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百四十五章 国之大事,唯祀与戎(2/2)
一声婉转悠扬的鹿鸣声响起,在广场中空谷回响,众宾客循声去望,便见有几群石鹿在群山中踏云腾跃,若隐若现。
“昂——”
紧接着是蛟吟声,一条条石蛟从山缝崖中飞出,在天空上盘旋,身边有云气滋生。随后,石鸟、石鱼、石螭、石犀……种种山精生灵一一从山中走出,在天上驾云往来,好不热闹。
随着一阵灵光闪过,这些山精生灵又化作人形,各各身披华服,脚踩云彩,飞下来,站定到神道两旁的苍梧树与湘妃竹下,做迎接状。而他们脚下的云彩则是铺到中间的神道之上,自然而然化作了砖石上的云纹。
宋纪枢看着眼前的这一切满意的点点头,因为这个场面是他想出来的,也是他以大阵实现的。这些山精生灵当然并非真的山君,但也并非只是幻象那么简单。而是他在仔细查阅了上古时期三湘诸山神的形象后,以大阵催发九嶷山的地气,再雕塑石偶,以「封奇点化」之法变出来的。此时虽然并无灵性,只是受大阵操控行事,但等仪式结束,把这些石偶留在九嶷山,受香火熏陶、地气滋养,不出百年,是很有可能启灵化妖的。
只不过,宋纪枢在为自己的手段洋洋得意的同时,也再度暗自赞叹起程心瞻的想法,因为眼前的这幅场面,是出自程心瞻给他布置的一道题:
「九嶷缤兮并迎,灵之来兮如云。」
随着九嶷缤迎、灵云铺路,浩浩荡荡的祭祀队伍也从北门入场,领头的,正是一身盛装、手捧玉璧的邓青阳。他这一身法衣,上一次穿还是在接任衡山掌门的时候呢。
这时,位于广场边缘的乐部开始奏曲,箫、琴、瑟、螺,依次奏响。
舜曲《箫韶》,仿佛凤鸣。
祭祀队伍脚踏云纹神道走向祭坛,两边是三湘诸神石像,头顶是苍梧湘竹成荫。
祭祀队伍在祭坛前停下。
乐曲也随之低沉肃穆起来。
队伍前列,邓青阳身后有三人并列,一位妙龄女子,一位中年男子,还有一个花甲老者。
其中,女子身着一袭庄重雅致的长裙,只见她转身,从身后仪官手捧的托盘上拿起一尊石爵,然后缓步走出队伍,来到祭坛的第一级台阶前,面向东方,双手举玉爵齐首,朗声诵道:
“恭惟圣帝,德昭寰宇。昔耕历山而泽被草木,今飨明禋而福佑苍黎。谨以素醴,仰酬天德!”
念罢,女子将爵中玄酒倾倒,洒于地上早已铺好的五色土上。
此乃首献,洞庭之主为之。
女子退回队伍。
随后,衣着素净麻袍的中年男子转身,从身后仪官托盘上捧起一尊竹卮,然后走出队伍,来到祭坛前,面向西方,举卮齐首,高呼:
“巍巍重华,孝格乾坤。事瞽叟而烝烝乂,安万家而睦九族。谨以甘醴,奉慰圣心!”
此乃亚献,苏岭之主为之。
男子退回队伍。
最后,那个老者转身,从身后仪官托盘上捧起一尊铜觥,然后走出队伍,来到祭坛前,面向南方,举觥齐首,祝曰:
“穆穆帝勋,明烛八荒。命百揆而谐玉烛,典韶乐而凤凰仪。谨以馨鬯,永续明德!”
此乃终献,崀山之主为之。
三献之礼结束,主祭人邓青阳走出队伍,他手捧玉璧,迈步登台。这邓青阳何许人也,衡山掌门,当代体剑术第一人,步罡踏斗、追风逐月也不在话下,但此时登台,这位四境大修士的步伐却格外的缓慢,也格外的沉重。
九丈高台,九层共计一百八十级台阶,在往日里只邓青阳堪堪迈脚的距离,但在今日,他却足足走了有半刻钟的时间。
邓青阳迈过最后一级台阶,来到祭坛之顶,走到金鼎之前。他环视四方,目光在帝庙中新建的英灵殿上停留许久,然后又把目光投向祭祀大典内的舜帝神像,然后朗声颂道:
“赫赫圣帝,德被八荒;
躬耕历山,孝感穹苍。
命官授时,玉烛和畅;
南狩敷教,三湘始昌。
懿欤吾祖,圣迹昭彰:
制陶河滨,民器有常。
韶乐九成,凤凰来翔;
建此伟业,万古流芳!
时至今日,魔氛猖狂;
南派恃凶,害我三湘。
恶蛊邪尸,裂我土疆;
异教窃祀,九嶷沦殇。
湘灵悲泣,帝威蒙戕;
四十余载,祀火微茫!
今有义旅,保境安乡;
既复故土,重复馨香。
英灵殿起,侠骨留芳;
芙蓉为证,清艳带霜。
湖岭崀衡,剑戟森芒;
九嶷会立,誓守梓桑。
万众一心,昭告圣祖;
经兵整武,奏响战鼓。
挞伐南荒,施以刀斧;
实鉴临之,皇天后土。
尚飨!”
颂罢,邓青阳抛投玉璧,沉于金鼎之中。玉璧沉底,轻击金鼎,发金玉铿锵之音。
不知何时,广场上悠扬的箫声也变成了激昂的鼓声。
今日,既是祭祖雪耻之日,亦是起兵反攻之时!
————
注:祭文仿自主席《四言诗·祭黄帝陵》。
求月票求推荐,欢迎评论与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