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89章 人心所向(1/2)
在蒋庆之抛出征伐倭寇的建言后,京师舆论就猛地一个转向,倭国成了大热门。
后世鹰酱曾感慨,国民大多竟然连许多国家都不知道,说明教育失败。
那还是在信息爆炸的时代,在大明这等通讯基本靠吼的地方,哪怕是读书人要想获得资讯也不容易。
所谓秀才不出门,便知天下事,更多是对于天下格局大势的信息获知,而这些信息来源于书籍。
倭国是什么鸟地方?
就是太祖高皇帝说的不征之国。
好像在西边。
放屁,是在东边。
就是出产倭寇的那地儿啊!
听说他们的皇帝做了许多年的傀儡,就像是当年的周天子。朝政是由什么幕府大将军掌控。
那不是权臣吗?
人是摄政。
这是倭国的体制。
七嘴八舌中,倭国就在有心人的眼中渐渐成型。
帝王是傀儡,幕府执掌大权。
这样的倭国顿时成了读书人眼中的耻辱。
君不君,臣不臣,迟早玩完。
倭国这套体系维系了多年,而且还会一直维系下去。倒是大明的国祚无多了。
足利氏!
这是幕府大将军的姓氏。
当足利美子自报身份时,道爷猛地挑眉。
这才是蒋庆之的杀手锏!
钱粮的事儿道爷有办法压制群臣,但祖制却无可奈何……他是帝王,祖制是他祖宗定下的规矩。
——老祖宗说了,不得征伐倭国。
您听,还是不听?
不听,道义就在反对者那边,道爷就是昏君。
道爷也不敢冒大不讳啊!
可足利美子跪下那一瞬,道爷心中猛地一松。
这不是征伐!
道爷看着群臣愕然的模样,不禁笑了起来。
这是替天行道!
这是主持公道!
蒋庆之看着群臣,“如今倭国国中藩镇林立,各路藩镇厮杀不休,幕府尊王攘夷,不过力有未逮。此次幕府大将军派遣使者前来,便是请大明主持公道。”
注意,是主持公道。
所谓不征之国,攻打才是征伐。
可大明这是去主持公道。
徐阶干咳一声,“君不君,臣不臣……我辈岂能坐视?当出兵相助。”
老徐很够意思,从侧面给了这些人一下:咱们儒家子弟的梦想是什么?
天下大同,尊王攘夷。
如今邻国君王有难,咱们难道能袖手?
诸位君子读书难道读到了牛皮眼里去了吗?
王以旂一脸肃然,“大明责无旁贷!”
中央之国必须有此等拨乱反正的气度。
“大明当有舍我其谁的气势,灭此不臣。”吕嵩出班,老吕一边喊打喊杀,一边喜上眉梢。
年产百万两银子啊!
这军费不是事儿。
蒋庆之淡淡的道:“倭国多银矿,那银山只是其中之一罢了。”
吕嵩把脸一板,“倭国既然求助,户部当竭尽全力筹备粮草,令大军无后顾之忧。本官有个问题,此战,长威伯有几成把握?”
卧槽尼玛吕嵩!
你开口就问此战有几成把握,也就是说,征倭是板上钉钉的事儿,谁敢反对,我吕嵩能吐他一脸唾沫星子。
吐你一脸唾沫星子你还不敢擦拭,否则回头户部能给你和你的衙门穿小鞋,各种下拨的钱粮不是短缺,就是拖延。
六部中,户部和吏部最是权重,一个掌握钱袋子,一个掌握官帽子。
钱和官,这不就是人类追求的终极目标吗?
“咳咳!”有人干咳,“吕尚书,莫要被财货迷住了眼。”
吕嵩没搭理那人,只是盯着蒋庆之。
户部不能做亏本买卖不是。
若是此战把握大,那么谁敢反对征伐倭国,吕嵩能把他喷到怀疑人生。
蒋庆之淡淡的道:“九成。”
“剩下一成为何?”吕嵩追问。
蒋庆之指指上面,“天意。”
“明白了。”吕嵩行礼,“陛下,臣赞同征伐倭国。”
“臣附议!”
“臣附议!”
“臣附议。”
蒋颖看着一个个臣子出班赞同,一颗心跌落到了谷底。
大势去矣!
两个反击的手段,钱粮被蒋庆之用银山击退,祖制更惨,足利幕府的使者早就在蒋庆之的囊中。
也就是说,蒋庆之早就准备好了反击的手段。
只是引而不发,就等着今日给他们沉重一击。
在朝会之前,京师舆论对蒋庆之的征倭之议能否在朝中通过普遍不看好。
钱粮的问题就算是勉强通过,可祖制这个千年老怪物你蒋庆之避无可避吧!
祖制被丢出来,道爷也没法开口偏帮,否则舆论能淹死他。
“长威伯,这使者可有文书?”钱瑜喊道。
是啊!
作为幕府大将军的使者,你得有证明自己身份的文书,以及求援的奏疏不是。
蒋颖盯着蒋庆之,知晓这是最后的机会。
使者身份,真还是假?
足利美子说:“奴带了文书。”
说着,她从怀里拿出了两份文书。
黄锦过来,接过文书仔细看了看,然后回身,“陛下,有幕府大将军的印鉴。”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