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93章 妇骂逆贼,美人弄连计(2/2)
寻且入拜太仆,代杨彪为司空。董卓迁都关中,王允悉收聚兰台石室诸书,随驾入关,故经籍具存,不致被毁。
当时董卓尚留住洛阳,朝政大小,委任王允主持,王允亦曲意取容,遇到事情多报告给董卓,董卓因此与其结为密友,无嫌无疑。其实王允是意图买动董卓心意,好叫董卓不复加以提防,暗地里得设法图诛董卓。
前太尉黄琬,复为司隶校尉,与王允同志,还有尚书郑泰,也曾朝夕过从,决定密谋,表请护羌校尉杨瓒,行左将军事,执金吾士孙瑞为南阳太守,并率兵出武关,托名前往攻打袁术,而乘间取代董卓,然后奉驾还洛,仍复旧都。
哪知董卓却刁猾得很,不准举兵,遂致王允计无所成;一挫。王允乃推荐杨瓒为尚书,孙瑞为仆射,引作臂助,徐为后图。
这个时候,河南尹朱儁,移守洛阳,暗中与山东诸将交通来往,东出中牟,移书州郡,招兵讨伐董卓。徐州刺史陶谦,遣兵助朱儁,推朱儁行车骑将军事,他郡亦稍有资给。
王允在内闻警,亟遣使人至郿坞,报知董卓,董卓即日入朝,王允欲使杨瓒等人出征,又复为董卓所疑,只好调亲将李傕和郭汜等,领兵拒抗朱儁。
王允尚望朱儁杀败李傕和郭汜,乘胜入关,自己也可作内应,偏偏不如所料,朱儁竟然败退,董卓得以大安。二挫。
司空荀爽,本意亦欲除掉董卓,未遂而殁。其从孙荀攸,少有智略,入拜黄门侍郎,暗中与尚书郑泰、长史何颙、侍中神辑等,共同谋划刺杀董卓;就是王允亦曾预闻,事机将成,又被董卓略悉风声,收押了何颙和荀攸,何颙忧愤自杀,荀攸却无惧色,在狱中仍言论自如,董卓查无实据,故得缓刑。惟郑泰却逃出关外,东往投奔袁术,术袁举郑泰为扬州刺史,郑泰就道得病,竟致暴亡,图董卓之事又致失败。三挫。
王允日思除奸,历久不能得志,累得形神憔悴,眠食彷徨,幸好喜董卓只是疑心他人,未曾疑心到自己身上,还好留待时机,再行设策。
董卓看见王允面色尪瘠,总道以为他是为自己分担军政工作导致劳累,于是格外体恤,上表封王允为温侯,食邑五千户,王允固辞不受。
仆射士孙瑞进言道:“执谦守约,须依时宜,公与董太师并位俱封,乃欲独崇高节,怎得称为和光呢?”
王允闻言感悟,乃受封二千户,并至董卓府中称谢。
董卓很自喜慰,又欲自号尚父,问诸左中郎将蔡邕。蔡邕已由侍中迁官中郎将。蔡邕劝阻道:“昔周武受命,太公为师,辅佐周室,翦除暴商,故尊为尚父,今明公功德,非不巍巍,但欲比诸尚父,还当少待,宜俟关东平定,车驾仍还旧京,庶几名足称实,无人非议了!”董卓乃罢议。
会遇夏季地震,董卓又向蔡邕谘询,蔡邕复答说道:“地震乃阴盛侵阳,臣下逾制的现象,公平时所乘青盖车,远近以为非宜,宜从简省!”董卓亦依蔡邕议,改乘皂盖车。
但是董卓甚是刚愎,蔡邕恐因言取祸,常欲避去,卒因无路可奔,延宕了一两年。当决不决,终归于尽。
初平三年春季,霪雨至六十余日,尚未晴霁,司徒王允与士孙瑞杨瓒等,登台祈晴,觑着一息空隙,再提前谋。孙瑞进说道:“自从岁暮至今,太阳不照,霖雨积旬,昼阴夜阳,雾气交侵,此时若不除奸,后患无穷。愿公速图,毋再迟延!”
王允点头会意,回至府中,踌躇多时,自思从董卓义子吕布着手,方好进步,乃取家藏珠宝馈送吕布,吕布当然拜谢,嗣是互相往来,结成好友。
王允又想到少年心性,一喜财,二喜色,有了财物作饵,还须得一美人儿,献示殷勤,才可笼络吕布。主见已定,随时物色,可巧有一歌妓貂蝉,秀外慧中,非常伶俐,王允即召入府中,厚意接待,视若己女。貂蝉本不见史传,但见于野史,以及传闻凿凿,谅非不是无稽。
好容易已有数月,貂蝉感念王允之恩,暗图报答,见王允常皱眉不乐,欲言不言,因乘左右无人的时候,向王允探问。
王允正欲与她言明,便引至密室,说道:“贼臣董卓将欲篡位,朝中文武无计可施”,唯有貂蝉能重扶社稷,再立江山。”
说罢,他跪拜貂蝉,泪如泉涌道:“汝可怜汉天下生灵!”。??
貂蝉慨然道:“贱妾蒙大人厚恩,恨无以报,今既有此谋,就将贱妾献与吕布,叫他刺杀董卓便了!”
王允复叹道:“吕布与董卓情同父子,岂肯为汝一言,便去行刺?事若不成,我王氏且灭门了!”
貂蝉听了,也不禁沈吟。允徐徐说道:“我有一计,可以使布杀卓,但未知汝能照行否?”
貂蝉应声道:“愿听尊命,虽死不辞!”王允乃附耳与语,说:“先将汝许嫁吕布,后献与董卓,连环弄计,离间二人,促使吕布杀董卓。”
说明如此如此,惹得那貂蝉花容,忽红忽白,待至说毕,方毅然答道:“果与国家有益,贱妾亦何惜一身?谨从钧命便了!”却是一位女英雄。
王允又恐她轻自泄谋,再三叮嘱,:“事若泄露,我灭门矣。”
经貂蝉对天设誓,才向貂蝉下拜,为国家而拜。貂蝉惊伏地上,待王允起身,方才告退。
越日即由王允特设盛筵,邀请吕布夜宴,酒至数巡,即召貂蝉侍席,貂蝉满身艳装,冉冉出来,行同拂柳,翩若惊鸿,到了吕布座前,先道万福,然后轻抬玉手,提壶代为斟酒。吕布见她一双纤纤玉手,柔若无骨,肌肤滑嫩,已是消魂,再睁眼看那芳容,真个是国色天姿,见所未见,更厉害的是秋波一动,竟把那吕奉先的灵魂儿,摄了过去;待听到王允语音,有将军请酒四字,方觉似梦初醒,魂返躯壳。
吕布饮过一杯,又是一杯,接连是两三杯,统觉得沁人心脾,迥异寻常。匪酒之为美,美人之贻。
王允再令貂蝉歌舞侑觞,貂蝉振娇喉,运轻躯,曼声度曲,长袖生姿,尤引得吕布耳眩目迷,心神俱醉;铿然一声,歌罢舞歇,竟至吕布座前告辞,凝眸一笑,返身即去。像是仙女归洞府。
吕布目送归踪,尚是痴望,好一歇方顾问王允道:“此女何人?”
王允答言义女貂蝉。吕布又问及曾否许字人家,王允又答言未许字;吕布尚赞不绝口。允竟直说道:“将军如不嫌鄙陋,谨当使侍巾栉!”
吕布跃然起身,说道:“司徒公是否真言?”
王允微笑道:“淑女当配英雄,英雄莫如将军,还恐小女无才,不合尊意,怎得说是虚言呢?”
吕布倒身下拜道:“果承司徒公见赐,恩德无量,誓当图报!”
王允即与吕布约定吉期,然后送女,吕布喜跃而去。过了两三日,王允伺见吕布外出,于是请董卓过宴;董卓盛驾赴约,由王允朝服出迎,大排筵席,水陆毕陈。
董卓高坐正位,王允在旁相陪,且饮且谈,说了许多谀词,哄动得董卓心意,俟到董卓已是微醺,仍是令貂蝉出堂歌舞,脆生生的歌喉,娇怯怯的舞态,倾倒一时。
董卓本就是个色中饿鬼,见了这般娇好女郎,怎不心爱?便问及此女来历,王允却直称歌妓,而不言是义女。
董卓赞美道:“这真可谓绝无仅有了!”
王允即答道:“既蒙太师见赏,便当上献!”
董卓不禁大喜,待至酒阑席散,便命貂蝉随董卓同去。一详一略,笔不板滞。此事为吕布所知,跑至王允府中,责备王允负约,王允却佯装说道:“太师谓允有义女,配与将军,特亲自过来接取,王允怎敢推阻?只好使小女随行,想是太师看重将军,故有此举,将军奈何怪允?且去问明太师,与小女结婚便了!”
吕布似信非信,返入太师府中,探听下落,那心上人竟然被董卓占住,吕布怒气填胸,复去问王允。
王允尚劝解道:“这恐是府中人误传,太师望重一时,怎肯奸占子妇?莫非因吉期未到,因此迟留,请将军再去探明为是。”
吕布是个有勇无谋的人物,听了王允所言,又回去探问;可巧的是,董卓刚好入了朝堂去,于是自己便大踏步入凤仪亭,正与貂蝉相遇。
貂蝉见了吕布,便泪下如丝,哽咽不止;吕布看她泪容满面,好似带雨梨花,复惹动一副情肠,替她擦拭眼泪。
貂蝉且泣且语道:“将军休污贵手,妾身已为太师所占,只望得见将军一面,死也甘心。今幸如妾心愿,从此永诀!妾为王司徒义女,许侍将军箕帚,生平愿足,不意堕入诈谋,被人强占,此身已污,不能再事将军,罢了!罢了!”说到第二个罢字,竟撩起衣裾望着荷花池内便跳。
吕布连忙抢前一步,抱住貂蝉纤腰,曲意温存;貂蝉若迎若拒,似讽似嘲,急得吕布发起咒来,非娶貂蝉,誓不为人。
正絮语间,突然有一人趋然进入亭中,声如牛吼,吕布转身一看,不是别人,正是那义父董卓,慌忙向外逃走;董卓顺手取得一戟,挺矛刺向吕布,吕布手快脚快,把戟格开,飞步跑出,董卓身肥行慢,追赶不上,乃用戟掷向吕布,吕布早已走远,戟亦不及。
董卓怒责貂蝉,又被貂蝉花言巧语,说是吕布来调戏,亏得太师救了性命,董卓为色所迷,由她哄骗过去。这便是女将军兵谋。
吕布却趋至司徒府中,一五一十,告知王允。王允低头佯叹,仰面佯视,说出几句抑扬反复的话儿,挑动吕布怒意,竟致拍案大呼,拟杀老贼。
继又转念道:“若非关系父子,布即当前往!”
王允微笑道:“太师姓董,将军姓吕,本非骨肉,掷戟时岂尚有父子情么?”
这数语提醒吕布,奋身欲行,即想去杀董卓;还是王允把他拦住,与他耳语多时,吕布一一应允,定约而去。有诗咏道:
帷中敌国笑中刀,纤手能将贼命操;虽是司徒施巧计,论功首属女英豪。
欲知如何诛杀董卓,容待下章节表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