转世番外(三)(2/2)
女帝不给李征请老师,汤泉宫里的后妃就自己教他,而李征其父虽然帝号被废,但好歹是太昌帝和女帝两位帝王的孙儿,却一直连个郡王封号都没有,等到李征十岁时,有一善于揣摩上意的御史上了一封密疏,请求女帝将李征立为皇太孙。
密疏里是这样说的:当今朝堂,因为立储之事议论纷纷,李氏皇族和姜氏皇族都虎视眈眈,但无论是哪一边,都不是女帝骨血,对于姜氏皇族来说,女帝是姑姑,自古也没有给自己姑姑建庙祭祀的,而且大周立国百年,李氏皇族根基深厚,将皇位传给姜氏,宗室不服之下,恐会天下大乱。
再者,对于李氏皇族而言,女帝是抢夺他们天下的眼中钉,等女帝一驾崩,恐会被他们立即清算,到时国策皆被废除不说,姜氏一族也难逃灭族命运,而姜氏为了不被灭族,恐怕也会举起反旗,同样会天下大乱。
所以从现实角度考虑,立有姜氏和李氏共同血脉的李征,是最佳选择。
但女帝看到密疏后,勃然大怒,将奏疏掷到地上,并斥责那御史为哗众取宠,将其贬出京师,自此,无人再敢提立李征之事。
只不过,虽然无人敢提,但还是有人将李征当成肉中刺,没过多久,汤泉宫就莫名失火,要不是皇后拼死相救,李征就葬身火海了。
饶是如此,火势太大,将太昌帝亲自题字、李楹亲自命名的忘忧亭都熏黑了,匆匆赶来的女帝抚摸着忘忧亭的亭柱,她默然片刻,然后对怯生生躲在皇后身后的李征招了招手:“过来。”
李征已经长到女帝肩膀高了,他胆战心惊,发着抖走到女帝面前,仰着脸,看着这个他世上最亲近的人,小声喊了句:“陛……陛下。”
他甚至不敢喊一声祖母。
女帝沉默看着他,她伸出手,刚刚死里逃生的皇后和妃嫔们跪倒一片,哀求道:“陛下!”
女帝并未理会她们,只是伸手,擦了擦李征脸上被火熏黑的烟尘,透过李征怯生生的眼睛,她恍惚间,看到了很多人的影子,有她丈夫的,有她儿子的,还有,她女儿的。
她沉默半晌,说道:“孩子,从今日开始,你就是大周的景城王了。”
-
那日起,李征有了封号,仿佛为了警告幕后蠢蠢欲动者,女帝让宰辅卢淮当他的老师,还让李征开始参与政务,而李征的才能也渐渐显现出来,他不像他的父亲,为了权力不择手段,反而像他的姑姑,纯真善良,至仁至孝,对待士子礼贤下士,对待嘲讽他的人不卑不亢,卢淮私下和女帝说,李征有仁君风范。
但女帝只当没有听到,她如今最宠爱的是齐安公主,齐安公主是姜氏族人,今年十八岁,长相颇像李楹,女帝对她宠爱万分,天下人都说,她恐怕要立齐安公主为储。
齐安公主性情骄纵,对比之下,李征性情就温和了很多,两方冲突,总是李征退却,而李征背负其父原罪,不得女帝喜爱,纵然身为太昌帝和女帝唯一的孙子,最名正言顺的继承人,但看好他的人,远远比齐安公主的少得多。
李征就在这种艰难处境下,被下令主持此次进士科考试,女帝已经年过八旬,身体不佳,殿试全程都没有参加,一切都让李征自行处理,李征也不负众望,尽心尽力,公正严明,在紫宸殿上,集结一众大儒,将诗词歌赋、经史子集、时务策问,一一考过,最后点得状元一名,为扬州裴十七郎,裴珩。
-
春日得意马蹄疾,一日看尽长安花。
新科进士恩赐身着绯衣,系蹀躞带,簪花披锦,打马朱雀街前,长安城百姓纷纷涌上朱雀大街,观看新科进士风采,小娘子们先是看探花,俊美者才点探花,见探花果然相貌堂堂,不愧探花之名,再去看状元,只见少年状元眉如墨画,睫如鸦羽,绯衣如火,一双桃花眼潋滟漪澜,光是望一眼,都觉得要陷进去了。
这等容貌,就算与十几年的莲花郎相比,也不遑多让。
小娘子们眉目含情,纷纷将手中的杜鹃、海棠、牡丹等花往少年身上掷去,一时之间,进士们马蹄之下,尽是落花。
喧嚣声中,状元郎忽听到脆生生的一句熟悉唤声:“喂!”
他一怔,仰头,循着声音望去,只见一间茶肆二楼,少女趴在木窗前,笑吟吟唤着他。
是李楹,她居然来了长安?
李楹手中拿着一朵开得荼蘼的红色蔷薇,她晃了晃蔷薇,往崔珣身上扔去,崔珣接过,这朵蔷薇,和他前世送给李楹的那朵,甚为相似。
他拿着蔷薇,于鼻间轻嗅,然后扬眉,对茶肆少女微微一笑,那一笑太过惊艳,将手中的艳色蔷薇都比了下去。
旁边茶肆观看的一个华服少女也因这一笑失了神,她看着濯濯如霞的少年状元,唤来身边婢女,耳语了几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