转世番外(六)(2/2)
崔珣对于她的到来并不显得讶异,他平静跪下叩首,擡眸时,女帝喃喃道:“是有些像。”
她望着那张昳丽如莲的面庞,问道:“望舒,今生,可好?”
“好。”崔珣道:“有一个健康的身体,有父母的关爱,还有明月珠相伴,臣,心满意足。”
女帝沉默良久,才点了点头,她从袖中取出一个荷囊,递给崔珣:“明月珠离开的时候,还一定要朕将这个荷囊还给她,是你要的吧?”
崔珣握着荷囊,面不改色:“陛下对公主舔犊情深,公主的任何东西,陛下都会想要珍藏,更何况,这荷囊里,还装着公主的一束发丝呢。只不过,此物臣也想珍藏,所以斗胆僭越了。”
女帝不由一笑:“你倒是振振有词。”
简直和前世一模一样,能猜她心思,又敢猜她心思。
女帝道:“你既然这般善揣圣意,那你猜猜,朕今夜前来,所为何事?”
“陛下是想找一个放臣的理由?”
女帝不置可否,烛光下,她的面容愈发显得垂垂老矣,她咳了两声,道:“朕已时日无多,立储之事,要尽快定下来了,望舒,朕想听听你的意见。”
崔珣不假思索,道:“当立景城王。”
女帝对他的这个回答微微有些诧异:“哦?为何?”
“景城王是陛下和明皇帝唯一的骨血,而且性情仁孝,他若登基,李氏皇族断无异议,姜氏一族,也能保全,如今太昌新政已经推行了四十六年,天下需要一位仁慈、又英明的君主,延续大周的盛世,而景城王,他能够做到。”
崔珣这般盛赞景城王,女帝默然,她环视着狭小囚室:“朕记得,你就是在这里,被他的父亲下令刑求,十指尽断,身上找不出一块好的皮肉,若没有这一遭,你上一世,也不会二十四岁就离世,你不恨他吗?”
崔珣坦然道:“这是臣与他父亲的恩怨,当日景城王尚在母亲腹中,臣再怎么睚眦必报,也不会去记恨一个还没出生的婴儿。”
女帝盯着他,她以前,颇看不起他,觉得他是一个毫无气节的小人,为了活命能低声下气到磕破自己的额头,一点都不像一个博陵崔氏子,但后来,她渐渐发现,自己好像错了,如今,在这大理寺狱,她不得不又一次承认,她的确错了。
这一点,她不如明月珠。
半晌,女帝才叹道:“好,不因私而废公,望舒,你配得起明月珠的喜欢。”
她道:“你方才关于立储的建议,朕会让黄门侍郎记下,写入史书之中。”
崔珣愣了下,女帝忽笑道:“望舒,朕今夜前来,是送你一世富贵的。”
她话音刚落,崔珣也明白了过来,如今朝堂,虽然大臣都觉得景城王是最合适的储君,但是因为畏惧女帝,无人敢提,而崔珣却冒死进谏,怎么能让景城王不感动万分?
景城王倘若登基,必然会感激他相助之恩,这也就是女帝说的,送他一世富贵。
崔珣抿了抿唇,真心实意叩首道:“多谢陛下。”
等他直起身子,女帝又道:“不过,望舒,你在这大理寺狱,还需要多呆几天。”
她道:“景城王为了救你,每日跪在神龙殿前,乞求朕明察秋毫,释你出大理寺狱,朕总应该,顺他的心意吧。”
等过个几日,女帝再听从景城王的进谏,释放崔珣,天下士子都会敬佩景城王的仁义,而且在众人看来,景城王对崔珣有救命之恩,崔珣也必会感激景城王,日后,将会成就一段君臣相宜的佳话。
女帝这是故意将救人的人情送给景城王,她这般用心良苦,崔珣不由感慨万千,他叩首道:“谢陛下。”
“若真感谢朕的话,便好好对待明月珠。”女帝一字一句道:“望舒,朕将自己最心爱的女儿,交给你了。”
崔珣也道:“望陛下放心,生生世世,臣都会护好明月珠。”
-
关于这夜的交谈,史书上记载崔珣是“正色敢言”,不仅再次拒绝了当齐安公主的驸马,而且还向女帝直言进谏,分析利弊,“言当立景城王”,而女帝的反应,则是出狱房后,“大怒”,斥责“竖子敢尔”,“当杀”。
之后,景城王得知崔珣谏言,惊愕万分,他与崔珣并无私交,谁能想到崔珣居然冒着身死的危险请求立他为储君呢,景城王感动之下,也不顾女帝盛怒,继续跪于神龙殿外恳求,景城王为了营救国家的人才,这般竭力相救,国子监学子也开始请求女帝释放崔珣,女帝碍于民意,三日后,终于将崔珣在大理寺狱中放出。
同日,女帝莫名晕倒,身体每况愈下,群臣奏立早立储君,女帝考虑再三,立了景城王李征为皇太孙,天下人都说,是因为崔珣的狱中死谏说服了女帝。
由于这次死谏,李征登基之后,终其一朝,都对崔珣十分重用,而崔珣也因为“救命之恩”,对李征披肝沥胆,君臣二人,互相信任,没有半点隔阂,成为后世君臣的典范。
等崔珣出大理寺狱后,他与李楹的婚礼,也开始紧锣密鼓起来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