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66章 这知识图谱,怎么自己长腿了?(2/2)
他揉了揉发疼的太阳穴,一夜未眠,双眼布满血丝,桌上的咖啡早就凉透了,苦涩得让人想骂娘。
他最终还是敲定了那份看似严厉的报告:加强音频平台监控,建立所谓的“可疑声纹库”,措辞强硬得简直能把人钉在墙上。
可就在提交前的最后一刻,他指尖却像被什么东西牵引着,鬼使神差地划到了“添加附件”上。
他嘴角勾起一抹不易察觉的冷笑,带着点儿只有他自己懂的讽刺。
清明夜,那段群众集体朗读信件的原声,被他堂而皇之地命名为“典型干扰源特征”,悄无声息地附在了报告末尾。
他按下发送键,看着这份带着“病毒”的文件,像一只被驯服的信鸽,飞向了市委的各个角落。
他几乎能预见,那些平时只会端茶看报的科员们,为了“领会精神”,一定会好奇地点开那个附件——届时,那段被刻意压制的声音,就像破茧而出的蝴蝶,带着无形的力量,再次振翅扩散。
就在那个夜晚,陈国栋,这位退休已久的电力调度专家,静静地坐在养老院的窗边。
月光如水,洒在他爬满皱纹的脸上,镀上了一层近乎圣洁的微光。
他手里握着一串细绳,上面系着一枚小小的铜铃,轻轻摇晃间,发出细碎而清远的声响。
墙壁上,他那被月光拉长的影子,在摇曳中,竟像是握着一支无形的笔,一笔一画,坚定而缓慢地书写着什么。
他知道,这城市表面平静,内里却早已暗流涌动。
他轻声自语,声音里带着一种不容置疑的预言:“墨迹……总会自己找路出来。”
黄素芬戴着橡胶手套,手上沾满了草木灰和厨房碱水混合而成的浑浊液体,那股子熟悉的、带着点儿油腻和灰土混合的气味,让她想起自家那间漏风的平房。
她小心翼翼地擦拭着市府大楼三层以上每一处马桶的内壁,还有洗手池的边缘,动作麻利,不带一丝多余。
前两天,新闻里说有几个公务员,那手指头,也不知道怎么搞的,就跟中了邪似的,手心突然冒出黑乎乎的字来,后来一查,说是某种显影剂在起作用。
黄素芬听了,心里咯噔一下,她用的那个配方,就是为了这个效果。
“得换换了,不能老用一个法子。”她嘟囔着,把注意力集中在眼前这块区域。
她调配的新型清洗液,在外表上看,跟清水差不多,晾干了屁事儿没有,可一旦遇上那层出汗的皮肤,嘿,那字儿就跟老照片一样,慢慢地,在你眼前一点点清晰起来。
这次的字儿,她特意调得狠了点,什么“名字不是错别字,改了会生病”,这种直接打到心窝子上的话,总比那些弯弯绕绕的有劲儿。
果然,没过几天,市府里面就炸开了锅。
好几位平时官气十足的干部,在签署一份厚厚的汇报材料时,手指头上的字突然就显现了。
那黑色的痕迹,像是嘲笑一样,就那么明晃晃地印在皮肤上。
其中一位,脾气最爆,直接把刚签的字给撕了,瞪着眼吼道:“我签不了这个字!这他妈是怎么回事?!”办公室里顿时噤若寒蝉,空气都凝固了。
与此同时,在市档案馆冰冷的数据存储区,苏美琴正盯着屏幕,眉毛都快拧成一团了。
那个人工智能助手,简直比她还激动,竟然主动给她推了好几条关于“李达成”的词条。
更离谱的是,她刚搜“地下管网维修记录”,它就“嗖”地一下,弹出了一个1987年工会集会的路线图。
“这……这知识图谱,怎么自己长腿了?”苏美琴觉得不可思议,但又隐隐觉得,这才是它该有的样子。
她瞅着外面,信息安全部门的人正忙着给系统升级她趁着系统切换的缝隙,偷偷地把一批还没解密的文件标题,改得格外醒目:““待核验·李达成关联”+原文件标题”。
这些文件,就像被贴上了“高危”标签,直接被系统分配到了高优先级待审队列。
审查部门的人一看,那一个个带着“李达成”名字的抬头,顿时就犯了难。
这名字,是想绕也绕不过去了。
在城市的另一头,赵承志所在的维修班组,接到了一个新通知:所有涉及到“文物关联设施”的维护记录,都必须录入一个叫“智慧城建记忆模块”的新系统。
这可把赵承志给激动坏了。
他负责的“南岸泵站井壁”的维护工作,他把当年父亲写的那份申诉书扫描成了图片,就那么大大咧咧地,直接粘贴到了“历史背景”那一栏。
“喂,老赵,你这是违规操作啊!”系统管理员的电话很快打过来,语气带着明显的不满。
“什么违规?这是材料采购的一部分,没有背景说明,审计根本过不去。”赵承志理直气壮,反正他就是这么干了。
管理员那边沉默了半晌,最终无奈地叹了口气:“行吧,算作‘辅助文档’留存。”
就这么着,一夜之间,两千多份基层工单,像被施了魔法一样,悄悄地把那些原始的、带着血泪的文本,全都塞进了系统里。
刘建国坐在办公室里,手里拿着一份《守灯广场解说词终稿》,脸上写满了无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