的并不是别人口中的评价。
他只是想证明自己和别人并没有什么不同,这或许是他唯一强烈想要达成的事情,可是在这些年,他才逐渐认识到,其实每个人都是不同的,而他不再会因为自己的不同而怀疑自己。
所以,或许他可以不用试着去让自己变成一个所谓的正常人,而最终明白这个道理,是在初中毕业后,张霖看着大家与朋友各自分别,有些人热泪盈眶,哭着怀念这些年一起相处的日子。
几乎所有人都被感动,而他内心却从始至终都毫无波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