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20章 祖宗“保佑”(1/2)
(二合一)
他猛然转头盯着李缘。
“我记得你说过,后世的科技作起假来,许多时候可以让你们后世人都看不出真伪,那放到如今绝对能以假乱真是吧?”
“啊……啊对。”
不知为何,李缘心里有点紧张。
“太妙了!”
嬴政哈哈大笑:“那你回去,在后世造一些更能证明那里归属于女娲娘娘麾下势力的东西,再秘密去往其他几个大洲先埋起来、并且给后人留下线索,等大秦人口增长足够多以后,是不是依旧有可以开疆拓土的借口?”
“毕竟对那时候的人来说,始母女娲娘娘的荣光还没有光复啊!”
“她所留下的遗迹遍及世界,我们这些不孝子孙却无法让她得到应有的荣耀!”
“这难道不是一个让华夏族永远不会停止开拓、直到把地球彻底囊括入怀中的,最强的法理吗?!”
李缘:“……”
他呆呆看着嬴政,脑海里只有一个念头:
这他妈也行?
他第一次体会到了此处无声胜有声是什么感觉。
而且最让他无语的不是嬴政这野心有多荒谬,而是仔细一想,他发现以眼下这个时代人们的思想情况……
你别说!
这么干还真行!
因为这个时代的礼乐崩坏是相对于曾经来说的,比如周公时期。
可此时的人们依旧保留着最原始的大义,在后世人眼中近乎痴傻。
荆轲刺秦后,秦国对燕开战,灭亡燕国。
燕国灭国后,燕地的反秦情绪是六国中最低的。
因为当时燕地的人们认为,自家太子刺杀秦王,确实是有错在先,秦国灭了燕国着实没什么话讲,许多人自己都不好意思反秦。
在这种文化的熏陶下,如果人们知道女娲娘娘在四千多年以前就将势力范围扩大到整个大陆甚至地球,还有一些可能跟炎黄蚩三祖他们同源的部落遗址、如今处于异族领土上被随意破坏,在异族内出土了一尊极有可能出自女娲时代的对女娲娘娘祭祀的女神像,还不知道有多少遗失在荒郊野外,却被异族人捡到来评头论足甚至当普通的酒器……
那没说的。
不管朝局如何,先别内斗了,立刻开始全球化行动!
即便这个行动可能要持续许多代人,他们也会一直在这条路上走着,直到他们认为终于没有愧对祖宗为止——把地球彻底变成华夏球。
别认为这不可能。
荣光与耻辱能给华夏族带来什么动力,历史上那个因杀了汉使、然后哪怕灭国了都被反复拉出来鞭尸的楼兰肯定深有体会……
哪怕是放到李缘所在的后世。
一个能说出“九世犹可以复仇乎?虽百世可也”的文明,一旦面临这种将文明始母女娲娘娘的荣耀丢到这个地步的羞愧感,整个文明将会获得BUG级的加成!
在民意的裹挟下,全世界将会见证一个彻底暴走的华夏文明!“注1”
整个大殿忽然安静了下来。
良久后,嬴政才长舒了一口气,平复了激动的心。
“你觉得,是否可行?”
面对嬴政的再次发问,李缘很想为了世界和平而说一句不行。
可身为华夏子孙的他开口就是:“行!”
语气之坚决,更在刚才的嬴政之上。
如果不是后世的科技已经能检测土壤年份、文物时间了,他都想在后世来一出这样的场景。
只不过迟疑了一下,他还是说道:“我有个更好的建议,政哥你要不要考虑一下?”
“什么?”
“要不咱们再把《山海经》也套一下吧?”
李缘本以为自己这话会让嬴政稍微冷静下。
可嬴政居然真的沉思了起来。
李缘:“……”
“如果你只是一个普通的穿越者,我不会想《山海经》。”嬴政似笑非笑的看着他:“但你不同,你真的可以算一位‘仙’。”
李缘闭上眼,只觉得脑子有点乱。
“好了,你回去准备帮我查女娲陵寝的资料吧。”嬴政说,但明亮的眼神,却显示着他对此事的上心。
祖宗固然可敬。
伟大的始母神更是值得所有华夏族人祭拜。
那既然如此,为后人再发挥一点作用也是可以的吧?
祭拜时难道光说祖宗保佑?
那有个屁用。
还不如来点实在的,这才是祖宗对后人最好的礼物,也是把祖先荣光发扬光大的机会——既可以满足政治目的,又可以以世界为礼给祖宗冠名,这不是一举两得吗?
李缘起身,有些迷茫的朝外走去。
但没走几步,他停下了。
哎,不对啊,我不是来劝政哥的吗?怎么反过来被政哥安排任务就走了?这是不是不对劲?
看到他走回来,嬴政好像知道他要说什么。
“你劝吧。”
这话似乎有点真诚,但嬴政的语气和表情却表示着:你只管劝,只是我未必会听。
李缘想了想,不知道该说什么。
于是只好转述了一遍那些人的话。
现在对基层的那些民间地主阶级动手,哪怕只是可能、哪怕只是小范围,对于秦国的政治生态来说,也绝对会是一场大地震;因为他们背后都会牵扯到当地贵族甚至官员,甚至许多人自己就是。
因此,不仅是传统贵族们,哪怕是王绾、尉缭这些心腹都觉得要悠着点。
所有重臣里,只有李斯没来国师府找他说话。
李缘想,或许是李斯身为首席廷会官,他不可能放弃自己的权力和地位,那么不管嬴政做出什么决定,他都避无可避,必须要跟嬴政站在一起。
“总之,哪怕是我这个政治门外汉也不认为这个时候去试探这方面是好时机。”李缘总结道。
嬴政点了点头。
“问你一个后世问题。”
“你说。”
“你曾说们后世的阿三在种姓制度没解决之前永远起不来,你觉得那些阿三领导人想不到吗?就比如你说过的魔笛,你说他很可怕,他怎么不解决?或者说,他的解决方式为什么没起到多少作用?”
这话可问到李缘的长处了,因为后世军迷对阿三早就分析得透透的了。
或许曾经的阿三领导人也想过这种问题,可他们或是碍于国内局势、或国际关系而无法大刀阔斧,于是把问题留到了下一代又下一代。
包括试图以宗教团结起阿三人的魔笛,他想法很好,但阿三国的现实让他举步维艰。
于是他直接说道:“积重难返。”
嬴政看着他:“难道大秦也要到那个地步?”
“不是有我们吗?”
“是有我们。”嬴政说:“可如果他们把触手伸到了百姓生活的每一个方面,深到但凡动他们一下,就会有许多百姓受苦,然后他们又团结起来牵一发而动全身,到那时,岂不是也积重难返?”
“有人说过,以斗争求和平则和平存,以妥协求和平则和平亡。”
“经济发展就够了吗?”
“百姓钱多了,可土地没了,那这究竟是谁的好日子?”
嬴政一番话让李缘只感觉振聋发聩。
好像……是这个理?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