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68章 密宗高僧的执着!(1/2)
风雪依旧在呼啸,但越是向西,空静大师的心中就越是沉重。
自大雪山出发,他一路向西北行进。脚下的土地,渐渐由熟悉的贫瘠荒凉,变得生机勃勃,却又处处透着一股说不出的诡异。
官道,不再是人马踩踏出来的泥泞土路,而是一种灰黑色的、平坦坚硬到不可思议的路面。
即使是在风雪之中,这路面也只是积了薄薄一层雪,稍一用力,脚下的僧鞋便能踏到坚实的地面,发出沉闷的“笃笃”声。
道路两旁,每隔一段距离,便会立着一根笔直的长杆,长杆顶端用一种白色如玉的“瓷瓶”固定着几根乌黑的铁线,一路延伸向视野的尽头。
空静曾试着用心神感应,却发现这些铁线之内并无灵力流转,只是纯粹的死物。可他却从沿途的商旅和牧民口中听闻,这叫“千里传音柱”,西北王府的政令,能在瞬息之间传遍数千里疆域。
没有灵力,如何传音?难道是某种闻所未闻的法术?
更让他心惊的,是那些田地。
时值寒冬,关中大地早已万物凋零,可是在这里,许多田地之上,竟然覆盖着一层巨大的、透明的“薄膜”。
薄膜之下,绿意盎然,隐约可见各种蔬菜长势喜人。
当地人称之为“暖棚”,是西北王府推广的“冬日格物农法”,能让寻常百姓在冬天也吃上新鲜菜蔬。
这已非人力,近乎神迹!
空静大师一生修行,自问已达“天人感应”的境界,能够感知天地元气和灵力的细微变化。
然而,他在这片土地上所感知到的,却是一种冰冷的、严密的、与天地元气截然不同的“秩序”。
这种秩序,体现在笔直的道路上,体现在整齐划一的农田里,体现在那些穿着统一制式、手持火枪、巡逻时步伐分毫不差的士兵身上。
他们的气息并不算多么强大,许多人甚至连内功门槛都未曾踏入。
但他们汇聚在一起,便形成了一股令人心悸的冷冽杀伐气息。
空静亲眼看到一队巡逻兵,仅仅十人,面对一群啸聚山林的狼群,没有丝毫慌乱。他们冷静地举起火枪,伴随着整齐划一的轰鸣,那群足以撕碎江湖二流好手的恶狼,在顷刻间便化作了一地尸体。
没有繁复的招式,没有内力和武功招式的比拼,只有冰冷、整齐的计算和绝对的效率。
这种力量,让空静大师想起了藏玛王子信中那句让他怒火中烧的话:
“师父,个体之勇,在集体之力与格物之术面前,犹如螳臂当车。我等穷尽一生所求的‘金刚不坏’,在那名为‘物理法则’的天道之下,亦有其极限。”
当时他斥之为魔音灌耳,可如今亲眼所见,那股源于信仰深处的动摇,再次不可抑制地涌上心头。
他的脚步,不由得又加快了几分。
他必须亲眼见到那位西北王李唐,必须亲眼看看那所谓的“船山道场”,究竟是何等龙潭虎穴!
……
七日后,祈连山脉的入口。
当空静大师抵达所谓的“船山道场”山门外时,饶是他心如古井,也不由得为眼前的景象而怔住。
没有想象中的雕梁画栋,没有金碧辉煌的庙宇楼阁。
映入眼帘的,是一座建立在山谷之中的庞大建筑群。
这些建筑的风格简约到了极致,以青砖、巨石和一种泛着金属光泽的灰色材料为主体,线条笔直,棱角分明,充满了力量感与实用性。
最引人注目的,是那些巨大的、几乎占据了整面墙壁的“窗户”。那是一种前所未见的透明材质,光滑如镜,却能清晰地看到建筑内部的景象。
阳光透过这些巨大的“琉璃”,将建筑内部照得亮如白昼。
山门同样简洁,只是两根巨大的石柱,上方悬挂着一块黑色巨匾,上书四个铁画银钩的大字——“格物致知”。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