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468章 颜色?不是!(4k)(1/2)
高振东一回到单位,接踵而至的就是老潘同志,还有他们研究院的总工。
“高委员,我们又来了,哈哈哈。”老潘在高振东这里,也是熟悉了,而且很是自在。
他现在是彻底摸准了高振东的脉,只要是认真做事,一切都好说,平常的行为和言语都不是什么问题,可以很随意。
毕竟能为了自己的成长,一而再再而三的给自己腾时间,这种大佬可不多见。毕竟就算是花费的总时间一样,但是多次变更计划本来就是一件非常麻烦的事情。
“来了就好啊,哈哈,怎么样?有多大收获?”
收获肯定是有的,只是大小的问题,毕竟老潘和魏总都是部直属研究院的高级科研人员。
高振东的话听在两人的耳朵里,总觉得好像高委员今天的心情特别特别好的样子。虽然平时他的心情也不差,但是今天有一种说不出的感觉,莫名的欢快和兴奋。
这是在什么课题上又有重大突破吧?
相比这些未知的课题,潘工两人觉得自己这个好像也算不了什么了。
不过老话说得好,蚊子再小也是肉嘛。
想到这里,潘工两人心里的心气又高了起来。
“有一些收获,正想找您汇报呢。”老潘笑道。
很大的收获说不上,毕竟时间紧,而且在高委员这里说什么收获很大,好像也不是很说得出口。
“那就好,来来来,说说,我们交流交流。”高振东道。
潘工点点头:“我们考虑,还是用和间位芳纶差不多的路子,低温溶剂聚合法,这条路子从碳纤维开始,我们熟悉,也有一定经验,而且您在间位芳纶上也给了我们很多启迪,这条路走起来应该还是相对比较容易的。”
间位芳纶和对位芳纶有一定区别,但是也有联系和类似,从理论上来说,聚合方式有共通之处。
“嗯……倒也差不多能行。具体一点呢?溶剂聚合,你准备用哪种溶剂?”
溶剂聚合法的话,最重要的就是溶剂。
“我们还是选择您说的那个,酰胺类溶剂,然后添加一定量的氯化钙作为中和剂。”对于自己的照抄,老潘没有半点儿的不好意思,我有巨人肩膀可用,羡慕吧?
高振东点了点头:“嗯,这个倒是可以,实际上和间位芳纶的总路子大体是一致的。具体采用哪种酰胺类溶剂,确定没有?”
说到这里,潘工的情绪明显高涨了不少。
“我们魏总思前想后,最终选定了N-甲基吡咯烷酮,一种五元环酰胺,魏总分析过,很合适用在这里。”
他情绪高涨的原因,就在于他们已经通过自身的努力,找到了一种合适对位芳纶生产的聚合用溶剂。
这种溶剂的确定,除了酰胺类是高振东早就提出来之外,其他可都是他们自己找到的,毕竟酰胺类溶剂有很多,能确定到底用哪一种,在这年头也是一件不容易的事情。
这让他们心里的自信心,高涨了不少。
特别是魏总,在这个事情上,他总算是能在老潘面前扬眉吐气了,有机化学,还得看我的。
高振东一惊,还别说,同志们只要有了足够的背景信息,还是很能跟上主流的脚步的。
“嗯,这个不错,嗯……已经能工业化合成了?”能工业化合成这种溶剂,是利用这条线路进行对位芳纶量产的先决条件,毕竟在量产的时候,溶剂用量比原材料还大,也是很常见的事情,甚至这些溶剂都不见得能回收再利用。
魏总摇了摇头:“还没有,我们想着先把对位芳纶的工艺路线研究出来,然后再转头回去研究N-甲基吡咯烷酮的工业化生产技术。”
说到这个,他们就不得不佩服高振东了,同样是酰胺类溶剂,人家在研究间位芳纶的时候,找的溶剂可是原本就具备工业化生产能力的,这份多方兼顾游刃有余的本事,自己可没有。
高振东点了点头,这东西现在使用不多,没有量产工艺倒是不奇怪,不过在这方面,高振东就不准备让他们慢慢研究了,太浪费时间。
主要工作上可以让同志们多吸取经验,这些旁支问题,就没有那么多时间可以浪费。
就算要培养同志,高振东也还是有所谓有所不为的。
他没有给同志们留时间,直接灌顶:“你们用γ-丁内酯与甲胺反应生成4-羟基-N-甲基-丁酰胺,然后脱水环合就能得到N-甲基吡咯烷酮了,注意反应温度230~300℃,压力4~6兆帕,其中甲胺过量2倍左右提升产率。”
这是资料里面的,毕竟走的是同样的路线,资料里对这些还是准备很充分。这种方法,正是几十年后N-甲基吡咯烷酮的工业化生产工艺。
高振东的话,让两位同志你看看我我看看你,眼中惊讶之色浓厚得无以复加。
这句话加起来不到100个字,但是却把N-甲基吡咯烷酮工业化量产的原料、条件、注意事项等说得清清楚楚。当然还需要深化,但已经是一条明路。
我们才刚选定这个东西,你在眨眼之间就把工业合成工艺都给想出来了?这个速度未免也太快了一点吧?快到了匪夷所思的程度。
看见他们连话都说不出来,高振东笑着解释道:“嗯,我们想的路子是一样的,所以在这之前,我已经考虑过N-甲基吡咯烷酮的工业化合成工艺。”
这个解释,让两位同志勉强从震惊中回过神来,这还差不多,至少勉强说得过去。
人的思考速度是有极限的,但是因为巧合大家想到一起,提前有所准备,好像也还正常。
不管怎么说,反正两人是相信了,否则实在没法解释前一秒才说出来,后一秒高委员已经信心十足的把量产工艺给拿出来了。
至于这个量产工艺是否靠谱,两人倾向于还是靠谱的,毕竟高委员的成就在那儿放着呢,过去的无数事实表明,靠谱的概率很大。
“好的,我们回去就组织同志试试。”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