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灵异恐怖 > 禁欲裴总,追妻别太甜 > 第553章 窑火映夜话初心

第553章 窑火映夜话初心(1/2)

目录

周二的清晨,青龙坡还没亮透,就已经热闹起来了。

张婶和几个村民端着刚煮好的玉米粥,守在守窑棚边,粥香混着松枝的清香飘散开,引得早起的鸟儿都在窑顶盘旋。

村长穿着新洗的蓝布衫,手里拿着三炷香,正对着窑口轻轻擦拭。

这是青龙坡的老规矩,点火前要净窑,祈求烧瓷顺利。

陈工匠则蹲在松枝堆旁,仔细挑选着要用来点火的“引火松枝”,每一根都要粗细均匀,油性足,这样才能一下子把火引起来。

肖芳菲和孔浩宇早早地就起来了。

顾繁星和裴洛南一起把祭品摆到窑口的石桌上——一碗新磨的长石粉,一盘村长家的新玉米,还有一罐陈工匠晒的松针灰,都是青龙坡最实在的东西。

顾繁星还特意把妈妈寄来的陈皮糖放了两颗在旁边,笑着说:“给窑神也尝尝甜,保佑咱们烧出好瓷。”

裴洛南帮她把糖纸剥开,温柔地说:“小心手,别被糖纸划到。”

七点整,点火仪式开始了。

陈工匠接过村长手里的香,对着窑口拜了三拜,然后把香插在窑口的泥土里。

他拿起一根引火松枝,凑到香上点燃,松枝“噼啪”一声,火苗就窜了起来。

他小心翼翼地把松枝伸进窑口,嘴里还轻声念叨着老辈传下来的话。

“窑神保佑,火温稳,瓷不裂,清宁窑的手艺传下去……”

灵九儿举着摄像机,镜头紧紧跟着陈工匠的动作,从点燃松枝到伸进窑口,每一个细节都没放过。

孔浩宇举着麦克风,尽量靠近窑口,录下松枝燃烧的“噼啪”声,还有陈工匠的念叨声。

肖芳菲站在旁边,用手机拍着特写,时不时提醒灵九儿:“九儿,拍一下火苗的颜色,李教授说刚开始的火苗是橘红色的,这是预热阶段的关键标志。”

火苗渐渐在窑膛里旺了起来,橘红色的火光从窑口映出来,把大家的脸都染得暖暖的。

村民们排着队,轮流往窑里添松枝,每个人添的时候都会轻声说句祝福的话。

张婶添松枝时,笑着说:“希望烧出的青瓷跟星星姑娘一样漂亮。”

村长添的时候则说:“希望清宁窑的名声能传得更远,让更多人知道咱们青龙坡。”

肖芳菲和孔浩宇也排进了队伍。

肖芳菲手里拿着一根松枝,小心翼翼地伸进窑口,火苗舔过松枝,暖得她手心发烫。

她看着窑里跳动的火光,突然觉得眼眶有点湿——这不是她熟悉的机车赛场的引擎火,却是更让她安心的火,是传承的火,是温暖的火。

孔浩宇站在她身边,轻轻拍了拍她的背:“别激动,咱们还有三天三夜的守窑时间。”

中午的时候,李教授和裴洛南一起记录窑温。

李教授拿着测温仪,从窑口的测温孔伸进去,屏幕上的数字慢慢跳到1000c,他笑着说:“温度刚好!预热阶段很顺利,照这个速度,晚上就能到1200c的烧制温度了。”

裴洛南把数据记在笔记本上,还在旁边画了个小小的火苗图案:“等烧完,我把这些数据整理成图表,加到灵九儿的资料册里,以后别人研究清宁窑,也能有参考。”

顾繁星和肖芳菲坐在守窑棚里,吃着张婶做的芝麻饼。

肖芳菲咬了一口,芝麻的香混着核桃的脆,满口都是甜。

“张婶,您这手艺也太好了,比我在慕尼黑吃的点心还好吃。”

张婶笑得眼睛都眯起来了:“喜欢就多吃点,守窑费体力,饿了就跟我说,我再给你烤。”

下午的时候,肖芳菲开始拍陈工匠调釉料。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目录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