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都市重生 > 四合院:我边做科研边吃瓜 > 第1466章 别挂了(5k)

第1466章 别挂了(5k)(2/2)

目录

“有个东西,你们要考虑往飞机上装了。”喜悦过后,高振东想起一件事情来。

“什么东西?”

“龙勃透镜。”龙勃透镜的发明是比较早的,在S2末期就已经发明出来了。

“龙勃透镜?这东西装在隐形飞机上做什么?破坏隐身啊。”西南所的同志有些莫名。

高振东笑了起来:“就是要破坏隐身啊,做成可收放的,明白我的意思了吧?”

空装局的同志最先反应过来:“你的意思是,平时训练、执勤的时候就把龙勃透镜放出来,以免泄露隐形数据?”

高振东点点头:“对!”

其他同志这才恍然大悟,这个想法,又领先一步。

“嗯,振东啊,你这个未雨绸缪的习惯,实在是好得很啊。”领导实在没忍住,虽然已经早就知道,而且经常在提起,但是高振东这种表现实在是让人压不住夸奖的心思。

会还是要开一个的,在科研的道路上,仪式感还是很有用处。

不过这个会就简单了,没什么需要解决的问题,也没有什么要讨论的事情,就是简简单单的快乐就完事儿。

高振东也没说其他,现在已经足够好了。

不过他不说,不等于同志们不问。

正当这个简短、热烈、欢快的首飞总结会结束的时候,西南所的同志找过来了。

机会难得,高总工能有空过来的时间可不多,能面对面交流是自然比打电话和发邮件要强。

“你们说,我去休息一下。”委领导毕竟上了年纪,兴奋过后,精神略微疲惫。而且这种技术细节不在他的主要工作内容里,正好休息一下。

送走领导之后,高振东和西南所的两位同志找了个没人的办公室坐下,办公室门口迅速被人给围了起来。

“有什么问题?”高振东笑道。

这倒不是他小看同志们,觉得找自己就只会问问题,而是这个阵仗,要说没正事是不可能的。

“是这样,其实这个飞机大方向的问题都没什么了,现在就是细节的调整。不过我们这里有一个下一步将要做的工作,需要向您请教一下,在这之前,我们都没有怎么考虑到。”

“是哪方面的?”

“机炮!我们看上了陆军那门625机炮,想要改进一下,放到飞机上来。听说您在这方面也很有建树,想听听你的意见。”

好家伙,花旗佬的620本地版是吧。

说起这个,旁边空军的同志双眼放光,6管25毫米炮,这火力,想想都带劲。

一看他们那表情,高振东就猜到这个625上机的主意,大概率是他们主动提出来的。

“你们遇到的问题,是超重是吧?”高振东笑了起来。

这个一点都不难猜。毕竟陆军也好,海军也好,用625的时候对重量没有太多的限制,反倒是为了精度、稳定性等指标,会故意的保留一些重量。

但是上了飞机,这玩意儿的重量就有些大了,特别是新型空优战斗机为了航电、隐形、航程、内置弹仓做了很多针对性设计和妥协的情况下,这门不算炮弹,经过各种减重的加特林炮,对这架双中推的中型战斗机来说还是有些重了,而且占用的体积也大,加上数百发炮弹,就更不得了。

“你们的炮现在有多重?”

“现在的样机上都是配重,比现在的炮要轻,现在的炮我们想尽办法,依然有差不多180公斤以上,而且炮弹更重。”

180?!

难怪他们对着这东西抠脑袋。

花旗的M61型6管20毫米机炮的重量是120公斤,按照这个比例,625的180公斤反倒是显得相对轻巧,可以说,设计炮的同志已经想尽了一切办法。

“625太大了。”高振东想了想,斩钉截铁的道。

“可是双管加斯特炮的重量,也在150公斤左右,没轻太多。我们就是考虑到您对加特林很熟悉,陆海那边的弹炮合一系统里面那门炮你在其中起到了很大作用,所以就想看看有没有办法优化这个重量。”西南所的同志道。

高振东摸了摸脑袋,突然想起来个逆天的货,这货他印象深刻,都不用翻系统。主要是这东西实在是非常极致,极致到高振东看一遍就记得非常清楚,忘都忘不掉。

“为什么不用620?”高振东笑道。

“20毫米炮的口径小了点,威力不够。”空军的同志道。

在这方面,花旗和白熊分别代表了两个不同的流派。

泼水派和大力派。

前者以小口径、高射速为主,争取能蒙得中。

后者以更大口径、更大威力为主,争取一发解决对手。

例如米格-15那个小身板上,安装了一门37毫米和两门23毫米机炮,虽然37炮以尿尿弹道著称,但是只要蒙中了一发,那是真的要命。

空军的想法,就有点既要又要的意思了,既要6管的高射速,又要25的大威力,把设计机炮的同志折腾得够呛。

高振东道:“我的建议,是用30毫米炮,单管,备弹量嘛……最多200发。”

“这……威力倒是大了,可是射速是不是低了一点?如果像米格-19一样安装多门的话,重量又上去了。”

30毫米炮空军是用过的,而且数量不小,米格-19就是NR-30型30毫米炮,这个炮重量很轻,不到70公斤,射速900发/分以上,如果单管的话,火力的确显得有些不够,如果多管,总重量又上去了,还不如射速3500发/分,重量150公斤左右的双管23加斯特炮呢。

高振东笑了起来,而且笑得很得意,因为他能想象到同志们等会儿的表情:“如果这门炮的重量只有45公斤,射速可以高达1800发/分呢?”

“多少????”

“1800发?45公斤?”

“30毫米炮?”

这几个数据结合到一起,让同志们惊诧莫名,下巴都掉地上了。

高振东笑道:“你们别管可不可能,就说这个数据能不能用吧。”

此时同志们才想起来,全世界最轻的12.7毫米大口径机枪,就是出自眼前这位笑呵呵的同志之手,这么一想,也许真的能行?毕竟这位同志在枪械轻量化方面,水平非常高。

空军的同志沉吟了一下:“如果能有这个射速的话,单管30炮搭配200发炮弹倒是真的够用了,一场空战下来,也差不多。”

这个射速是米格-19的30毫米炮的两倍!不少米格-19及其衍生型号,安装的30炮也就是2门,备弹不过80发左右。

和双管加斯特相比,从毁伤效能来说,一发30顶两发23没有任何问题。

这么算来,如果这门炮的理论射速真有1800发/分,那就没有任何问题。

高振东补充道:“你们别忘了,这是一架会配上远程雷达空空弹的隐身飞机,这架飞机的核心,是在敌人发现自己之前,利用空空导弹消灭敌人,机炮可以有,但不是最主要的。”

有了F-4猪愚在前,现在要想取消机炮是不可能的,但是定位成补充,倒是没有太大问题。更别说高总工提出来这门炮,真的能一门顶两门,机炮火力和战-6比起来毫不逊色,都不能说是补充,就是主力。

尤其是在同志们看过新飞机那0.3平方米的正向RCS之后,对此的信心就更足。能活到机炮面前的敌机,数量、能量可都没剩多少了。

“高总工,虽然但是……但是45公斤,射速还要达到1800发/分,这很难吧?”就差说做不出来了。

射速高了,相关的散热、结构、承力都得加强。

(本章完)

目录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