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00章 你这样折腾的竹简,还是文物吗?(2/2)
“不会!”
“不会没事!跟着我练!”还是那句话,哪个搞文物修复的学者,不会造假,更正,不会做点儿复制品呢!
博物馆里面,谁一天到晚,都给你看真东西啊?很多真东西都在库房里藏着呢,普通游客,给点儿复制品看看得了!
沈乐老老实实地跟着胡教授出去,亲手剖竹子,亲手刮削修整,去除竹青和竹黄,修整竹片边缘;
亲手烘烤竹片,把竹片里的水分烤出来,亲眼看一遍什么叫做“汗青”,亲手在竹片上钻孔,编联成册;
再亲手打磨竹片,让它们变得更加光滑,易于书写,然后手执毛笔,在上面落下一行行字迹……
“老师,咱们要做的,好像是给已经写好字的竹简脱水吧?”
沈乐磨竹简磨得腰酸背痛,抄经文抄得头晕脑胀,实在忍不住询问。胡教授双手稳稳当当,握着一根竹简沙沙打磨,头也不回:
“当然。但是,不带你走一遍,不让你亲自感受,竹子是怎么一点点被烤干,烤出水分,一点点变干的,你接下来要怎么做?
——有直观的感受,有亲手做过的经验,接下来,修整竹简才有把握啊!”
教授的理由无懈可击,沈乐也只能耐下性子,一遍一遍,努力尝试。
但是,看着教授行云流水,每个动作都举重若轻,每一枚竹简都加工得非常完美,沈乐这儿却一直在磕磕绊绊:
“啊!劈裂了!”
“哎呀,又劈裂了!”
“竹子削歪了!”
“这一刀又削得坑坑洼洼了……”
“明明好的,怎么一烤就裂了?”
沈乐无奈,焦急,甚至有点暴躁。手边高高堆起一堆竹条,就这,光是今天,在他手里牺牲的竹料,已经是第十几根了?
胡教授瞥了他一眼,随手递过自己手中光滑匀称的竹片:
“你太急了。来来来,感受一下,什么叫做‘恰到好处’。
这是竹子,这不是金属,你要顺着它的性子来,懂?”
沈乐接过那枚近乎完美的竹片,仔细摩挲着边缘,感受那平滑流畅的触感。
教授制作出来的竹片,没有一点坑坑洼洼,没有一点刺手的地方。
仔细看,那竹片不是被斩开的,而是纤维一丝一缕,自行分离的。所谓势如破竹——
破开竹片顶端以后,那一条条长长的纤维,就能够顺着方向,自行解离,根本用不着他使蛮力去斩!
沈乐恍然大悟。他对比一下自己手中,那些毛刺、裂痕遍布的“失败品”,深深吸了口气,重新拿起工具。
破开竹片,切削竹青和竹黄,规整形状,慢慢烘烤。
大量的基础练习中,沈乐对竹的“干”、“湿”、“韧”、“脆”,有了越来越深刻的肉身记忆。
精神力千丝万缕散开,感受着竹简一点一点脱水:
要极其缓慢,要精细控制,但凡稍微快一点、急躁一点,竹简纤维中不平衡的应力,就会导致不可逆的损伤……
10枚完美的全新竹简,终于整整齐齐排列在面前之后,沈乐终于感觉有了底气,可以更进一步。
他从龙宫带回的饱水竹条中,精心挑选出少数几根带有墨迹或朱砂痕迹,可以用来作为竹简替代品的样品,动手修复:
首先当然是清洁术,去除细菌,接着扔生长法术,让它重新长成生机勃勃的、新鲜而坚韧的竹条。
这一次,沈乐的精神力高度集中,小心引导着竹条,也约束着法术的作用范围:
细胞质重新长回来就行了!
细胞壁重新裹上纤维素就行了!
竹条外面,千万不要长出别的部分,比如竹杆的外皮——竹青,以及竹竿的内部——竹黄!
我要的是竹简,我不要竹竿!
对了,还有,上面的墨迹和朱砂——等等,你们怎么把它排斥出去了!
别啊!
沈乐又来回练习了几十遍,才能让这些原本渗入竹子内部的墨迹与朱砂,不被生长过程排斥出来,而是被新生竹质小心翼翼地包裹在内。
然后,再按照胡教授教过的方式,小心烘烤竹简,让它重新脱水:
“失败了……火太大,竹简氧化的有点厉害……”
“又失败了……竹简烤歪了,连上面的字也歪了,一看就知道是后来折腾的……”
“这朱砂怎么变黑了!不好,氧化汞……”
不做不知道,亲手做了,才知道当中有多少坑。
沈乐把龙宫里带标记的竹条折腾掉一大半,几乎到了要厚着脸皮再去讨一批的程度,终于打磨出了足够的经验。
最后的答案,还是法术,比任何化学药剂或者物理设备,都更加灵敏的法术,能够达到更好的控制:
终于有了把握之后,沈乐取出一支字最少、看着损坏程度最低的竹简,双手虚按,闭上了眼睛。
先清洁,再生长,然后,他的法力分作两股,一股呈现纯净的火属性,一股呈现精微的水属性,小心翼翼,沁入竹简当中。
火系力量被他约束到极致,化作无形无质却无处不在的暖意,均匀地包裹住整支竹简,温和而持久地烘烤。
与此同时,水系力量则深入竹简内部,与其中每一点水汽共鸣,轻柔地、缓慢地、均匀地将水分引导出来——
不是升腾,不是蒸发,只是,请你们离开……
他的心神前所未有的集中,两种性质相反的法力同时推进,如同在走钢丝一样。
一方面要维持火系力量的稳定与温和,绝不能出现温度骤升:
不能让竹简焦化变形,不能让墨中的碳素在高温下燃烧,也不能让朱砂中的汞氧化甚至升华;
另一方面,要精确控制水系力量的抽离速度与路径,确保水分被均匀带走。
哪怕是一根竹丝,也不能一边干,一边湿,否则,内部应力不均,竹简分分钟开裂给你看!
不知过了多久,竹简终于从新鲜湿润的新竹模式,回到了干燥状态,犹如刚刚从火上挪移下来。
沈乐松了一口气,感受着竹质本体内良好的柔韧性,缓缓收回了法力:
一支全新的,完美的竹简,静静地躺在面前。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