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灵异恐怖 > 济公传奇 > 第650章 释道安得拜高师

第650章 释道安得拜高师(2/2)

目录

笑狮罗汉,是为伐阇罗弗多罗尊者,他与自眷属一千一百阿罗汉,多分住于钵剌拏洲。他身体魁梧健壮,仪容庄严凛然。

据说,由于他往生从不杀生,广结善缘,故此一生无病无痛,而且有五种不死的福力。故又称他为“金刚子”,深受人们的赞美,尊敬。虽然他有如此神通,但勤修如故,常常静坐终日,端然不动。而且能言善辩,博学强记,通晓经书,能畅说妙法;但是他很少会说法,甚至往往终日不语。

他的师兄弟阿难诧异地问他:“尊者,你为何不开一次方便之门,畅说妙法呢?”尊者答到:“话说多了,不一定受人欢迎;尽管你句句值千金,却往往会令人反感。我在寂静中可得法乐,希望大家也能如此。”尊者经常将小狮子带在身边,所以世人称他为“笑狮罗汉”。

开心罗汉,乃是戍博迦尊者,为释迦牟尼佛弟子。据典籍记载,其出家前存在多重身份传说:或为香碎山宦者、袒露佛心的乞丐,亦有中天竺国让位出家太子的说法。其核心事迹以剖胸示佛相平息王位争端着称。因通过割开肚子心脏见佛的方式告诉和自己争王位的弟弟,展现心境澄澈的修行境界,得“开心罗汉”称号。

探手罗汉,乃是半陀迦尊者,相传是药叉神半遮罗之子。据《可哩底母经》说:古印度王舍城内一山边有药叉神,名叫婆多,北方犍陀多罗国又有一药叉神名叫半遮罗,婆多与半遮罗的妻子同时怀孕,於是指腹为婚。婆多生女,半遮罗生子,半遮罗生子就是半陀迦出家修成正果,也渡婆多的女儿成道。他被称为探手罗汉,因他打坐时常用半迦坐法,此法是将一腿架于另一腿上,即单盘膝法,打坐完毕即将双手举起,长呼一口气。

沉思罗汉,他的特征面相丰腴、蚕眉弯曲、秀目圆睁、敦厚凝重的风姿之中带有逸秀潇洒的气韵。

叫做罗怙罗多,乃是印度一种星宿的名字。古印度认为日食月宜是由一颗能蔽日月的星所造成。这位罗汉是在月食之时出世,故取名罗怙罗多,即以该蔽日月之星命名。沉思罗汉沉思瞑想,在沉思中悟通一切趋凡脱俗。在沉思中能知人所不知,在行功时能行人所不能行。他的沉思,就是获取智慧与行动。以密行修为着名。

那迦犀那尊者——挖耳罗汉闲逸自得、怡神通窍横生妙趣、意味盎然,那迦译作中文名龙,犀那译为军,那迦犀那即龙的军队的意思,比喻法力强大,有如龙的军队。

这位罗汉住在印度半度坡山上。他也是一位论师,因论《耳根》而名闻印度。所谓耳根,是由於醒觉而生认识,是人类认识世界的六种根源之一。所谓六根清净,耳根清净是其中之一。佛教中除不听各种淫邪声音之外,更不可听别人的秘密。因他论耳根最到家,故取挖耳之形,以示耳根清净。

因揭陀尊者,布袋罗汉,相传是印度一位捉蛇人,他捉蛇是为了方便行人免被蛇咬。他捉蛇后拔去其毒牙而放生于深山,因发善心而修成正果。他的布袋原是装蛇的。

伐那婆斯尊者,是为芭蕉罗汉。相传他出生时,雨下得正大,附近的芭蕉树正被大雨打得沙沙作响,他的父亲因此为他取名为雨。他出家后修成罗汉果,又相传他喜在芭蕉树下打坐修行,或者喜欢坐在芭蕉叶上,故名芭蕉罗汉。

长眉罗汉,名叫阿氏多,是梵文无比端正的音译。这位罗汉的特征,是生下来就有两条长长的白眉毛。原来他前世也是一位和尚,因为修行到老,眉毛都脱落了,脱剃两条长眉毛,仍然修不成正果,死后再转世为人。他出世后,有人对他的父亲说道:“佛祖释迦牟尼也有两条长眉,你的儿子有长眉,是佛相。”因此他的父亲就送他入寺门出家,终于修成正果。

看门罗汉,乃是注茶半托迦尊者,是佛祖释迦牟尼亲信弟子之一,他到各地去化缘,常常用拳头叫屋内的人出来布施。有一次因人家的房子腐朽,他不慎把它打烂,结果要道歉认错。后来他回去问佛祖,佛祖说:“我赐给你一根锡杖,你以后去化缘,不用打门,用这锡杖在人家门上摇动,有缘的人,自会开门,如不开门,就是没缘的人,改到别家去好了!”原来这锡杖上有几个环,摇动时发出“锡锡”的声音。人家听到这声音,果然开门布舍。

降龙罗汉十八罗汉的第十七位的庆友尊者。传说古印度有龙王用洪水淹没那竭国,将佛经藏于龙宫。后来降龙尊者降服了龙王取回佛经,立了大功,故称他为“降龙尊者”。降龙罗汉乃佛祖座下弟子,法力无边,助佛祖降龙伏妖,立下不少奇功。降龙罗汉修炼几百年,却始终不能得成正果,求教观音,得知七世尘缘未了,便下凡普渡众生,了结七世夙愿。

伏虎罗汉第十八位罗汉。传说伏虎尊者所住的寺庙外,经常有猛虎因肚子饿长哮,伏虎尊者把自己的饭食分给这只老虎,时间一长了猛虎就被他降服了,常和他一起玩耍,故又称他为伏虎罗汉。

十八罗汉当中的降龙罗汉知佛门僧人以释为姓的机缘将到,于是在法会之中,向佛祖请旨,下凡指点人间的道安和尚寻找名师,令佛教早日能成人间正统宗教,好以此方便教化众生。

释迦牟尼如来佛祖但言善哉。降龙罗汉于是从华严世界,下凡来到人间。

降龙罗汉托梦给道安和尚,嘱咐他先到建业(南京)中寺,谒见得道的神僧佛图澄。道安和尚从睡梦中醒了过来,于是前往邺城。

道安和尚来到邺城,拜见佛图澄,高僧佛图澄见他才识不凡,与他畅谈了终日。

众僧见他相貌奇丑,不怎么重视他。大和尚佛图澄说却对众弟子说道:“你们不可用俗人之见看他。我敢说,你们没有一个人可比得上他。将来佛门传灯,他大有希望呢!我们修道之人,不能以本空之外相看人啊!”

半个月之后,道安和尚拜大和尚佛图澄为师。大和尚佛图澄每每讲经,道安和尚都静心听着,到了第二天,他就再给众僧补课讲解,终于博得了众僧心悦诚服,开始爱戴。

当时学佛法的人,多是墨守成规,道安感叹道:“为众人所推崇的佛学大师们虽然已经去世了,但玄妙的义理还可追寻,应当穷究幽远,探索微奥,使我们后人能够理解佛学的真话。”于是道安开始游方问学,访学佛门经、律。

当时并州的支昙法师在讲《阴持人经》,道安闻之,辞离了佛图澄师,前往并州听讲。

听后,道安和尚不胜感佩,从之受业。后又辞别支昙师,至飞龙山、太行山、恒山等地。

目录
返回顶部